在古代民間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官家是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民間二十四過,因為北方官宦氣息比較重,所以后來也形成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習慣。
小年是民間傳統的祭灶日,不能說小年是一個專門的節日的原因是全國各地對于過小年的時間不一樣,僅是南方和北方就有差別。
小年這一天,人們要祭拜灶王爺,希望灶王爺在上天之后,對自己家多說些好話,來年家里可以風調雨順,好運一年。祭完灶王爺之后就開始進行掃塵,購買年貨,為過年開始做準備。
至于南北方過小年差了一天的原因和皇家有關。一開始的時候,小年就是定在臘月二十四,有記載唐宋時期臘月二十四祭灶,元朝明朝沿襲這個風俗。到了清朝,雍正年間,每年雍正都要在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進行祭祀神靈,向天地說明一下今年的國家發展情況。雍正是個節儉的皇帝,舉行一次祭祀要花費不少銀子,就將第二天的祭灶儀式也移在了這一天。
后來皇室的王爺、貝勒爺效仿,就這樣把祭灶儀式提前了。本來是王室這樣做,民間還是在二十四進行祭灶。但北方官氣比較重,跟風學習,也把祭灶儀式提前到了二十三號。所以這樣南北方就差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