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記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徐霞客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名言名句:

1)“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此句詩出自徐霞客的七言古詩《漫游黃山仙境》;

大概釋義為:五岳包涵了天下山河的特性,看過五岳就相當于看過天下所有的山;而黃山兼具五岳的特性,一座山就包涵了天下的山。由此來說明黃山的美麗和獨特。

2)"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

此句詩是出自《黃山志定本》;

其大概釋義為:登了黃山,天下其余的名山就沒什麼值得可以去看的了!

而清著名方志學者閔麟嗣編著的《黃山志定本》中記載,

在徐霞客晚年的時候,他的好友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一代江南文宗錢謙益問他:“游歷四海山川,何處最奇?” 徐霞客回答,“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3)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此句詩出自《世說新法·方正》;

意思: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子,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

寓意:比喻從觀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測全貌。

這也就是說即使看到的是美景的一小處地方,還是可以推測出它的全貌。

4)大丈夫當朝游碧海而暮蒼梧。

此句是徐霞客說的,是徐霞客早年立下的志愿;

意思說的就是,作為男人就應該這樣生活:早上還在碧海游玩,(四處游遍后)晚上瞬間又回轉到了蒼梧住宿。

言外之意,大丈夫應該要四處游歷,增廣見識,而不是徘徊于家鄉尺寸之地,老于戶牖之下。

拓展資料:

1、生平: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

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萬字(遺失達200多萬字,只剩下60多萬字),被稱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并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游日。

2、主要文學成就:

《徐霞客游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

徐霞客經30多年旅行,寫有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余萬字游記資料,在去世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

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明朝萬歷四十一年至明崇禎十二年間(1613年—1639年)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游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徐霞客(歷史人物介紹)

2. 求徐霞客游記中的精美片段

徐霞客游嵩山日記 嵩山又稱嵩岳、玄岳、中岳,為五岳之首。

分太室山和少室山兩大部分,以少林河為界,太室山如大屏風橫亙在登封縣北,少室山如一朵巨蓮,聳峙在登封縣西。古時稱石洞為石室,該山有石洞,皆以石室相稱,徐霞客的游記中也多用“石室 ”。

嵩山被稱為“文物之鄉”,東漢三闕(太室、少室、啟母)。北魏時建的嵩岳寺塔等皆很有名,另有歷代碑刻,廟宇多處。

該記從嵩山外圍寫起,盡顯嵩山周圍秀色,如香爐山之奇峰異水、天山院古松玉立等,并對山下水流溪徑進行了描繪與分析,其文有此精彩鋪墊,為進入嵩山之游而渲染了某種難得的氣氛。 到了盧巖寺,即狀其瀑布勝狀,對山石交映成趣描寫頗為成功,對太室絕頂的描寫將游記引入到對嵩山最中心的考察,把太室山之雄厲展現得非常充分,其后對各山峰、洞窟、廟宇之方位,峽谷、流水之優劣一一作了記敘,最終以登少室為高潮,對少室之少林寺、珠簾飛泉、煉丹臺等作了詳盡的描繪,對其山勢云狀、寨舍林木極盡周詳衍化。

全文曲折有致,布局嚴謹,其語言的活潑生動也極為難得。 余髫年幼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

久擬歷襄、鄖,捫太華,由劍閣連云棧,為峨眉先導;而母老志移,不得不先事太和,猶屬有方之游。第沿江溯流,曠日持久,不若陸行舟返,為時較速。

乃陸行汝、鄧間,路與陜、汴略相當,可以兼盡嵩、華,朝宗太岳。遂以癸亥(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仲春朔,決策從嵩岳道始。

凡十九日,抵河南鄭州之黃宗店。由店右登石坡,看圣僧池。

清泉一涵潭,停碧山半。山下深澗交疊,涸hé干枯無滴水。

下坡行澗底,隨香爐山曲折南行。山形三尖如覆鼎,眾山環之,秀色娟娟媚人。

澗底亂石一壑,作紫玉色。兩崖石壁宛轉,色較縝潤細致而潤澤;想清流汪注時,噴珠泄黛,當更何如也!十里,登石佛嶺。

又五里,入密縣界,望嵩山尚在六十里外。從岐路東南二十五里,過密縣,抵天仙院。

院祀天仙,黃帝之三女也。白松在祠后中庭,相傳三女蛻骨其下。

松大四人抱,一本三干,鼎聳霄漢,膚如凝脂,潔逾傅粉,蟠枝虬曲,綠鬣舞風,昂然玉立半空,洵xǘn實在是奇觀也!周以石欄。一軒臨北,軒中題詠絕盛。

徘徊久之,下觀滴水。澗到此忽下跌,一崖上覆,水滴歷歷通瀝其下。

還密,仍抵西門。三十五里,入登封界,曰耿店。

南向石淙道,遂稅駕停宿,稅通“脫”焉。 二十日從小徑南行二十五里,皆土岡亂壟。

久之,得一溪。渡溪,南行岡脊中,下瞰則石淙在望矣。

余入自大梁即開封之古稱,平衍廣漠,古稱“陸海”,地以得泉為難,泉以得石尤難。近嵩始睹蜿蜒眾峰,于是北流有景、須諸溪,南流有潁水,然皆盤伏土磧中。

獨登封東南三十里為石淙,乃嵩山東谷之流,將下入于潁。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到此忽逢怒石。

石立崇岡山峽間,有當關扼險之勢。水沁入脅下,從此水石融和,綺變萬端。

繞水之兩崖,則為鵠立,為雁行:踞中央者,則為飲兕sí雌犀牛,為臥虎。低則嶼,高則臺,愈高,則石之去水也愈遠,乃又空其中而為窟,為洞。

揆估計崖之隔,以尋八尺為尋尺計,竟水之過,以數丈計,水行其中,石峙于上,為態為色,為膚為骨,備極妍麗。不意黃茅白葦中,頓令人一洗塵目也! 登隴,西行十里,為告成鎮,古告成縣地。

測景臺在其北。西北行二十五里,為岳廟。

入東華門時,日已下舂日落時分,余心艷盧巖,即從廟東北循山行。越陂陀數重,十里,轉而入山,得盧巖寺。

寺外數武步,即有流鏗然,下墜石峽中。兩旁峽色,氤氳成霞。

溯流造寺后,峽底矗崖,環如半規即半圓,上覆下削。飛泉隨空而下,舞綃曳練,霏微散滿一谷,可當武彝之水簾。

蓋此中以得水為奇,而水復得石,石復能助水,不尼阻止水,又能令水飛行,則比武彝為尤勝也,徘徊其下,僧梵音以茶點餉,急返岳廟,已昏黑。 二十一日晨,謁岳帝。

出殿,東向太室絕頂。按嵩當天地之中,祀秩排列次序為五岳首,故稱嵩高,與少室并峙,下多洞窟,故又名太室。

兩室相望如雙眉,然少室嶙峋,而太室雄厲稱尊,儼若負扆yǐ畫斧之屏風。自翠微以上,連崖橫亙,列者如屏,展者如旗,故更覺巖巖。

崇封始自上古,漢武以嵩呼之異,特加祀邑。宋時逼近京畿,典禮大備。

至今絕頂猶傳鐵梁橋、避暑寨之名。當盛之時,固想見矣。

太室東南一支,曰黃蓋蜂。峰下即岳廟,規制宏壯。

庭中碑石矗立,皆宋、遼以來者。登岳正道,乃在萬歲峰下,當太室正南。

余昨趨盧巖時,先過東峰,道中見峰巒秀出,中裂如門,或指為金峰玉女溝,從此亦有路登頂,乃覓樵預期為導,今遂從此上。近秀出處,路漸折,避之,險絕不能徑越也。

北就土山,一縷僅容攀躋,約二十里,遂越東峰,已轉出裂門之上。西度狹脊。

望絕頂行,是日濃云如潑黑,余不為止。至是嵐氣即霧水氣愈沉,稍開則下瞰絕壁重崖,如列綃削玉,合則如行大海中。

五里,抵天門。上下皆石崖重疊,路多積雪。

導者指峻絕處為大鐵梁橋。折而西,又三里,繞峰南下,得登高巖。

凡巖幽者多不暢,暢者又少回藏映帶之致。此巖上倚層崖,下臨絕壑,洞門重巒擁護,左右環倚臺嶂。

初入,有洞岈然,洞壁斜透;。

3. 徐霞客游記好詞好句

詩一首見《雞山十景》羅漢絕壁每愛袁石公“補填積雪成新徑,展拓閑云架小廬”之句。

行羅漢壁,宛然詩中之畫也。至其崩云疊翠,人皆面壁,石可點頭,自是一幅西來景,不煩丹青落筆。

詩一首見《雞山十景》獅林靈泉山下出泉,有渟tíng水積而不流有流,皆不為異,乃泉不出于麓而出于巒,巒不出于坳而出于脊,脊不出于外瀉而出于中垂,中垂不出于旁溢而出于頂灌。此惟獅林念佛堂見之,欲不謂之靈不得也。

詩二首見《雞山十景》放光瑞影川澤之氣,發為光焰,海之蜃樓,谷之光相太陽光通過山間云霧時衍射成相,俗稱“佛光”,皆自下而上。放光四面深環,危崖上擁,靈氣攸聚,瑞影斯彰,其與四大比隆,宜也。然四大亦惟峨眉、五臺,其光最異;若九華、普陀,亦止佛燈,未著光相,故放光之瑞影,真四之中,二之上者矣。

詩一首見《雞山十景》浮屠綰勝三距東環,百剎中峙,扃龍華于雙闕,懸象魏即廟門外雙闕,象即“相”,相示;魏即“巍”,巍然于九重,玉毫遍地,只欠當門一楗,金掌中天,忽成華藏千祥。既合此尖,永證勝果。

詩二首見《雞山十景》瀑布騰空匡廬之瀑,不及雁宕,獨得列名四景,以人所共瞻也。

雞山玉龍瀑布,亦不若猴子峒峽中崖石掩映,然玉龍獨掛山前,漾蕩眾壑,領挈諸勝,與匡廬同,不得分大小觀也。

4. 《徐霞客游記》中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1、二里,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僧結庵于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門,大為嘆惋。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限制耳。————《游天臺山日記》

2、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曇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闊尺余,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以下墜,雷轟河隤kùi原意為垮塌,此處指河水奔流迅猛,百丈不止。余從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盡,即為大石所隔,不能達前山,乃還。————《游天臺山日記》

3、二十八日 夢中聞人言大雪,促奴起視,彌山漫谷矣。余強臥。已刻,同伯化躡屐jì木頭鞋二里,復抵文昌閣。覽地天一色,雖阻游五井,更益奇觀。————《游白岳山日記》

4、天忽晴朗,乃強清隱徒為導。清隱謂湖中草滿,已成蕪田,徒復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頂。余意至頂,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躋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游雁宕山日記》

5、五里,至湯口。五里,至湯寺,浴于湯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黃泥岡。向時云里諸峰,漸漸透出,亦漸漸落吾杖底。轉入石門,越天都之脅而下,則天都、蓮花二頂,俱秀出天半,路旁一岐東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趨直上,幾達天都側。————《游黃山日記后》

6、洞口由西入,口南為接筍峰,口北為仙掌巖。仙掌之東為天游,天游之南為大隱屏。諸峰上皆峭絕,而下復攢湊,外無磴道,獨西通一罅,比天臺之明巖更為奇矯也。————《游黃山日記后》

7、過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陸。循溪覓勝,得石崖于北渚。崖臨回瀾,澄潭漱其址,隙綴茂樹,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態。————《閩游日記后》

8、余久擬西游,遷延二載,老病將至,必難再遲。欲候黃石齋先生一晤,而石翁杳無音至;欲與仲昭兄把袂而別,而仲兄又不南來。————《浙游日記上》

9、此南去上清二十五里,而西去仙巖只二十里,若既至上清而去仙巖,亦二十里。不若即由此向仙巖而后上清也。————《江右游日記四》

10、自會仙巖而東,其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盤亙,堆環成壑,或三面回環如玦者,或兩對疊如門者,或高峙成巖,或中空如洞者,每每而是。————《楚游日記一》

5. 徐霞客游記精彩片斷

游天臺山日記 天臺山,在今浙江天臺縣北,有華頂、赤城、瓊臺、桃源、寒巖等名景,其中以石梁飛瀑最為著名。

該記先略敘一路風光美景,再著重記敘登華頂峰,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頂峰景色以及草木異狀亦有一定描繪,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則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巖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

其后對寒巖、鳴玉澗、瓊臺等各景也一一描繪。 此為徐霞客初游天臺山時所記,時間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他又再次游覽并另作一記。

該記基本上反映了天臺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準確,從此篇我們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記的基本風格。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為晦 自寧海出西門。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梁隍山。

聞此於菟即老虎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 早雨。

行十五里,路有岐,馬首西向臺山,天色漸霽。又十里,抵松門嶺,山峻路滑,舍騎步行。

自奉化來,雖越嶺數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臨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霽晴,泉聲山色,往復創變,翠叢中山鵑映發,今人攀歷忘苦。

又十五里,飯于筋竹庵。山頂隨處種麥。

從筋竹嶺南行,則向國清大路。適有國清僧云峰同飯,言此抵石梁,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擔向國清相待。

余然同意之,令擔夫隨云峰往國清,余與蓮舟上人上人:對僧人的尊稱就石梁道。行五里,過筋竹嶺。

嶺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閶門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彌陀庵。

上下高嶺,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轟風動,路絕旅人。

庵在萬山坳低洼處中,路荒且長,適當其半,可飯可宿。 初二日 飯后,雨始止。

遂越潦積水攀嶺,溪石漸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臥念晨上峰頂,以朗霽為緣,蓋連日晚霽,并無曉晴。

及五更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燁燁原指火燃極旺,此指日熾,決策向頂。

上數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白堂,俱無可觀。聞堂左下有黃經洞,乃從小徑。

二里,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僧結庵于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門,大為嘆惋。

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

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限制耳。 仍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

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一奇,殊慊qiè滿足所望。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梁,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

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梁飛瀑,忽在天際。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后行猶及往返,遂由仙筏橋向山后。

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迸石間,匯轉入潭;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yù坎,水從坳中斜下。

三級俱高數丈,各級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又里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意指攀住樹枝爬上高巖,蓮舟不能從。

暝色夜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 觀石梁臥虹,飛瀑噴雪,幾不欲臥。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曇花亭,石梁即在亭外。

梁闊尺余, 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以下墜,雷轟河頹kùi原意為垮塌, 此處指河水奔流迅猛,百丈不止。

余從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盡,即為大石 所隔,不能達前山,乃還。

過曇花,入上方廣寺。循寺前溪,復至隔山大石上,坐觀石 梁。

為下寺僧促飯,乃去。飯后,十五里,抵萬年寺,登藏經閣。

閣兩重,有南北經兩 藏。寺前后多古杉,悉三人圍,鶴巢于上,傳聲嘹嚦聲音響亮而清遠,亦山中一清響也。

是日,余欲向桐柏宮,覓瓊臺、雙闕,路多迷津,遂謀向國清。國清去萬年四十里,中 過龍王堂。

每下一嶺,余謂已在平地,及下數重,勢猶未止,始悟華頂之高,去天非遠! 日暮,入國清,與云峰相見,如遇故知,與商探奇次第。云峰言:“名勝無如兩巖,雖 遠,可以騎行。

先兩巖而后步至桃源,抵桐柏,則翠城、赤城,可一覽收矣。” 初五日 有雨色,不顧,取寒、明兩巖道,由寺向西門覓騎。

騎至,雨亦至。五十 里至步頭,雨止,騎去。

二里,入山,峰索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一溪從東陽來, 勢甚急,大若曹娥。

四顧無筏,負奴背而涉。深過于膝,移渡一澗,幾一時。

三里,至 明巖。明巖為寒山、拾得隱身地,兩山回曲,《志》所謂八寸關也。

入關,則四周峭壁 如城。最后,洞深數丈,廣容數百人。

洞外,左有兩巖,皆在半壁;右有石筍突聳,上 齊石壁,相去一線,青松紫蕊,翁蓯wēngcōng草木茂盛于上,恰與左巖相對,可稱奇 絕。出八寸關,復上一巖,亦左向。

來時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數百人。巖中 一井。

曰仙人井,淺而不可竭。巖外一特石,高數丈,上岐立如兩人,僧指為寒山、拾 得云。

入寺。飯后云陰潰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巖頂上,對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巖。石壁直上如劈,仰視空中,洞穴甚多。

巖半有 一洞,闊八十步。

6. 《徐霞客游記》中的好詞好句

二里,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僧結庵于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門,大為嘆惋。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限制耳。

徐霞客(1586-1641)明代散文家、地理學家。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屬江蘇)人。徐霞客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好學,博覽史籍及圖經地志。應試不第后,感慨于明末政治黑暗,黨爭劇烈,遂斷功名之念,以問奇于名山大川為志,自22歲起出游。30余年間,東涉閩海,西登華山,北及燕晉,南抵云貴兩廣,先后共游歷了今日的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云南等地。

7.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閱讀答案,是關于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異.這段文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余聞之已久( ) ②抵山麓( ) ③與生蝶無異( ) ④過五月乃已( ) 11.下列句子中括號內補出的省略部分,有誤的一項是( ) A、(仆)投何巢阿所棲僧舍 B、(大樹)即發花如蝴蝶 C、(大樹)與生蝶無異 D、(游人)群而觀之 12.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 乃令仆擔先趨三塔寺.2 或言以花形相似,3 故引類而4 來.13.從文中看,蝴蝶泉吸引游人的主要原因是什麼?14.當地人對于蝴蝶會有哪兩種解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答案 10.我 到達 不同 停止,完畢 11.C 12.①(我)于是叫仆人挑著擔,先前往三塔寺 ②有人說因為花的形狀(和蝴蝶)相似,所以引來同類.13.真蝶千萬,連須勾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于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14.一說是蝴蝶變的,另一說是花形與蝴蝶相似,所以吸引蝴蝶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