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是我國的民間藝術,過年或者是慶典的時候,會進行舞獅助興。
舞獅子是一項民間表演藝術,在敲鑼打鼓中,表演獅子的人,穿上用彩布制作的獅子皮和獅子頭,隨著節奏模仿獅子跳躍、翻滾、猛撲等動作。獅子體型健壯,是猛獸的一種,處于對獅子勇猛的崇拜,人們認為舞獅子可以驅鬼辟邪,所以在過年或者舉行慶典的時候就要進行舞獅。
關于舞獅子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比較靠譜的是起源于漢代。獅子不是中國的特產,在傳說里都是和龍、麒麟一樣的神話動物。到了漢代,首次有獅子從西域被運到中國,但不是人人都可以見到的,所以就有人模仿獅子的動作、形態作為一種表演展示給大家。一直到了三國時期舞獅子就發展成一種表演形式了。
到了唐朝時舞獅子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舞蹈形式,甚至發展成宮廷舞蹈的一種。白居易就曾經寫道:“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擺雙耳”。
在中國古代社會農業是最根本的事情,圍繞著農業發展有一系列的慶祝祭祀活動,在慶典上大家會去演繹自己喜歡的瑞獸形象,舞獅子這項活動就這樣被保留了下來,并發展成一種獨特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