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正室夫人生的兒子被稱為嫡子,從大到小為嫡長子、嫡次子、嫡三子……平妻生的兒子也稱嫡子,但地位要低于正妻的兒子。
“嫡子”的身份與“庶子”相對,但如果正室沒有兒子,最大的庶子也會被視為嫡子對待。由于古代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情況,出現了男子三妻四妾的婚姻制度。能嫁給人做正妻的女子一般是家世好,能夠與男子門當戶對的身份,妾的地位比較低,一般是貧苦之家的女子或者男子長輩身邊的女婢。
因為正妻和妾的區別,所以妻妾生的孩子也有嫡庶的差別。正妻生的孩子地位高于妾生的孩子,嫡長子優先享有父親的遺產繼承權。古代推行嫡長子繼承制,所以嫡長子從出生就是家族中下一任的接班人,嫡長子在,其余庶子是沒有機會可以得到宗族繼承權的。
即使是庶子很得家主的喜愛,而且庶子的才能高于嫡長子,他也不能越過嫡長子,取而代之。比如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劉肥就很得劉邦的喜愛,但劉邦最後還是要將王位傳給自己后出生的嫡長子劉盈,這就是嫡庶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