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庶之別的身份差距在唐宋以前比較嚴重,經過元明清時期時逐漸弱化。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妻妾身份不同,所以導致孩子有嫡庶的差別
在中國古代能擁有多個妻妾的家庭,一般是貴族,平民大多還是一夫一妻的。在一夫多妻的家庭里,男子只能擁有一位正妻,宋代以前只有個別情況的幾個人被允許擁有平妻。
正妻的地位與丈夫平等,一般是出自家世不比丈夫家差的家族。在服制、車制等禮儀制度上享受與丈夫同等待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皇后作為皇帝的正妻,她的衣,裨、紐、約、佩、綬等配件都是和皇帝一樣的。宋代以前如果男子不顧妻子的身份,再立一個妻子,會被判刑,可見正妻的地位確實很高。
男子娶妻子,一般是娶一個與自己家世背景差不多的女子,娶親的時候,要通過婚書寫明雙方的家庭門第、嫡庶、年齡等資料,而且如果在婚書上造假,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娶妻的儀式也會很鄭重,周天子娶妻要花一年多的時間,后世逐漸簡化了娶親儀式。
因為正妻擁有的地位和身份,所以正妻生下的孩子就是嫡子、嫡女。古代推行嫡長子繼承制,嫡長子從出生就是家族中下一任的接班人,嫡子擁有繼承宗廟和父輩爵位的資格。
庶子是妾生的孩子,妾的出身一般是婢女、賤民女子、或者樂籍女子,可以進行買賣和贈送。這也導致她們生的孩子地位低于正妻的孩子。庶子不能承繼祖廟,只能有部分財產、田地的繼承權。
但不論是嫡是庶,他們都是家里合法出生的孩子,享有家中小主人的地位,一些庶出的孩子得到家長的偏愛,生活也會很好。在知識學習和禮儀教導上,嫡子女和庶子女的待遇差異不是很大,嫡子女的母親持家,他們的生活可能優渥一點,但正妻也不會過分苛待庶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