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是指用一些神秘方法巫術化了的毒物,一般是一些毒蟲,能夠作祟害人。
蠱主要流行在中國南方各個地方和一些少數民族里。“谷之飛,亦為蠱”、“谷久積,則變為飛蠱,名曰蠱”。在古文里解釋,蠱是因為谷子儲藏在倉庫里太久,表皮谷殼會變成一種飛蟲,就叫它為蠱。蠱本來是一種治療疾病的東西,在《本草綱目》里記載蠱本來可以用來治療毒瘡,但后來有人開始用這個方法飼養蠱蟲,用來害人。
“取百蟲入甕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此即名曰蠱。”在器皿里放入百只毒蟲,不喂養,他們就會互相撕咬,最后只有一只最厲害的生存下來,這只蟲就可以拿來做蠱。
常聽說的幾種蠱,比如說蛇蠱,清代《姚州志》里:“彝人有養蠱者,其術秘,不與人知。或云養大蛇而取其涎,暴干為末,投食物中,人誤食之,七八日即病,不治則死矣。”還比如情蠱,這是湘西苗族的女孩子特有巫術,十年方可得一情蠱,此情蠱可下在食物里或者衣物上,苗族女孩子把情蠱下在自己的愛人身上,這樣愛人就會愛自己一生,如果見不到自己就會心痛。
蠱的說法是假的,沒有科學證明蠱會影響人的感情,但毒蟲是真的有毒,還是要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