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言出必行造句要有名人的
在現代這個社會,謊言流行,要真正做到言出必行,那是一個人的道德良好的表現。言出必行執行的是自己所允諾做的事情或者話語,此行為必將得到別人的尊重。言必行,行必果,應成為個人修養的一部分。
So said, so done.說到做到,言出必行。
典型人物: 2005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陳健
1969年8月15日,20歲的上海知青金訓華為搶救國家財產英勇獻身。來到黑龍江遜克插隊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陸續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當年跟金訓華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陳健。
30多年里,無論刮風下雪,陳健每年要到金訓華墓地祭掃。他信守著當年戰友下葬時自己心底默默許下的一個諾言:一輩子留在此地,陪伴這位長眠黑土地、再也不能還鄉的戰友。
一個生者對死者的承諾,只是良心的自我約束,但是他卻為此堅守37年,放棄了夢想、幸福和骨肉親情。淡去火紅的時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識的風范,無論在哪個年代,堅守承諾始終是支撐人性的基石,對人如此,對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應該是一個人做事的原則,同時更是做人的原則。在當今的社會,這方面的缺失是很嚴重的。但是我們不一定要真正做到,但事實上我們要大體上做到就夠了。因為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總會有欠缺的地方吧。
2. 作文一個言出必行的人員400字
曾經有朋友問我,你這一輩子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什麼?這話讓我沉思良久,第二天我告訴他,拋開那些周所周知的“惡”,我這一輩子最不愿意做的就是亂承諾。
《墨子·公孟》中言道:“口言之,身必行之。”這句話后來演化成言出必行這個成語,也成為做人的標桿。從小我們就嬉鬧著說,我當然是說話算話的,說話不算話,那是日本人嘛。無形之中,這句話已經成為度量我們為人處事的道德工具,一個人若是常常口花花而不能兌現承諾,他必定被認為是一個不誠實的人而被眾人所唾棄。大家耳熟能詳的“狼來了”的故事,也是由此延伸出的一個教訓,于是我們知道說謊的人,不誠實不守信的人,必定沒有好下場。
但是在現實中,做不到言出必行的人實在太多了。你去某單位辦事,管事的說今天不行,明天一定能給你辦好,當你翌日跑去找他,他又會找到一個更加“可愛”的理由讓你第二天再去……遇到這樣的人,你能不惱火嗎?記得有位朋友承諾要請一位朋友喝酒,也許言者無心,卻令那位愛酒的朋友如聆圣旨,有事沒事就踅摸到他家。出于面子問題,愛酒的朋友不好意思直接要酒喝,只好東拉西扯熬時間,一天兩天三天,熬到這位朋友請酒為止。
3. 如何使自己言出必行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心態要調整好,我本來也是這樣
后來上了點課,才明白過來,最重要的是找到自我
首先,靜下心來給自己找個定位,先想清楚自己究竟是怎麼想的,想要干什麼,最后達到怎樣的效果或者希望是怎樣的結果。學著改變自己的心態,任何事情由自己做決定,而且必須自己想做,自己主動才是關鍵。我們都擁有自己的價值觀,學過很多有用的東西,但是這些有用的東西并不在于聽過他,聽得多,而是聽懂它,并實踐它。
你要給自己找個目標,沒目標的話要想目標,想到了就要咬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自己才是頭,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只會為了興趣做,而不會為了價值做,做事要有效率,首先要有目標。不管是學習,工作,還是愛情,都會有你所期待的結果,或者你目前還沒有去認真的想,那就給自己幾天時間,認真反復的思考,你要記住,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必須透過什麼樣的途徑去實現,一步一個腳印的。并且不動搖不泄滯,不要因為別人說什麼或者有什麼看法,就開始動搖,那些意見看法或許都是為你好才提的,但是你記住,那只是從他們的思維以及角度出發思考的,每個人經歷的事,思維方式,接受的教育都是不同的,葉子還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所以人跟人的想法以及價值觀是不同的,有不同所以有差異,因為有差異所以這個世界才很豐富。當然前提是你做的事情定的目標是切實可行的,并且是以自己真正的價值觀考慮的。
這個目標不能不切實際,當然也不能很容易辦到,有夢想就有動力,難實現的目標才能稱之為夢想,有目標就沒有輕松可言,長時間消耗才是最大成本的浪費。既然目標定下了,決心也就跟著定下了,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不要抱僥幸心理,不能有投機取巧的心思,世界是很公平的,做事情不靠能力靠潛力,靠生活的那種潛力,誰都可以放棄,只有自己不能放棄自己,關鍵是要明白,不明白的話要搞清楚為什麼去做。
給你提個建議,可以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先給自己來個心靈的成長哈
1:我到底要什麼?
2:問問自己要透過什麼途徑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目的
3:我現在要做什麼
如果決定了就努力去做吧,目標實現那一瞬間,你會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山上有燈,燈下有人,就一定有上山的路
4. 言出必行的成語
【漢語文字】言出必行
【漢語拼音】yán chū bì xíng
【英文翻譯】suit the action to the word;What it preaches
【字詞解釋】言:說, 言者意之聲(尚書)
出:(說)出來。
必:(就)一定,將會。
行:(可以、要)做(到),實踐。
【用法】 多用來比喻一個人很有信用。
【成語性質】褒義詞
【近義詞】 “說到做到”、“一字千鈞”、“一言為定”、“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言而有信” 、“一諾千金”
【反義詞】言而無信、出爾反爾、信口雌黃
【下句】 言出必行, 行之必果
名詞釋義
言出必行說明了一個人的為人及處事態度和風格。
傳說 齊桓公言出必行
當時齊國欲稱霸中原,連年征戰,魯國接連被齊國打敗,不得已屈服了齊國。
周厘王元年, 桓公以周王命布告宋、魯、陳、蔡、衛、鄭、曹、邾諸國,約以三月朔日,會盟于柯(今山東東阿西南)地。
魯莊公前往會盟時問:“誰愿和我同去?”
將軍曹沫請往。
莊公說:“你三次都敗給齊軍,不怕齊人笑話?”
曹沫說:“我去自會雪恥。”
莊公說:“如何雪恥?”
曹沫說:“君當其君,臣當其臣。”
莊公說:“寡人越境求盟,猶如再敗了一次。若能雪恥,我聽你的!”于是,莊公便和曹沫同行。
這次會盟隆重莊嚴。盟壇高筑,兩邊大旗招展,甲士列士,十分威武。
齊桓公和管仲正坐壇上。會盟規定,只許魯君一人登壇,其余隨員在壇下等候。
當魯莊公來到會場,將要升階入壇時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劍緊跟魯莊公身后。
會盟賓相告訴曹沫只能在壇下等候,曹沫瞪大眼睛怒目而視,嚇得賓相后退幾步,魯莊公與曹沫就順階入壇。
魯莊公與齊桓公經過談判,正準備歃血為盟,這時,曹沫突然拔劍而起,左手抓住齊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劍直逼齊桓公。
頓時齊桓公被嚇的目瞪口呆。
管仲忙插進齊桓公與曹沫中間,用身體保護住齊桓公,問: “將軍要干什麼?”
曹沫正然道:“齊強魯弱,你國侵略魯國,欺人太甚。現在魯國城破墻毀,請考慮怎麼辦?”
齊桓公見形勢不妙,急忙說:“大夫且慢,你說怎樣就怎樣!”
曹沫說:“要求歸還被侵略的城池!”
齊桓公連忙答應 ,說:“寡人馬上與你立誓。”并向天指日發誓決不反悔,也不追究曹沫劫盟之罪。曹沫收劍,微笑自如,遂簽定盟和約。
會盟結束,魯國君臣勝利回國。齊許多臣憤憤不樂,都要桓公毀約,桓公曰:“寡人已許曹沫矣!匹夫約言,尚不失信,況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