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朱自清早上句子作者心情

解夢佬 0

1. 匆匆 朱自清在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作者在描寫自己的思考時,也引起了讀者的思考,表達出了作者一心想做些什麼,不甘心浪費生命和時間,但卻又不知道做些什麼.表明了作者寫本文的用意是為了告訴人們珍惜時間,同時也告訴人們時間飛逝把握時間做有意義的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省東海縣(今連云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現代杰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16年中學畢業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僅50歲。

2. 朱自清的《匆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吾輩更應惜秒陰——《匆匆》試析劉心爽魯迅先生在評價“五四”以來文學創作的成績時,曾有過這樣獨到而精辟的見解:(“五四”以來)“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

朱自清先生就是“五四”以來燦若群星的散文作家中成就杰出的一位。他的別開生面、誠摯感人的散文作品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具有歷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

《匆匆》就是其中之一。《匆匆》所借以抒情的具體物象是極難把握,極難表現的虛無縹渺的時光。

然而作者的生花妙筆卻能賦予這一“無形物”以具體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且藉此淋漓酣暢地抒發了作者滿腔情懷。文章運用了詩的托物起興的開頭方法。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一氣呵成的三個排比句,詩意濃郁。

以有規律可把握,有蹤跡可尋覓,去而復返,失而復得的燕子、楊柳、桃花來借物起興,反襯匆匆飄逝,無跡無痕的“時光”。緊接著是一連串四個設問,問而不答,但讀者稍假思索,卻自可得出答案。

這種表現方法新穎別致,同時也耐人尋味。從語言風格上看也是飄忽即過,如白馬過隙,如匆匆一瞥。

這一段說得明白曉暢,去又略帶幾分朦朧含蓄,開始表現出一種統攝全文的輕靈的意境來。第二段,緊扣“匆匆”落筆,“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是捫心自問,也自然地開始將“我”融入文中,以“我”的生活為敘寫內容了。

“八千多日子”是轉了半個圈子的記實。作者生于一八九八年,至寫作該文的一九二二年,共度過了二十四個春秋,每年365天,共8760天,也正是作者概說的“八千多日子”。

“象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生動的比喻,是為了進一步烘托、渲染“匆匆”的氣氛。而結尾的“頭涔涔而淚潸潸”作者因歲月流逝,壯志未酬而空虛惆悵的內心世界的敞露。

這是感情的表白,卻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化意于事,寫自己念及光陰虛度時誠惶誠恐的表現。“頭涔涔”是極言作者因猛省自己蹉跎歲月,深感愧赧,而額頭上汗流如注:“淚潸潸”卻是表現作者因光陰虛度,無所成就而淚水縱橫。

言為心聲,形為意表。外貌若此,心情如何自然不言而喻了。

這一段言約而事豐,可謂著墨不多兒盡得風流。時光的流逝是每一個人都親身經歷的,但可以說大都司空見慣,熟視無睹。

怎樣才能使人們對此有具體形象的感受呢?于是第三段作者圍繞“我”的一天日常生活,從人們都必須親身經歷的瑣事入手,濃墨重彩地描繪時光的匆匆流逝。朱自清曾這樣說過:(寫文章應)“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使你于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

這一段描寫就是他這種創作理論的實踐,堪稱為精雕細琢,針腳綿密的“加倍”描寫。請看“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這些具體且略帶夸張的描寫已夠新穎,“加倍”了,但接下去的描寫則更為別致,夸張的意味也更濃了。

“伸手遮挽時,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這樣的描寫的確讓人從熟悉的生活中“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

而最末的 “我的掩著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更是出神入化之筆了。嘆息不過在短暫的幾秒鐘內,而此間內,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時光卻連照面也不打,就僅以輕盈的身影一晃而過。

這里夸張的描寫加倍用力。而時間轉瞬即逝的特點也藉此而神韻全出。

朱自清筆下的“時光”正如置放在顯微鏡下的觀察物,經過幾百倍乃至上千倍的擴大,至細至微處也清晰可辨,歷歷在目,這一段是全文最著力的部分,作者為了更加顯豁地表現時光的迅忽,描寫是步步緊逼,越來越匆匆。一開始,借以表現時光流逝的事物所綿延的時間還比較長,如“早上起來”、“洗手”、“吃飯”、“默默時”,與此相對應的時間的流逝也還不是十分迅疾,而只是“挪移”,“過去”。

接下去用以比喻的現象經歷的時間更短促,時光的飛逝也更迅捷,由“挪移”、“過去”進為“跨過”、“飛去”、“溜走”,直至最后的“帶著影子閃過”。這種步步逼緊,越發匆匆的描寫,不僅形象地表明了時光須臾即逝的特點,而且使讀者的感受由淺入深,體驗由淡漸濃,不由自主地進入作品所創造的意境中去,強烈的“驚異之感”油然而生。

散文是一種需要濃郁感情的文體。散文中敘事寫景的目的全在于抒情。

以上幾段,作者運用飽含感情的語言,細致刻劃了時間逝去的蹤跡,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微妙的情緒。此即是“五四”時期一部分帶有進步傾向的知識青年不滿現狀有所覺醒卻尚未找到正確出路,既顯得苦悶彷徨,又不甘沉淪寂寞,希翼有所作為的一種典型的思想感情。

但這種感情的顯現是蘊含在事實的敘寫中的,即所謂“即事以明理,寫實以寓意”。因此,從行文看,寫實,寫時光“匆匆”還是主要內容。

但隨著文章的進一步展開,作者濃郁的感情逐漸由在山間林中緩緩流淌的涓涓細流而匯聚成不可遏制的洪濤,噴涌而出了。引文也一變由寫實為主,在字里行間讓感情緩緩顯露而為直抒胸臆——讓感情的洪濤飛瀑流泉般直瀉而下。

請看,。

3. 朱自清《匆匆》的關鍵詞 情感句 優美文句

燕子來而復去,楊柳枯了又青,桃花謝了再開,詩人觸景生情,從中聯想到自己年青的生命,默算著二十四年八千多個日子的行蹤,追索著生命的價值,發出了惋惜的喟嘆。

韶華易逝,青春難再,年青人必須珍惜光陰,萬勿使其錯過,《匆匆》的主旨,便在於傾吐自己對時日匆匆這一瞬息間的感受。 《匆匆》的藝術特色,首先便體現在作者的奇妙構思之中。

文章把自己在特定處境里的感興,依托於大自然多種可感的景象之中,使抽象轉為具體,思緒化為形象,一開篇就以獨特的詩意創造,產生動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不隨著作者的思路去對人生問題作深入的思考。 另外,作者匠心獨運地以發問句式為紐帶連結全篇,一步緊擬一步地展露內心的思緒。

通篇只有六百來字,居然用了十一個發問句,在一連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設問中,表現了一個微妙的內心世界。這些發問句在整個結構中,實際上是巧妙地起了牽引情感的線頭作用,通過它一層緊扣一層地點顯了主題,深化了主題。

這樣不落常套的藝術構思,確是具有不同於眾的獨特風格。 這篇文章的藝術,還表現在它靈活多變地使用了多種的修辭手法。

作品開頭便以花木新陳代謝和人類生命對照。冬去春來,花木有謝而再開的時候,而人的青春呢?卻是一去而不復返。

文章中以擬人手法,把光陰的象徵——太陽,寫的活靈活現。那太陽簡直就像是一個性格活潑、步履輕捷的青春少年,他來去是這樣地輕悄匆忙,在你稍一轉動之間就過去了,他從你「手邊過去」,「身上跨過」,「腳邊飛過」,「嘆息里閃過」,真是挽不住,留不得啊!相對於萬古長存的宇宙,人的生命是十分渺小的,「針尖上一滴水」和「大海」,這兩個鮮明的喻語,確是把兩者的差距形容透了。

……。

4. 朱自清《匆匆》體會(句子)

流逝的時間就這麼白白的過去了,沒留下什麼痕跡,暗示自己沒有什麼作為!對時光,一去不復返的傷心心情,和對時光的流戀!

時間的飛快的流逝,也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一分一秒,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不使我們注意,但作者卻發現了這一幕幕生活中的小細節,也體會到作者的細心。流逝的時間就這麼白白的過去了,沒留下什麼痕跡,暗示自己沒有什麼作為!對時光,一去不復返的傷心心情,和對時光的流戀!

時間的飛快的流逝,也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一分一秒,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不使我們注意,但作者卻發現了這一幕幕生活中的小細節,也體會到作者的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