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是我國的傳統歷法,也叫陰歷、華歷、夏歷、漢歷等。
農歷是一種以陰歷為基礎,融合了陽歷成分的一種歷法,看月亮的變化周期,結合二十四節氣,以及太陽周轉來定日期,若是有長短變化不一樣的年份就設置閏月平衡日期。
因為農歷陰陽結合的特性,兼顧了太陽、月亮和地球的運轉周期的關系,所以農歷分為閏年和平年。平年是十二個月,閏年十三個月,兩種年份相差一個月之久。月份還會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是三十天,小月是二十九天,這也是在中國如果過農歷生日,會有的人幾年才能過一次的原因。
中國使用過的歷法有很多種,比如上古干支歷、夏歷、殷歷(商歷)、周禮、西漢太初歷、唐代大衍歷等等,每朝幾乎都會制定歷法,有的歷法雖然沒有使用過,但都是對當時的天文、氣候等內容的總結記錄,所以也對醫學、數學、天文等方面做出了貢獻,也是現代研究古代各個時期不同變化的重要資料。
農歷的確立是站在已有的陰歷和陽歷的肩膀上,融合了兩邊歷法的特點制作的。四百年前湯若望和歐洲基督教教士,以及中國第一批天主教徒合力編撰了《西洋新法歷書》,這是現代農歷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