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屬于國寶級作品。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中國十二世紀的北宋都城東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這是一幅寫生作品,展現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的繁榮。
這幅圖主要是對清明這一天東京與汴河兩岸的景色描繪。采用“散點透視法”,郊外是正在趕著毛驢的農夫,小橋旁邊是散落的幾戶農家小院,樹枝上有四個鳥窩。還畫出了打麥場上的石碾,與羊圈里的幾只羊。
畫面中心是汴河,汴河是北宋重要的交通樞紐。汴河之上船只往來,首尾相接,有纖夫牽拉,也有船夫搖櫓,有的船滿載貨物,有的靠岸停泊,正在卸貨。河中間有一座巨大的拱橋,一只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的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可以通過的。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說著什麼,整個氣氛是熱烈又忙碌的。
畫上還有熱鬧的街市,以城樓為中心,兩邊的房子鱗次櫛比,有茶坊、旅店、肉鋪、廟宇等等,街上的人有商賈,有交談的鄉紳,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坐轎子的官家家眷,還有問路的游客,男女老幼,三教九流,都在這幅畫里畫了出來。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現實主義的繪畫,是展現北宋時期熱門生活面貌的一手資料,獨特的審美、高超的技法,使其成為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