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是我國古代社會一種民間教育機構,大多是私人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私塾就是私家學塾,古代并不把“私”和“塾”兩個字直接連起來使用,這個名字是在近代才流行起來的。古人一般稱這些私學為學塾、教館、書房、書屋、鄉塾、家塾等。私塾一般分為蒙館和經館,蒙館教導兒童,啟蒙識字,經館是大人準備科舉上的學堂。
私塾根據設置的情況不同,可以分為義塾、族塾、家塾和自設館。
義塾,顧名思義是有免費教育的性質,主要是對家境貧寒的學子進行施教。族塾就是依靠某個家族為資助,在家族內部辦學,地點往往設在宗祠里,只教導家族里的兒童。如果是富家大戶,就可以聘請名師在家開小班來教授自己的子女,這就稱為家塾。自設館是老師自己辦學招生的私塾。
古代孩子進私塾一般是在六歲,會學習《三字經》、《百家姓》之類的啟蒙書籍,先生還會教導學生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等知識。
私塾是私學的一種,是古代青少年學習的主要地方,對于傳播文化、啟蒙兒童、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