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起源于佛教在臘八這天煮粥敬佛的習俗,又叫“七寶五味粥”,是臘八節的節日食品。
佛教在傳入中國的時候,宣揚佛祖在臘八這一天得道,所以佛教徒會在這一天煮粥敬佛。之所以煮粥是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在得道之前,放棄了自己王子的身份,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身體變得極為瘦弱,然后頓悟苦修只是讓身體痛苦,但不能真的悟道。佛祖決定改變修行的方法。他站起來去河里清洗污垢,河邊兩名牧牛女,敬佩釋迦牟尼這樣虔誠地修行,看到他起身,連忙將奶牛沖洗干凈,擠出牛奶,蒸成乳糜,盛了滿碗,恭敬地捧到釋迦牟尼面前。
釋迦牟尼接過乳糜,說:“今食飲食,得充氣力,以保留智慧年壽,為度眾生。”在接受牧女供奉了一個月乳糜之后,釋迦牟尼恢復體力,精神煥發。他走到一顆菩提樹下端坐靜思,坐了四十八天,徹悟成道,并創立了佛教。
這一天就是臘月初八,為了紀念佛祖,僧侶們在每年這個時候舉行法會,并效仿牧牛女在佛祖成道前獻的“乳糜”,煮粥敬佛,并把粥分發給眾人,寓意大家沾沾佛祖成佛的喜氣,可以得到佛的祝福。后來民間也效仿這種煮粥敬佛的舉動,就逐漸發展成了我們今天喝的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