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吃魚是中國傳統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語言之一,“魚”與“余”諧音,年年有魚可以看做“年年有余”,所以在年夜飯上一般都會擺一道魚。
隋、唐時期,官方頒發了一種信符,符由木雕或銅鑄成魚的形狀,稱為“魚符”、“魚契”。大家把要說的話記在上面,就有了“魚書”。把魚符剖成兩半,雙方各執半邊,作為憑信。這種魚符沿用了很久,歷代都用魚做主題,如果想顯示使用者的高貴身份,還會用黃金制作魚符。魚也就漸漸有了寓意吉祥的含義,逐漸出現了魚燈、魚舞等和魚有關的詩詞和書畫。
在每年的年節燈會上,魚燈是常見的,燭光閃閃,十分可愛。南朝梁元帝蕭繹曾稱贊它:“本知龍燈應無偶,復訝魚燈有舊名”。在佛教里,佛教器物名稱也有“魚鼓”、“木魚”等。
在農歷年接財神的習俗上,民間會把活鯉魚穿上絲繩,貼上紅紙作為祭財神的祭品,稱為“元寶魚”。有的地方還會在固定的節日里選擇放生魚,有“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的說法。
所以因為魚這些美好的寓意,在年夜飯上是一定要做一條魚放在桌上的,寓意著新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