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他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率領大軍回京后,迫使后周恭帝禪位,登基改國號為“宋”,史稱“宋朝”、“北宋”。
趙匡胤,字元朗,小名趙九重,出身軍人家庭,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軍事家、武術家,宋朝的開國皇帝。后周時期趙匡胤加入軍旅,很受周世宗柴榮的器重,在征伐南唐時屢建戰功。周世宗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后來周世宗逝世,年僅七歲的恭帝繼位。
顯德七年正月初一,朝廷傳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宰相范質等人匆忙派遣趙匡胤統軍北上抵御敵軍。趙匡胤統率大軍北上,夜宿在陳橋驛。晚上軍中開始流傳“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也沒有人知道,不如擁立趙匡胤為皇帝,再出發北征。”趙匡胤的親信們見時機成熟,就將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順勢擁立了他為皇帝。
因為趙匡胤嚴肅軍紀,這場兵變沒有發生以往改朝換代時出現的燒殺搶掠等混亂局面,因此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趙匡胤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后周政權。
趙匡胤在位十六年,實施了“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等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對于政治、經濟、軍事進行改革,改正了五代弊政,使國家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