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是北宋名臣包拯,因為廉潔公正、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就有了“包青天”、“包公”的稱呼。
包拯是北宋名臣,在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考中進士,任職監察御史,后來陸續擔任了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一代的轉運使。在擔任三司戶部副使的時候,請求朝廷準許鹽商買賣。
在知諫院任職的時候,多次論劾權貴。后來被授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等職務。因為擔任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所以有“包待制”、“包龍圖”的稱號。包拯在嘉祐七年(1062年)逝世,時年六十四。被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后世稱其為“包孝肅”。
包拯廉潔,他執法嚴峻,而且不畏權貴,曾經彈劾過宰相宋庠、舒王趙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貴妃的伯父張堯佐等人,經常被權貴們所記恨。但包拯對于有才干的人,會秉公力薦,像楊邠、王鼎、王綽三人在被貶官之后,朝中只有包拯會再次推薦三人。
后世整理的《包孝肅公奏議》里面包括了包拯一生中絕大部分的奏折、陳表和各種各樣的建議,全面地展示了包拯的政治主張和他的人生態度,他反對重稅,提倡簡兵,在今天看來仍然很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