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器”的意思多用于指人資質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沒有什麼出息。有時也指不學好,自甘墮落。
這個詞的出處是《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經過雕琢,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要是不學習,就不懂得道理。這句話用玉石作比喻,傳達了教育的重要性,也因此,古代歷代君王治理國家,都把教育當作緊要的事情。
古代雕琢玉器,變玉成寶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和氏璧”的故事。相傳在二千年前的楚國,一個叫卞和的人,將一塊璞玉先后獻給楚國的二位國君,兩個楚王都認為他是在撒謊,砍去了他的雙腿。卞和抱著玉璞在楚山上日夜啼哭,后來楚文王知道了,派人拿來玉璞并請玉工剖開了它,結果璞玉里果然是一塊寶玉。這塊寶石被雕琢成“和氏璧”,秦昭王曾愿意用十五座城來換這塊寶玉,和氏璧后來被雕成傳國玉璽,一直流傳到西晉。
玉石是天生的石頭,需要經過打磨加工才能“成器”,成為有用的東西。與之相反的就是“不成器”,后世多使用這個詞語來形容人氣質平庸,沒什麼成就和出息,有時也指不學好,自甘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