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廣陵散》并沒有失傳,它在《神奇秘譜》里保存記載著,一直流傳到今天。
《廣陵散》大約是在東漢后期被創作出來的。據說《廣陵散》作為一首曠世名曲,根據聶政刺韓相的事件創作,又因為嵇康在死前彈奏而成絕響。在古曲《廣陵散》的背后,包含了聶政和嵇康的兩個典故,使這首本就精彩的曲子更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廣陵散》是一首敘事的曲子,分為井里、取韓、亡身、含志、烈婦、沉名、投劍、峻跡、微行,講述了聶政刺殺韓相的事情。在《史記》里記載聶政是齊國的勇士,韓國大臣嚴遂與韓相韓傀有仇,嚴仲子就請了聶政前去刺殺。聶政在殺了韓相之后自殺,并在死前刮花了自己的臉保護嚴仲子不被查出來。后人多稱贊聶政忠義,所以一直有關于聶政的故事流傳。
后來在東漢時期,有人根據這個故事創作了琴曲《廣陵散》,但曲子的故事就不是完全根據歷史來創作的。在東漢蔡邕的《琴操》里,將這次刺殺變成了一則民間故事,說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為不能按時上交被韓王殺害。聶政苦練彈琴十年,有了面見韓王為他彈奏的機會。聶政趁機刺殺了韓王,最后也自殺了。
這首曲子曲調激昂,抒發了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晉代嵇康學習老莊哲學,深受道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影響,性格瀟灑自由,憤世嫉俗,所以嵇康很喜歡彈奏《廣陵散》。后來嵇康被與自己有過節的司馬昭和鐘會陷害,判了斬刑,在臨死之前,嵇康又彈奏了此曲,然后感嘆:“《廣陵散》于今絕矣!”就從容赴死。
因為嵇康的個人影響力很大,所以后世很多人都誤以為嵇康死后《廣陵散》就失傳了,但其實并不是,嵇康這句“《廣陵散》于今絕矣!”更多的是表達自己臨死前的激憤,并不是這首曲子本身。《廣陵散》的曲譜保存在《神奇秘譜》里,一直流傳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