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僧人生活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描寫僧人的句子

山下留別佛光和尚(白居易)

勞師送我下山行,此別何人識此情。

我已七旬師九十,當知后會在他生。

鳥窠和尚贊(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納麻衣稱道情。

曾結草庵倚碧樹,天涯知有鳥窠名。

贈鳥窠和尚詩(白居易)

空門有路不知處,頭白齒黃猶念經。

何年飲著聲聞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晚過盤石寺禮鄭和尚(岑參)

暫詣高僧話,來尋野寺孤。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風爐。

頂上巢新鵲,衣中帶舊珠。談禪未得去,輟棹且踟躕。

贈袒肩和尚(杜荀鶴)

山衣草屐染莓苔,雙眼猶慵向俗開。若比吾師居世上,

何如野客臥巖隈?才聞錫杖離三楚,又說隨緣向五臺。

乘醉吟詩問禪理,為誰須去為誰來?

長蘆夫和尚真贊(黃庭堅)

松枯竹瘦,是其歲寒也。

山高水深,不可犯干也。

取多國士,莊嚴此土,如陶家手也。

拂除方丈,置榻而坐,一不受也。

首出萬物,淵默雷吼,寂寥者之參也。

若夫以法界印,印毛印海,則驚僧繇而走巫咸也。

哭柏巖和尚(賈島)

苔覆石床新,師曾占幾春。寫留行道影,焚卻坐禪身。

塔院關松雪,經房鎖隙塵。自嫌雙淚下,不是解空人。

2. 描寫僧人的詩句

1,《題鶴林寺僧舍》唐代 李涉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譯文:在游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與一位高僧閑聊了很久,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閑。

2,《聽蜀僧濬彈琴》唐代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譯文:蜀僧懷抱著綠綺琴,來自遙遠的峨眉山。

3,《別山僧》唐代 李白

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涇溪。

譯文:你是何處的名僧來到水西山,乘著扁舟而賞月,宿于涇溪。

4,《送僧南歸》宋代 簡長

振錫林煙斷,添瓶澗月分。

重棲上方定,孤狖雪中聞。

譯文:振動錫杖走入荒地,不免以澗水果腹,饑餓難忍。你又回寺院練習禪定,聽那孤獨的猿猴雪中長鳴。

5,《飯覆釜山僧》唐代 王維

晚知清凈理,日與人群疏。

將候遠山僧,先期掃弊廬。

譯文:晚上知道了清凈的佛理,白天便遠離人群。等著遠方覆釜山的僧人,預先打掃自己的房子。

3. 描寫"僧人"的句子

1、因為采取直入本質的方式,所以佛教浩如煙海的被歷代僧人研習,但并不拘泥,故中國的佛教的門派之間沒有發生激烈的矛盾沖突,而這正合乎儒家哲學的中庸之道。

2、為了補偏救弊,為佛教爭得更大發展空間,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釋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他選擇以"孝"為突破口,對佛教的孝道思想進行了新的詮釋,力圖找到佛教與儒家思想的契合點。 3、一位省級高官站在一個三層朝拜大廳上,宣布一位本地僧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西藏喇嘛的轉世。

4、韋馱菩薩住在前殿,每天看著僧人們往來背水,深為他們的堅韌不拔所感動,發心要幫信陡們解決吃水困難。 5、年邁的僧人雙目已盲,卻帶著佛學律法和天朝繁華遠渡重洋,以慈悲的心情,普度海那邊的蕓蕓眾生。

羽無雙 6、僧人安排孩子和一位有經驗的拳擊手進行擂臺賽. 7、真正的佛法不是寺院、佛像、供養僧人托缽的食物或是儀式. 8、“服務型法術僧人”形象,缺乏佛教色彩;“斗法型法術僧人”形象,只是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矛盾斗爭中失敗的象征。 9、這僧人懂些巫術,為人兇惡,死后葬在魯昂附近波什維爾地方的圣喬治修道院,他墳上竟生了些癩蝦蟆。

10、洛陽永寧寺塔為當年西域僧人也贊嘆不已.其塔基近年得到了清理. 11、它包舉了二百五十七個僧人,是佛教史上的重要著作。 12、僧人不守戒律、與人斗毆、娶妻生子、魚肉百姓,遭到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

13、地震次日,貢噶活佛就率領280名僧人從緊鄰玉樹的四川甘孜州德格縣趕到災區。 14、有的女人落發當尼姑,有的漢子落發當僧人,也有人出假證當騙子! 15、停中有流浪僧人獨宿,夜間看市內燈火一定很美。

16、盲者緩緩地問僧人說:“你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人碰撞過?”。 17、印度僧人達摩東渡來華,帶來了印度傳統的禪法。

18、三個月后,孩子的父親來了。僧人安排孩子和一位有經驗的拳擊手進行擂臺賽。

19、后來僧人跟他解釋,方知這是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