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抬大轎原是指人們娶親時用的轎子,也稱為花轎。抬轎子的人一般是二至八人,八人抬轎是很隆重的儀式。
轎子是我國古代一種特殊的交通工具,轎子最開始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夏朝。《尚書·益稷》里記述大禹治水時說:“予乘四載,隨山刊木。”這個四載就是由人抬著的交通工具。
古代的轎子分為兩個類型,一種是沒有遮擋的涼轎,也叫顯轎,類似于步輦。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的代表作之一《步輦圖》,就是畫了唐太宗乘轎的樣子。圖中的唐太宗坐在一架“步輦”上,兩個宮女抬著步輦,四個宮女隨行在周邊。
還有一種是有遮擋的暖轎,也叫作暗轎。根據不同的官職,轎子的形式、帷幕的顏色材料等都有嚴格的區分。尋常官吏,只能用藍或綠作轎帷,因此有“藍呢官轎”、“綠呢官轎”的稱呼。要是官職大,或者身為皇親國戚就可以使用裝飾華麗的銀頂黃蓋紅幃。
抬轎子的人數一般二至八人,民間使用二人抬,官員根據官職,可以有四人抬和八人抬。比如在清朝就規定,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可以乘“四人抬”,出京城可以乘“八人抬”,這也是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