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板是什麼

解夢佬 0

 笏板,又稱手板或朝板,古代臣子上朝的時候會手拿笏板,用來記錄自己要稟報的事情和皇帝的旨意,類似如今大家開會時筆記本的作用。

笏板讀作hù bǎn,《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一尺是約30厘米,但是古代的長度標準小于現在的長度,按這個標準,笏板是一個約長50厘米,寬10厘米左右的板子,還是要比現在影視劇里表現的笏板大小要大一些。

笏板是官員上朝必備的裝備,因此選材一般都比較貴重,多使用玉、象牙制作。據歷史記載笏板在春秋以前就開始使用,大約在商朝開始正式使用,算是古代官員中歷史悠久的一種辦公工具。

在唐朝時期,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使用象牙笏,六品以下的官員使用竹笏,宋代沿襲這個做法,但到了明代笏板的使用逐漸減少,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拿象牙笏上朝,到了清朝,笏板就廢棄了。

笏板的作用,是為了給上朝的官員提供便利。皇帝上朝要持續幾個小時,朝中的大臣挨個匯報情況,事務繁多,皇帝傳達的旨意也不少,若是只憑記憶難免會有疏漏,所以笏板就可以用來記錄天子的命令,也記錄自己要匯報的事情,做一個備忘錄使用。

據說,除了用作記錄使用,笏板還有一個作用是官員用來遮擋自己的臉,擋住自己的視線,表示臣子不直視龍顏,表達對天子的敬意,以彰顯龍威。

笏板出現的很早,主要原因是那時候還沒有發明紙,所以也可以在民間使用,稱之為“牘”。后來紙發明出來,官員們手中的笏板就逐漸演變出除了書寫之外的等級劃分意義。

笏板在清朝開始廢棄,主要是因為滿族人騎馬上朝,手里有拿馬鞭的習慣,所以就舍棄了漢族官員手拿笏板上朝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