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笨鳥先飛”是說飛得慢的鳥需要先行動才能和大家保持同樣的進度,后來用來比喻才能稍遜一籌的人,做事要比人趕先一步。也可以用來說自己做事慢、能力差但是怕落后,就比別人先走一步,多作為自謙用語。
在元代元雜劇作家關漢卿的《陳母教子》里寫了一個關于宋代馮氏教孩子讀書,三個孩子先后高中狀元的故事,這也是成語“笨鳥先飛”的出處。
在《陳母教子》的劇情里,生活在宋代的馮氏有三個兒子陳良資、陳良叟、陳良佐,母親馮氏對于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在家專門修建了一座狀元堂作為兒子們讀書的地方。
在朝廷組織的科舉考試中,大兒子陳良資和二兒子陳良叟不負眾望先后考中狀元,三兒也對母親和哥哥們做了保證,勢必要考取一個狀元回來。
他曾經對剛中了狀元的二哥說:“二哥你現在高中得了官位,但就像是笨鳥先飛,但我是那靈禽在后,用不了多久就會趕超你的。”
但是陳良佐信心滿滿參加科考的那一年,科考中狀元卻另有其人,是一個叫做王拱辰的年輕人。馮氏一邊懊惱三兒子不爭氣,驕傲自大失了頭名,一邊派人打聽了這一年得了狀元的人是誰,發現這個叫做王拱辰的年輕人資質相當不錯,就將他招為了女婿,把自己唯一的一個女兒梅英嫁給了他。
三兒子陳良佐那一年科考位列第三,成了探花,但還是遭到了馮氏的狠狠責備,他知恥而后勇,在家里再次閉門苦讀,奪得了下一次的科考狀元。
馮氏一家母賢子孝,三個兒子一個女婿都是科考狀元,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