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碗是什麼

解夢佬 0

 “八大碗”是一種滿族人家的特色食物,在清朝乾隆期間被納入滿漢全席,這讓吃法會使用五鼎、八盞作為餐具,所以稱為八大碗。

八大碗是滿族人民經常吃的宴席,但是滿族的地域寬闊,各地的食材不一樣,所以在菜的種類上有所不同,但是這五鼎、八盞在做法上都集中了扒、燜、醬、燒、燉、炒、蒸、熘等烹飪手法。

八大碗的吃法一直流傳到現在,至今很多地方吃喜宴的時候還是會說“去吃八大碗”。由于回族人民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大家都遵守教規不喝酒,這樣就不需要專門準備下酒菜,大家都吃同一套食物。伊斯蘭的教義中還要求大家節儉,所以每一次的宴席都不會有大量的剩菜。

回族人民好客,為此有了專門待客的宴席形式——“清真八大碗”,在“清真八大碗”中會有燉牛肉、燉雜碎,胡蘿卜、長山藥、海帶、醋溜白菜等菜,數量就是八個碗,可以根據主人家的生活環境進行自由搭配。

在吃八大碗的時候,如果招待方生活富裕,可以多做一些肉食,但是如果條件差一些也可以使用“菜帽”的形式,在各種菜的下面放上胡蘿卜墊底。因為八大碗由來已久,所以回族的燉牛肉、燉雜碎是清真家常菜中的特色和精品。

其中承德的滿族八大碗是最為出名的,里面包含柴雞燉蘑菇、白湯羊肉、干豆角燉肉、燉牛肉、燉帶魚、白湯冬瓜幾道菜,使用山柴燒火,在黑鐵鍋里蒸炒慢燉,是聞名全國的菜肴。

因為清朝的時候滿清政府統治了中原地區二百多年,所以滿清的這種八大碗的吃法也流向了全國,在安徽、山東、河北等地都有八大碗的存在,只是各地就地取材,制作的菜品都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