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琪的《背課文》的臺詞
很經典的相聲作品,我小時候聽到的第一段相聲!山河屯林業局中心小學劉志敏老師通過相聲錄音整理出的以下臺詞: 1:(驚訝地)哎呀!您在這兒呢? 2:啊,在這兒呢。
1:好長時間沒見您了。 2:有半年多了。
1:(夸張地)可把我想壞了! 2:是嗎? 1:那能說瞎話嗎? 2:你瞧瞧! 1:我天天想你! 2:哦,天天想我。 1:我想你想得—— 2:怎麼樣? 1:我都想不起你是誰了! 2:這…這位根本就沒想我。
1:這是跟您說句笑話。 2:哦,開句玩笑。
1:你說我能不想你嗎? 2:怎麼呢? 1:咱倆從小在一起, 2:在…… 1:是光著屁股長大的! 2:(可氣地)誰啊?我跟他在一塊兒長大的?像話嗎? 1:我是說天天在一塊兒玩兒。 2:哎這倒是。
1:從我轉學之后有半年多沒在一塊兒玩兒了吧? 2:嗯有半年多了。 1:見面真不容易啊! 2:哎我說,今天你上我家玩玩兒去吧? 1:玩兒什麼呀? 2:打乒乓球啊。
1:哦打乒乓球啊? 2:啊。 1:不去! 2:不……你不是愛打乒乓球嘛? 1:愛是愛,現在不能打。
2:那你上我家下盤棋怎麼樣? 1:什麼棋? 2:下象棋啊? 1:哦下象棋啊? 2:啊。 1:不去! 2:不……你不是愛下象棋嗎? 1:愛是愛,現在不能下。
2:哎,我說, 1:啊? 2:你上我家看小人書怎麼樣? 1:哦看小人書啊? 2:啊! 1: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這回行了。 1:不去! 2:不……我說你有病啊是怎麼的你呀? 1:干嘛有病啊? 2:今天怎麼什麼都不玩兒了呢? 1:我課文還沒背熟呢。
2:哦,還沒背課文啊? 1:啊。 2:那沒事兒,你先上我家玩兒一會兒啊,待一會兒再背不一樣嗎? 1:那可不行! 2:怎麼呢? 1:從前我也這麼想,天天玩兒。
2:是 1:打乒乓球啊下象棋啊看小人書啊,玩兒完之后趕到課堂上一背書,就傻眼了。 2:對了,光玩兒去了嘛! 1:就拿前幾天來說吧! 2:怎麼呢? 1:在課堂上我可丟老人了! 2:是啊? 1:嗯! 2:怎麼回事啊? 1:嗨別提了,一提這事兒我臉就發燒。
2:嗨!還知道發燒這位!說說怎麼回事兒。 1:是這麼回事兒。
那天王老師啊。 2:王老師? 1:啊,就是姓王的老師。
2:這不廢話嗎這不?姓李的還李老師呢? 1:哦李老師。 2:什麼李老師!我說你哪個王老師? 1:就是我們的班主任。
2:哦班主任。 1:他可厲害! 2:那好啊! 1:他要是留什麼功課誰要完不成可不行。
2:他給你們留什麼功課啊? 1:背課文兒。 2:背哪課啊? 1:第17課《諺語》。
2:哦《諺語》啊? 1:啊。 2:好背啊! 1:好背? 2:一共才10句話!什麼“精打細算,細水長流”“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虛心的人學十當一,驕傲的人學一當十”。
1:對,就是這課! 2:好背啊。 1:好什麼呀?我倒霉就倒霉這課上了。
2:那麼怎麼回事兒呢? 1:那天一上課,王老師就說了—— 2:說什麼呢? 1:(模仿老師的語氣)同學們,下午小組學習啊,要背會第17課全篇課文兒,咱們明天上課要抽查。 2:那就抓緊時間背吧。
1:放學回家, 2:怎麼樣? 1:吃完中午飯我背著書包就到小組去了。 2:那麼小組下午幾點學習啊? 1:兩點開始,三點半結束。
2:干嘛去那麼早啊? 1:早去早學啊! 2:可也對! 1:到小組一看,他們兩人也來了。 2:哦,還有倆同學。
1:嗯。我撂下書包拿出語文書翻到第17課,剛念了兩個字《諺語》, 2:怎麼樣? 1:就聽有人喊:于琪,打乒乓球來啊? 2:誰喊你啊? 1:小組長。
2:別打啊。 1:怎麼呢? 2:課文兒還沒背呢! 1:沒事兒!打完了再背不一樣嘛? 2:一樣嗎? 1:啊,現在才一點半。
2:對。 1:兩點學習,到學習時間再背有一個半鐘頭我還背不會嘛? 2:對了,一共10句話嘛。
1:打! 2:打吧。 1:我從書包里拿出乒乓球和拍子,他們倆人把家里的門也拆了。
2:哎我說,拆門干嘛? 1:當案子。 2:哦,當乒乓球案子。
1:啊,又找了根扁擔, 2:干嘛啊? 1:橫上當網啊? 2:還真能對付好家伙。 1:都擺好之后我讓他倆先玩兒。
2:你瞧瞧,風格還挺高。 1:他倆打完一輪兒我就上去了。
2:哎我說,你打得怎麼樣啊? 1:(自豪地)我一上去可就下不來了! 2:是嗎? 1:啊!他倆不行! 2:你瞧瞧! 1:打不過我! 2:來勁兒了這位還。 1:他倆一個胖子一個瘦子,跟胖子打我就遛他, 2:遛他干嘛啊? 1:他胖啊!笨!哎,我左邊一個球右邊一個球,沒一會兒那胖子呼哧呼哧就喘上了。
2:嗨!這位心眼兒還真不少! 1:胖子下去瘦子就上來了。 2:瘦子你可打不過人家! 1:怎麼呢? 2:靈巧啊! 1:(滿不在乎地)靈巧也不行! 2:怎麼呢? 1:我不讓他喘氣兒! 2:不讓喘氣兒? 1:唉。
瘦子一上來我就抽! 2:喲呵! 1:(學乒乓球聲音)“本兒”! “本兒”! “本兒”!“本兒”(納悶地)哎呀? 2:怎麼了? 1:那、那瘦子怎麼沒了? 2:哦打打球人沒了? 1:是啊,那人哪兒去了? 2:就是啊! 1:哦!趴下了! 2:怎麼趴下了? 1:讓我給抽趴下了! 2:嗨!他倆還真打不過他! 1:打不過他還不服! 2:是嗎? 1:啊,非要打! 2:打吧。 1:他倆是越輸越上火,越上火還越輸,越輸還越想玩兒。
2:那就陪他玩兒吧? 1:不能。
2. 《藏戲》馬晨明課文重點句子解析
對句子的理解①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課文開篇的表達方法新穎獨特,用反問句的形式先聲奪人,強調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點.連續三個反問開篇,先聲奪人強調了藏戲的三個特點,也為后文具2/4體寫藏的特點埋下伏筆.③那時候,雅魯藏布江上沒有什麼橋梁,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作者用精練準確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描寫,再現了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間接歌頌了唐東杰布的高尚品質,說明他許下宏愿、發誓架橋的思想根源.④面具運用象征、夸張的手法,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藏戲面具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為什麼得以保留?這個句子作了精當的回答.句子的前后部分是因果關系:“運用象征、夸張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是結果.象征的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戲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純潔,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夸張的手法:為了啟發觀眾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來表現.比如,藏戲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兩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結合課文右側圖片)⑤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來演唱,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舞蹈動作來表達,不、同的派別,不同的班戲更是有各種風格的表演形式.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四個不同說明了藏戲唱腔、動作、表演形式的豐富多彩,從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藏戲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3. 與朱元思書總領全文的句子
與朱元思書
1、本文總領全文的句子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文中從側面表現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3、作者描繪異水時,抓住了縹碧、湍急的特點;描繪奇山時,緊扣山高、樹多、景美的特征。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寫水流勢湍急,《三峽》一文中哪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5、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