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箜篌引朗誦

解夢佬 0

1. 曹植 箜篌引 的釋文 急

【注釋】

⑴本篇是《相和歌·瑟調曲》歌辭,前半是宴飲的描寫,后半是議論。本篇又 題為《野田黃雀行》。“箜篌”,樂器名,體曲而長,二十三弦。 ⑵親交:親近的友人。 ⑶秦箏:箏是弦樂器。古箏五弦,形如筑。秦人蒙恬改為十二弦,變形如瑟。唐以后又改為十三弦。 ⑷齊瑟:瑟也是弦樂器,有五十弦,二十五弦,二十三弦,十九弦幾種。在齊國臨淄這種樂器很普遍。 ⑸陽阿:《淮南子·俶真訓》注以為人名,梁元帝《纂要》(《太平御覽》卷五六九引)以為古艷曲名,這里用來和“京洛”相對,是以為地名。《漢書·外戚傳》說趙飛燕微賤時屬陽阿公主家,學歌舞。這個陽阿是縣名,在今山西省鳳臺縣西北。 ⑹京洛:即“洛京”,指洛陽。 ⑺緩帶:解帶脫去禮服換便服。庶羞:多種美味。 ⑻久要:舊的。尤:非。“薄終義所尤”言對朋友始厚而終薄是道義所不許的。以上二句是說交友的正道,也是立身處世的正道。 ⑼磬折:彎著身體像磬一般。這是恭敬的樣子。君子謙恭虛己非有所求于人。何求:言無所求。 ⑽驚風:疾風。 ⑾光景:指日、月。 ⑿遒:迫近。 ⒀先民:過去的人。

【品評】

這是一首獨具特色的游宴詩。它通過歌舞酒宴上樂極悲來的感情變化,深 刻地展示了建安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人生短促的苦悶和建立不朽功業的渴求 交織成這首詩的主題,表現出“雅好慷慨”的時代風格。

這首詩的章法巧妙,很見匠心。詩歌在以較多的筆墨描寫美酒豐膳、輕歌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后,筆鋒一轉,吐露出欲求親友憂患相濟、共成大業的心愿,再轉為對人生短促的喟嘆,清醒地指出“盛時不再來”。至此,酒宴的歡樂氣氛已掃蕩一盡,樂極而悲來的心理歷程完整地表達出來了,引人回憶起開篇的濃艷之筆、富貴之景,更添幾分悲愴之情。如此立意謀篇,稱得上是思健功圓了。

詩中兩個意蘊含蓄的設問句:“謙謙君子德,磐折欲何求”、“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是展示心理波瀾的關鍵,透露了詩人對于人生意義、生死大關的思考。“欲何求”,“復何憂”,寓答干問,大有意在言外之妙。

2. 曹植的全部詩歌

代表作品

洛神賦

幽思賦

迷迭香賦

釋愁文

髑髏說

歸思賦

九愁賦

閑居賦

登臺賦

神龜賦(并序)

酒賦

芙蓉賦

代表作品

七哀詩

雜詩(六首)

公宴詩

侍太子坐

送應氏(二首)

閨情(二首)

贈徐干

應詔

贈白馬王彪

情詩

朔風

矯志

樂府

代表作品

箜篌引

升天行(二首)

仙人篇

妾薄命(二首)

白馬篇

薤露行

丹霞蔽日行

種葛篇

名都篇

美女篇

飛龍篇

惟漢行

3. 曹植《登臺賦》、左思《三都賦》的詩朗誦

登臺賦

從明后而嬉游兮,登層臺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圣德之所營。建高(門)[殿]之嵯峨兮,浮雙關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天(云)(功)(垣)(坦)其既立兮,家愿得而獲逞。揚仁化于宇內兮,盡肅恭于上京。雖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澤遠揚。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同天地之矩量兮,齊日月之輝光。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于東王。

三都賦

左太沖善曰:臧榮緒晉書曰:左思,字太沖,齊國人。少博覽文史,欲作三都賦,乃詣著作郎張載,訪岷、邛之事。遂構思十稔,門庭藩溷,皆著紙筆,遇得一句,即疏之。徵為秘書。賦成,張華見而咨嗟,都邑豪貴,競相傳寫。三都者,劉備都益州,號蜀;孫權都建業,號吳;曹操都鄴,號魏。思作賦時,吳、蜀已平,見前賢文之是非,故作斯賦以辨眾惑。

劉淵林注三都賦成,張載為注魏都,劉逵為注吳、蜀,自是之后,漸行於俗也。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善曰:子夏詩序文也。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善曰:法言文也。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善曰:兩都賦序文。先王采焉,以觀土風。善曰:禮記曰: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鄭玄曰:陳詩,謂采其詩以觀視之。見“綠竹猗猗”於宜,則知衛地淇澳於六之產;善曰:毛詩衛風曰:瞻彼淇澳,綠竹猗猗。見“在其版屋”,則知秦野西戎之宅。善曰:毛詩秦風曰:在其版屋,亂我心曲。毛萇曰:西戎版屋也。故能居然而辨八方。善曰:河圖龍文曰:鎮星光明,八方歸德。難蜀父老曰:**之內,八方之外。然相如賦上林而引“盧橘夏熟”,楊雄賦甘泉而陳“玉樹青蔥”,班固賦西都而嘆以出比目,張衡賦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凡此四者,皆非西京之所有也。假稱珍怪,以為潤色,若斯之類,匪啻失至于茲。善曰:茲,此也,假稱珍怪也。若斯珍之流,不啻於此多。尚書曰:不啻如自其口出。考之果木,則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則出非其所。於辭則易為藻飾,於義則虛而無徵。蓋韓非所謂畫鬼魅易為好,畫狗馬難為工之類。且夫玉卮紙移無當去聲,雖寶非用;卮,一名觶,酒器也。當,底也。善曰:韓子,堂溪公謂韓昭侯曰:今有白玉之卮無當,有瓦卮有當,君寧何取盬曰:取瓦卮也。侈言無驗,雖麗非經。善曰:劉廙答丁儀刑禮書曰:崇飾侈言,欲其往來。而論去聲者莫不詆丁禮訐斤謁其研精,作者大氐音旨舉為憲章。善曰:墨子曰:雖有詆訐之人,無所依矣。說文曰:詆,訶也。訐,面相序罪也。尚書序曰:研精覃思。司馬遷書曰:詩三百篇,大氐賢圣發憤之所為也。禮記曰:憲章文武。積習生常,有自來矣。傳曰:習實生常。善曰:左傳,叔孫曰:叔出季處,有自來矣。

余既思摹莫蒲二京而賦三都,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之方志。善曰:周禮曰:外史掌四方之志。鄭玄曰:志,記也。風謠歌舞,各附其俗;魁梧忤長者,莫非其舊。善曰:漢書音義,應劭曰:魁梧,丘墟壯大之意也。韓子曰:重厚自尊,謂之長者。何則盬發言為詩者,詠其所志也;善曰: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升高能賦者,頌其所見也。善曰:毛萇詩傳曰:升高能賦,可以為大夫。美物者貴依其本,贊事者宜本其實。善曰:釋名曰:稱人之美曰贊。匪本匪實,覽者奚信盬且夫任土作貢,虞書所著;辯物居方,周易所慎。虞書曰:禹別九州,任土作貢。定其肥磽之所生也,而著九州貢賦之法也。周易曰:君子以慎辯物居方。聊舉其一隅,攝其體統,歸諸詁訓焉。

4. 箜篌引曹植全文拼音版

拼音版:

【kōng hóu yǐn 】 zhì jiǔ gāo diàn shàng ,qīn jiāo cóng wǒ yóu 。 zhōng chú bàn fēng shàn ,pēng yáng zǎi féi niú 。 qín zhēng hé kāng kǎi ,qí sè hé qiě róu 。 yáng ā zòu qí wǔ ,jīng luò chū míng ōu 。 lè yǐn guò sān jué ,huǎn dài qīng shù xiū 。 zhǔ chēng qiān jīn shòu ,bīn fèng wàn nián chóu 。 jiǔ yào bú kě wàng ,báo zhōng yì suǒ yóu 。 qiān qiān jun1 zǐ dé ,qìng shé yù hé qiú 。 jīng fēng piāo bái rì ,guāng jǐng chí xī liú 。 shèng shí bú zài lái ,bǎi nián hū wǒ qiú 。 shēng cún huá wū chù ,líng luò guī shān qiū 。 xiān mín shuí bú sǐ ,zhī mìng fù hé yōu ?

原文: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游。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譯文:

好酒佳釀擺放在高殿之上,親近的友人跟隨我一同游玩。內廚做好了豐盛的菜肴,烹制鮮美可口的牛羊肉。秦風的古箏聲是多麼慷慨激昂,齊地的琴瑟聲是那麼柔和婉轉。還有出自一陽一阿的奇妙舞蹈,來自京洛的著名歌曲。在歌舞中飲酒過了三杯,我們解開衣袋盡情享用了美味佳肴。主人和賓客相互行禮,相互獻上最美好的祝福。要謹記舊時結一交一 的朋友不能遺忘,厚始薄終也不與道義相符。那君子躬身而謙遜是因為他美好的品德,并不是有任何的企求。白天里疾風吹過,日光漸漸向西流走。青春年華不會再來一次,死亡之期已忽然向我迫近。就像花葉雖然生長在華美的庭院之中,飄零之后也要重歸于荒蕪的山丘。然而從古到今,人誰沒有一死?既然知道了命運本該如此,我們還有什麼好憂愁?

鑒賞:

這是一首獨具特色的游宴詩。它通過歌舞酒宴上樂極悲來的感情變化,深刻地展示了建安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人生短促的苦悶和建立不朽功業的渴求一交一 織成這首詩的主題,表現出"雅好慷慨"的時代風格。這首詩的章法巧妙,很見匠心。詩歌在以較多的筆墨描寫美酒豐膳、輕歌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后,筆鋒一轉,吐露出欲求親友憂患相濟、共成大業的心愿,再轉為對人生短促的喟嘆,清醒地指出"盛時不再來"。至此,酒宴的歡樂氣氛已掃蕩一盡,樂極而悲來的心理歷程完整地表達出來了,引人回憶起開篇的濃艷之筆、富貴之景,更添幾分悲愴之情。如此立意謀篇,稱得上是思健功圓了。

5. 曹植七步詩原文朗讀

三國·魏曹植《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煮豆來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的一首詩。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斗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郁憤激的思想感情。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一說鄄城),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黃初四年(223年),32歲的曹植徙封雍丘王。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增其戶五百。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壯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書曹叡,要求給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鐵石心腸之人動容。

但過于冷靜理智的曹叡卻心如古井,不起微瀾,對于曹植的種種表白和要求,只是口頭上給予嘉許而已。曹叡對他仍嚴加防范和限制,處境并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陳郡。

太和三年(229年),38歲的曹植徙封東阿,其間潛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曹植在憂郁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愿,將其葬于東阿魚山。后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曹植的創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

后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

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曹植

6. 曹植后期作品

年代:魏晉 作者:曹植 作品:箜篌引 內容: 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游。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關于此詩的寫作時間,主要有兩說:一說是曹植后期作品,大約是明帝太和時期所作,二說是早期之作。 朱緒曾引劉履:“此蓋子建既封王之后燕享賓親而作。”

作按語說:“案子建在文帝時雖膺王爵,四節之會塊然獨處,至明帝時始上疏求存問親戚,恐無燕享賓親事。然則此篇作于封平原、臨淄侯時也。”

(《曹子建詩注》62頁)兩說都在其中矣。 晚年說的證據:1、"京洛出名謳"中的京洛,鄴城之時洛陽尚未恢復,2、“盛時不可再”等句子,格調灰暗,似乎不是青年子建的話語。

《箜篌引》,據崔豹《古今注》說,有瘋人沖入河中而死,其妻子彈箜篌而唱:“公無渡河,公無渡河,墜河而死,當奈公何!”歌罷亦投河而死。 此詩主題為游宴詩,"始言豐膳樂飲,盛賓主之獻酬,中言歡極而悲,嗟盛時之不再,終言歸于知命而無憂也。

"(趙幼文《曹植集校注》,460頁) 誰是此詩的主人,此詩是怎樣的背景下寫作的?古今說法不一。以木齋之見:從詩中“主稱千金壽,客奉萬年酬”的句意來看,曹植并非詩中的主人,恰恰相反,是客人。

其句意是,主人在酒宴上,拿出千金為客壽,客人則致以祝主人萬壽無疆的答詞,從這個角度來說,像是曹植在太和六年正月,赴京師洛陽朝會,曹植參加明帝的宴會所作。 此前,曹植一直是縣王,直到太和六年二月,才改封為郡王,《曹植傳》:“其二月,以陳四縣封植為陳王,邑三千五百戶”,比之原先的采邑,增加一千戶,這當是詩中所說的“主稱千金壽”的意思。

詩中涉及生死的哀嘆,也是有所指的,當時正值明帝女兒平原公主夭折,明帝甚為傷感,親自作誄臨送,當時“從兒陵上還,哀懷未散,作兒誄。 ”(《御覽》五百九十六引明帝詔),當時,曹植、曹彪等均在洛陽,曹植《答明帝詔表》說:“句句感切,哀動神明,痛貫天地。

楚王彪等聞臣為讀,莫不揮泣。”《箜篌引》作于明帝女兒死前還是死后,尚需考索。

故此詩應該是太和六年二月,曹植在洛陽明帝的酒會上所作。 試以此背景來詮釋此詩:“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游。”

則置酒高殿的主人是明帝曹?保案叩睢倍鄭蟮忠膊換崾淺巒醪苤菜魑魅酥扒子選保蜃鰲扒捉弧保ه捉撓訝耍登子眩ǖ敝覆鼙耄┮菜嫠煌盎幔蟾攀遣?毖縝氬苤病⒉鼙胄值艿難緇帷? “中廚辦豐膳”以下六句,都寫宴會的場景,兩句寫豐膳,兩句寫音樂,兩句寫歌舞,“陽阿”,《淮南子》注說“陽阿”是人名,古代的名倡,《漢書》說趙飛燕微賤時屬陽阿公主家,學歌舞,陽阿在今山西境內,這兩句說表演陽阿之奇舞,演唱洛陽的名歌。 “樂飲過三爵”以下,視角轉向主客之間,三爵,即三杯,《禮記?玉藻》說:君子喝到第三杯酒就要恭敬告辭,而此詩說,酒過三爵,不僅不告辭,還要"緩帶傾庶羞",緩帶即解帶,脫去禮服換上便裝,顯示了主客之間漸趨親密,庶羞,各種美味,大概在這時,明帝表達了改封郡王和增加采邑千戶的意思,這便是"主稱千金壽"的意思,以饋贈表示敬意為壽,“酬”,答謝。

大概只有對皇帝,才有可能有"賓奉萬年酬"的稱頌。 “久要”以下四句,都是曹植對明帝表達的忠誠:久要,舊約,《論語》說:"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尤,過失,此兩句說,我當然懂得不忘平生之言,始厚而終薄,非道義之所為,我會始終保持謙謙君子,恭敬叩禮如磐的謙謹。 (磐是石制樂器,形狀若八字) “驚風”以下,轉入人生生死的話題。

或說在酒宴上談論生死的話題,恐非所宜,但在曹魏時期,思想通脫,較少忌諱,況且,彼時以悲為美,喜愛談論生死的話題,從曹操的《短歌行》,到《今日良宴會》,再到《箜篌引》,都有生死問題作為其中的一個話題。 但此處之"驚風飄百日"以下六句,寫得更為生動感人。

"驚風"一句,使用自己早年的《贈徐干》詩的首句,以說明時光迅疾,引出"光景馳西流"之句;再引發"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的具體人生感受,"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通過生死的對比,將生命的短暫寫得如此真切,令人有不忍卒讀之感。 最后,再歸結到"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的曠達語,似安慰主人,也似自我安慰。

比較《短歌行》《今日良宴會》,三首詩主題相似,結構也有相似之處,都由三個部分組成:酒會場景的描繪,人生短暫的嘆息,和最后的議論。只不過前兩者歸結到建功立業、積極用事,后者歸結到知命何憂的曠達,這正是前后期的不同。

有學者說:曹植的《箜篌引》,"唱出‘今日良宴會'‘令德唱高言'的主題,唱到‘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意思彷佛圖窮匕首見了,《石遺雜說》:‘《箜篌引》自‘置酒高殿上',至‘磬折欲何求',使他人為之,詞意俱盡,將結束全篇矣,乃忽振起云:‘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