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廂記里的愛情詩
碧云天,黃葉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暖融融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
鶯鶯和張生對詩
張生曰:
月色溶溶夜,
花陰寂寂春.
如何臨浩珀,
不見月中人.
鶯鶯對:
蘭閨久寂寞,
無計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
應憐長嘆人.
2. 西廂記中的經典名句
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屬。
銀樣镴槍頭。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下西鳳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麝香仍在,佩環聲漸遠。東風搖曳垂楊線,游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
餓眼望將穿饞口涎空咽,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休道是小生,便是鐵
石人也意惹情牽。
玉宇無塵,銀河瀉影。月色橫空,花陰滿庭;羅袂生寒,芳心自警。(此段紅樓夢中引用,精美至極)
往常但見個外人,氳的早嗔;但見個客人,厭的倒褪;從見了那人,兜的便親。(非常口語化詞句精彩的點出鶯鶯心思。)
3. 簡單說說西廂記里張生愛情的故事情節
《西廂記》故事梗概:
唐貞元年間,前朝崔相國病逝,夫人鄭氏帶女兒鶯鶯、侍女紅娘和小童歡郎一行30余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暫住。此時,河南洛陽書生張(名珙,字君瑞)赴長安趕考,路過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馬將軍,順便游覽普救寺時與鶯鶯相遇,產生了愛慕之情。張生為追求鶯鶯,在寺中借廂住下。
張生的住所與鶯鶯所住的西廂只一墻之隔。一天晚上,鶯鶯同紅娘在園燒香禱告,張生隔墻高聲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蔭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立即和詩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鶯鶯的才情進一步打動張生。
在為崔相國做超生道場時,張生、鶯鶯再次相遇。這時,守橋叛將孫飛虎帶兵圍住寺院,要搶鶯鶯為妻,崔夫人四處求救無援,許愿說:“誰有退兵計策,就把鶯鶯嫁給誰。”張生挺身而出,寫信給白馬將軍杜確。杜確救兵趕到,孫飛虎兵敗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無信,不肯把鶯鶯嫁與張生,要二人兄妹相稱。張生因此生病。紅娘為張生出謀,讓他月下彈琴,鶯鶯聽后十分感動,讓紅娘前去看望張生。張生托紅娘傳書,表達想與鶯鶯月下相會之意,鶯鶯回信以“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約張生相會。當晚,張生跳墻赴約,由于紅娘在場,鶯鶯假裝生氣,訓斥張生莽撞,張生從此一病不起。鶯鶯放心不下,托紅娘問湯藥,傳情詩。是夜,鶯鶯來到張生書齋,與張生訂了終身。這件事被崔夫人覺察,她怒氣沖天,拷問紅娘,紅娘拒理相爭,巧妙地說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應將鶯鶯許配給張生,但她又逼迫張生立即上京考試,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兒嫁給他。
張生與鶯鶯惜別,上京應試,中了頭名狀元。然而崔夫人侄兒鄭恒造搖說,張生已作了衛尚書女婿,逼崔夫人把鶯鶯嫁給他。就在這時,張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馬將軍的幫助下,揭穿了鄭恒的陰謀,與鶯鶯結為連理。
《西廂記》的故事來源于唐元稹的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
4. 《西廂記》寫的是誰的愛情故事
簡略的:唐貞元年間,前朝崔相國病逝,夫人鄭氏帶女兒鶯鶯等人回河北博陵安葬,因道路有阻,在山西普救寺暫住,偶遇進京趕考的河南書生張君瑞.張生對鶯鶯一見鐘情,經過幾番曲折,二人在普救寺展開了一段美麗的愛情.后被夫人得知,甚為惱火,要求張生求得功名方可娶鶯鶯.張生進京高中狀元,及時歸家娶得鶯鶯,故事以有情人終成眷屬圓滿結局.因二人的愛情在普救寺西廂逐步生發,故名《西廂記》. 復雜的:西廂記》故事梗概:唐貞元年間,前朝崔相國病逝,夫人鄭氏帶女兒鶯鶯、侍女紅娘和小童歡郎一行30余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暫住。
此時,河南洛陽書生張(名珙,字君瑞)赴長安趕考,路過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馬將軍,順便游覽普救寺時與鶯鶯相遇,產生了愛慕之情。張生為追求鶯鶯,在寺中借廂住下。
張生的住所與鶯鶯所住的西廂只一墻之隔。一天晚上,鶯鶯同紅娘在園燒香禱告,張生隔墻高聲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蔭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立即和詩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
鶯鶯的才情進一步打動張生。在為崔相國做超生道場時,張生、鶯鶯再次相遇。
這時,守橋叛將孫飛虎帶兵圍住寺院,要搶鶯鶯為妻,崔夫人四處求救無援,許愿說:“誰有退兵計策,就把鶯鶯嫁給誰。”張生挺身而出,寫信給白馬將軍杜確。
杜確救兵趕到,孫飛虎兵敗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無信,不肯把鶯鶯嫁與張生,要二人兄妹相稱。
張生因此生病。紅娘為張生出謀,讓他月下彈琴,鶯鶯聽后十分感動,讓紅娘前去看望張生。
張生托紅娘傳書,表達想與鶯鶯月下相會之意,鶯鶯回信以“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約張生相會。當晚,張生跳墻赴約,由于紅娘在場,鶯鶯假裝生氣,訓斥張生莽撞,張生從此一病不起。
鶯鶯放心不下,托紅娘問湯藥,傳情詩。是夜,鶯鶯來到張生書齋,與張生訂了終身。
這件事被崔夫人覺察,她怒氣沖天,拷問紅娘,紅娘拒理相爭,巧妙地說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應將鶯鶯許配給張生,但她又逼迫張生立即上京考試,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兒嫁給他。張生與鶯鶯惜別,上京應試,中了頭名狀元。
然而崔夫人侄兒鄭恒造搖說,張生已作了衛尚書女婿,逼崔夫人把鶯鶯嫁給他。就在這時,張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馬將軍的幫助下,揭穿了鄭恒的陰謀,與鶯鶯結為連理。
《西廂記》的故事來源于唐元稹的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小說敘述唐貞元年間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鶯鶯和書生張生戀愛、終被遺棄的悲劇故事。
鶯鶯的悲劇形象概括了中國歷史上受封建禮教約束和被輕薄少年遺棄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運。可是元稹卻誣鶯鶯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妖孽”,而把張生對鶯鶯的始亂終棄說成是“善補過者”。
這就未免顛倒黑白,文過飾非。北宋蘇軾曾在詩詞里多次引用《鶯鶯傳》的材料。
秦觀、毛滂都寫過鶯鶯故事〔調笑轉踏〕詞。宋、金對峙時期,南戲里出現《張珙西廂記》,沒有流傳。
北方出現的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一般稱為《董西廂》(又稱《西廂□彈詞》或《弦索西廂》)。它在主題思想、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經越出了《鶯鶯傳》的窠臼,為后來王實甫《西廂記》的創作提供了新的基礎。
《董西廂》從根本上改變了元稹《鶯鶯傳》的思想傾向,把鶯鶯受張生引誘失身的悲劇故事改變為鶯鶯和張生為爭取自愿結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長斗爭、終于取得勝利的喜劇。這一改變,賦予崔、張故事以新的主題思想,使它具有明顯的反抗封建禮教的精神。
董解元把輕薄文人張生改變為用情專一的青年;把深受封建禮教壓抑的鶯鶯塑造成為能夠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少女;加上對正面人物如紅娘、法聰、白馬將軍和反面人物如鄭恒、孫飛虎、老夫人等的刻畫,初步完成了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的改造。《董西廂》是說唱藝術,它以六分之一篇幅敘述孫飛虎與法聰、白馬將軍的戰斗,不免偏離篇末提出的“才子合配佳人”的主題。
至于對張生、鶯鶯、老夫人等人物性格的塑造,雖已扭轉了《鶯鶯傳》的思想偏頗,但有些地方為了聳動聽眾迎合小市民的情趣,在著力描摹書中人物的情態時,不免有過火的地方。唱詞說白的生動、潑辣,是說唱家的長技,但通俗有余,優雅不足,未能充分顯示有高度文化修養的張生和鶯鶯的性格特征。
這些地方,只有到了杰出戲曲作家王實甫手里才別出心裁,另辟蹊徑,從而完成了崔張故事由說唱諸宮調到雜劇的重新創造。西廂記》 元·王實甫作。
寫張生與崔鶯鶯這一對有情人沖破困阻終成眷屬的故事。全劇共五本二十一折。
劇情是:書生張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對她一見傾心,苦于無法接近。此時恰有孫飛虎聽說鶯鶯美貌,率兵圍住普救寺,要強娶鶯鶯為妻。
崔老夫人情急之下聽從鶯鶯主意,允諾如有人能夠退兵,便將鶯鶯嫁他。張生喜出望外,修書請得故人白馬將軍杜確率兵前來解圍,但事后崔老夫人絕口不提婚事,只讓二人以兄妹相稱。
張生失望之極,幸有鶯鶯的丫環紅娘從中幫忙,扶鶯鶯月夜燒香,聽見張生彈琴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