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反應自己淡泊明志的詩句是啥
能反應自己淡泊明志的詩句:
1.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 誰知將相王侯外,別有優游快活人
3.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4. 也笑長安名利處,紅塵半是馬蹄翻。
5. 看破紅塵,頓開名韁利鎖。
6. 莫言名與利,名利是身仇。
7.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8. 竹籬茅舍白云邊,柳岸蘭溪釣自然。
9. 料峭春風吹酒醒,也無風雨也無晴。
10.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11.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12. 幽境自能外見,高懷獨出世間癡。
13.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14.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15.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6.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17.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18. 只可自愉悅,不堪持贈君。
19.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20.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2. 描寫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詩句
一、飲酒(其五)
【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二、題破山寺后禪院
【作者】常建 【朝代】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譯文
大清早我走進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著山上樹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繽紛。山光明媚使飛鳥更加歡悅,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凈心。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三、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譯文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四、雨過山村
【作者】王建 【朝代】唐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譯文
雨中傳來雞鳴,山村里依稀一兩戶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條板橋斜橫。婆媳相喚,一起去選蠶種。只有那梔子花開,獨自搖曳庭院中。
五、江村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譯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繞村流過,長長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顯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白鷗相親相近,相伴相隨。老妻正在用紙畫一張棋盤,小兒子敲打著針作一只魚鉤。
只要有老朋友給予一些錢米,我還有什麼奢求呢?
3. 形容淡泊的詩句
1、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3、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卑者自隘。
4、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
5、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8、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黨存于廉,廉乃大興。
9、人人廉政,腐敗滅亡;人人自律,黨風自強。
10、擋不住今天的誘惑,將失去明天的幸福。
11、上不愧黨,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
1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3、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14、清廉做官方敢怒公正辦事才敢言。
15、名為錮身鎖,利是焚身火。
16、風花雪月本閑,而勞憂者自冗。
17、與人方便,隨遇而安。
18、勿唯小貽大,勿唯私損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權傷民。
19、為人正,為政勤,為官廉,為民實。
4.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志遠類似的句子
出自《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是這樣進行修煉的:(夫君子之行) 他們以靜心反思警醒來使自己盡善盡美。
(靜以修身) 以儉樸節約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儉以養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志向明確清晰、堅定不移。
(非淡泊無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靜、安定安寧,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非寧靜無以致遠) 要想學得真知,必須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寧靜中專心研究探討。
(夫學須靜也) 人們的才能必須從不斷的學習之中積累。(才須學也) 除了下苦功學習,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長、廣博與發揚。
(非學無以廣才) 除了意志堅定不移,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學業有所進、有所成。(非志無以成學) 貪圖享樂、怠惰散漫就不能夠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發奮向上。
(韜慢則不能勵精) 輕險冒進、妄為急躁就不能夠陶冶生性使品德節操高尚。(險躁則不能治性) 如果年華虛度,任隨歲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隨時間而消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就會像衰老的樹葉般一片片凋落成灰,變成無用之人,(遂成枯落) 這樣的人對社會沒有一點用處,大多不能夠融入于社會,(多不接世) 只能夠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窮家破舍之中,空虛嘆息,(悲守窮廬) 等到將來那時知道要悔過、改過,卻怎麼也來不及了。
(將復何及) 【注釋】 ⑴夫(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⑵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⑶行:操守、品德。 ⑷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名利。
⑸明志:表達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⑺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⑻廣才:增長才干。 ⑼韜(tāo)慢:過度的享樂,慢:懈怠,懶惰。
韜,過度 ⑽勵精:奮勉,振奮。 ⑾險躁:冒險急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⑿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⒀馳:消失、逝去。 ⒁歲:時間。
⒂遂:于是,就。 ⒃枯落: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⒄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⒅窮廬:破房子。 ⒆將復何及:怎麼還來得及。
在修辭手法上屬于對偶句,對偶句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要求結構相等,字數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