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示看破紅塵世俗的詞語是什麼
紅塵
一、紅塵”一詞,指人間俗世之意。
古代時的“紅塵”一詞原意是指繁華的都市。出自東漢文學家、史學家班固《西都賦》的詩句中:“闐城溢郭,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煙云相連。”大意是說,“熱鬧喧囂人流揚起的塵土(紅塵),從四方合攏,充滿全城,塵土與煙云都連在一起。”后來,“紅塵”演變成了“繁鬧塵市”,作“人世間”解釋,并首先被佛家使用,在佛經中多處出現指凡俗塵世的“紅塵”一詞。《紅樓夢》開篇闡述石頭的來源時說:“原來是無才補天,幻形人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引登彼岸的一塊頑石。”這充滿神秘色彩的描寫,正是來自佛家的神話故事。
二、紅塵指的就是這個世間,紛紛攘攘的世俗生活。來源于過去的土路車馬過后揚起的塵土,借喻名利之路。
三、鬧市的飛塵,形容繁華,也指熱鬧的地方。徐陵《洛陽道》:綠柳三春暗,紅塵百戲多。
四、人世間。紅樓夢第一回:原來是無才補天,幻形入世,被那————攜如入紅塵,引登彼岸的一塊頑石。
五、紅塵是指俗世。這個詞是在李唐王朝開始使用的。因為長安在西北,是黃土地質,在盛世之下的長安總是車水馬龍,在夕陽下卷起的塵土在當時長安人看來是紅色的,故有紅塵之說,后來佛教把這個詞用來形容俗世。形容女子一身紅塵是說她已經有很多的經歷,不是專指感情
六、看破紅塵的解釋————這句話是中國古來的文學家,受到道家自然無為的影響,以及后來隱遁之士厭倦官場虛幻的富貴生涯,向往山林的田園生活,而經常使用的辭匯。所以,看破紅塵就是從煙云似地繁華生活隱退到自由、簡樸、自然的林野或山野生活環境中。
所謂的看破紅塵就是指要你有一顆包容萬物的心 用你的那顆心去原諒眾生,寬恕眾生。 學佛的每一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的,也就是說你永遠都看破不了紅塵
我們常認為看破紅塵的意思就是什麼都不想要了,不再眷戀世間,失去了感情,六根清凈,所以一個人一旦看破紅塵就會循道出家,而所有出家的人就是看破紅塵的人。
其實,什麼才是真正的看破紅塵呢?
紅塵是由兩個字組成:紅與塵。紅色是傳統中國的最愛,新年佳節或是一般喜慶都少不了以紅色掛彩。紅色代表世間的種種誘惑,象征著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欲望;經過源遠文化意識熏陶,紅色已涵蓋了世間的特色,紅色即是世間。
說到“塵”,我們即想起塵埃污濁。 西方容許穿著鞋子進入宗教場所,如猶太基督教堂。反觀在東方的傳統風俗里,每個人在進入屋子廟宇都必須先把鞋脫掉,不把鞋底的塵埃帶進;以佛教的教義則是不把自己的煩惱帶入別人的家庭或是神圣的廟宇。
誠然,看破紅塵的真正意義就是知道、明了、體悟世間的實相。佛教認為我們是不可能在世間滿足自己的追求與欲望。裟婆世界的本質是不圓滿,是苦的;世間一切都是無常,有情與無情終逃不掉生老病死,成住壞空的命運。當我們深入了解無常現象,我們亦然體悟“無我”乃是一切萬物的實相。這有別于西方傳統的知識與信仰認知,如猶太基督教認為我們的靈魂是永恒不變的。
佛教認為看破紅塵是洞悉與體悟世間的實相,而要追求永恒的悅樂則應該要看破紅塵;看破紅塵不是冷漠無情,六親不認,而是在知性上體悟世間的本質:苦dukkha、無常anicca、無我anatta;在情感上不因執著而生起煩惱。
古代時的“紅塵”一詞原意是指繁華的都市。出自東漢文學家、史學家班固《西都賦》的詩句中:“闐城溢郭,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煙云相連。”大意是說,“熱鬧喧囂人流揚起的塵土(紅塵),從四方合攏,充滿全城,塵土與煙云都連在一起。”后來,“紅塵”演變成了“繁鬧塵市”,作“人世間”解釋,并首先被佛家使用,在佛經中多處出現指凡俗塵世的“紅塵”一詞。《紅樓夢》開篇闡述石頭的來源時說:“原來是無才補天,幻形人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引登彼岸的一塊頑石。”這充滿神秘色彩的描寫,正是來自佛家的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