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算盤怎麼用的
數學,中國古稱“算學”,在大地起源甚早,可以追溯至的結繩記事。
在漫長的幾千年里,先民面對農業、商業中的難題,不得不借用簡單的計算工具。
久而久之,算籌取代了手邊隨意撿拾的石子與獸骨,算盤又取代了算籌,七珠算盤又取代了五珠算盤。
算盤承載著古老算學的一種特殊計算——珠算,不僅能夠進行基礎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還能夠乘方與開方。
在計算機還未橫空出世之前,算盤在農業、商業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乃至被英國近代學者李約瑟譽為“第發明”。
一、從“籌”到“珠”——算盤的起源1、從算籌到算盤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陜西省漢墓出土了骨制算籌,這表明至少在西漢,祖先就已經借助木棒、骨頭制成的“籌”進行運算,而“算籌”本身的歷史應當更為久遠。
算籌本身已經具備基礎的代數運算功能,與算盤一樣也可以開方與乘方,但是受算籌本身擺放方式的制約。
在進行運算時需要不斷改變算籌的形狀,十分耗費時間,且在進行簡單運算時,算籌并不比心算的效率更高。
據漢代的《數術記遺》記載,除算籌外,還有“珠算”和“龜算”等多種運算,其中所提及的“珠算”就是后世珠算的前身。
進行珠算時使用的工具形狀簡易,大致為“盤形”,其使用規則中的“上欄作五,下欄作一”。
即上下欄的算珠也可隨意撥動,這與今天的珠算規則一致,已經初步具有現代算盤的雛形。
2、當代算盤的出現
算盤自魏晉南北朝復雜化,直至唐朝,安定經濟繁榮,農業和商業人們計算工具。
至唐朝中期,“盤”的形狀已經逐步確定下來,中國真正意義上出現了“算盤”。
早期的算盤是以小巧的算珠替代略顯笨重的長條算籌,將算珠用簽串成串,節省計算時間。
往后算珠的數量逐漸增多,由五珠算盤發展為七珠算盤(上二下五),以適應“十六進位制”。
七珠算盤相較于五珠算盤不便攜帶,且在進行快速運算時,算珠容易,致使計算結果出錯。
至宋朝以后,商人在七珠算盤的基礎上“棄槽用檔”,簡化算盤結構,算盤的形狀基本固定下來,在之后七百多年里沒有發生過大的改變。
二、數學與商業的“計算器”——算盤的發展1、宋元商業與算盤發展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歷朝歷代基本采取“重農抑商”的,宋朝以其特殊的環境和地理位置,其手工業日漸繁榮,直接促進了宋朝的商業發展,商業往來離不開算盤的使用。
而在算盤的形態優化空間縮小之后,人們將目光轉向算盤的使用,算籌在被算盤取代后,始終沒有退出歷史的舞臺。
其在后世的使用中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計算口訣,將此口訣運用至珠算中,能夠大大提高運算的效率。
2、明清集大成時期的算盤發展
自“算盤”這個詞見于宋書,明朝已經將“算盤”二字融入日常詞匯中,算盤的身影常常出現在戲本之中。
算盤的使用不再流傳于街巷口頭,而是被編寫成冊,甚至納入正統的計算類書籍之中,例如《魁本對相四言雜家》。
明代著名數學家程大位,窮盡一生,著成《新編直指算法統宗》,該書在末篇錄入北宋以來近五十本算學書目。
雖然其中一些著作今日已經失佚,但足以說明珠算在傳統算學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與數學不同的是,數學上溯畢達哥拉斯學派,從起源之初便沿上層貴族路線行進至今,數學運算與研究屬于中上層的特權,下層很少參與其中。
而承載著算學計算手段的算盤自誕生之日便與生活息息相關,與其說算盤起源交易與農業。
不如認為算盤起源勞動生活,算盤更多作為使用工具而被全使用,無需高深的理論知識,其運算口訣(例如九九乘法表)通俗易懂。
因此無論階層、無論知識多寡,算盤應需求而使用,并且出現了不同的種類,但是基本原則和算珠數量仍然基本一致。
管轄多家的賬戶多使用大型的“九層算盤”,以滿足在記錄賬目的同時匯總收支的業務需求。
若需要同時計算多種賬目,則須使用“圓算盤”,該種算盤可以在互相不影響的情況下進行多種不同的運算,也可在同一時間進行數額比較大的運算。
此外,適應當時婦女的需求,算盤也可嵌入戒指,使用時以簪作指,算子,宮中女官、富商之女常用該種算盤。
三、影響深遠的“算”與“盤”1、名揚海外
算盤自其成形之日起,便對周邊地區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明朝鄭和七次下西洋,其隨行使臣馬歡在《瀛涯勝覽》中記載,鄭和一行曾在多個地區見過算盤的變種。
馬來西亞、尼西亞的算盤一詞的發音,至今與閩南語的“算盤”相似,其算盤的使用也與中國一致。
近代電腦尚未完全普及之前,日本在中國“七珠算盤”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同時將進制改為現代通用的“十進制”,使得算盤這一古老的計算器具與接軌,能為近代商業更好地利用。
豐臣秀吉當政時期,毛利中能到中國專門學習中國的傳統算術,在習得中國本土的珠算計算之后,毛利中能將《新編直指算法統宗》帶回日本。
二十世紀初,日本在改良的“新五珠算盤”之上添加清盤按鍵,使得能在計算結束后算珠快速歸位,大利了算盤的使用。
除了對算盤進行改良之外,日本本土著重發展珠算團體,這些團體著述算術刊物,并且將算盤的使用推廣至東亞之外。
2、大國重器中的“小角色”
上世紀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相將人造衛星送入太空之中,“斯普特尼克一號”與“椰子”兩顆衛星接連升空,而新中國成立不久,不僅缺少方面的科學人才,同時也缺少科學設備。
傳統的算盤在此時擔起計算重任,不僅參與“東方紅1號”的計算,還曾經手鄧稼先先生,在“兩彈”設計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國內知之甚少的“中國之一艘”,其研究環境也十分簡陋,大部分計算工作都在算盤上完成。
3、新時代的算盤理念與精神
在計算機被廣泛使用的今日,算盤的使用人群日益減少,算盤這一“計算器”終有一天會如同它的前身算籌一樣被留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是算盤所承載的歷史信息依然還“活”在我們所熟知的各個領域之中。
在中國,算盤已然成為計算、數學的一種標志性號,近年來,我國印發的郵票與明信片中屢見算盤的形象。
算盤猶如信件和座機,即便當代已經極少使用傳統書信與座機與他人 ,但電子設備中“郵箱”和“”的應用圖標仍然是書信和座機的樣式。
算盤同樣作為運算號,被大眾所接納,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比如傳統儀式中的“抓周”,算盤又被賦予商業或者財富的含義。
珠算口訣中的“九九八十一”、“九九歸一”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三七二十一”、“三下五除二”、“算盤珠子——有聲有色”等固定短語與歇后語也始終活躍于口語對話,為文學藝術增光添彩。
4、當代“儒”與“商”的結合
澀澤榮一首次在《與算盤》中提出“算盤與儒商”的論題,“算盤”與中國傳統的學說相結合,從中闡發當代商業界的“經濟與道德”議題。
去年中日兩國就此議題舉辦研討會,算盤凝結著的“商”與“儒”、“義”與“利”,或許能為全球化貿易帶來的資本問題尋求一劑解決的良藥。
總結
二零一三年,被學者李約瑟稱為“世界第發明”的算盤,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這是中國第三十項被列入其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算盤或許不如其他的發明參與了現代化的進程,但其本身作為先祖的偉大發明之一。
有力地證明了中國是名副其實的“發明的國度”,中國的算學能夠留名于世界數學史,算不可沒。
幾乎被電子設備取代的手動計算器,造福了人類的童年,滋長了商業的萌芽,我們中的精打細算、勤儉細致的精神,同樣也是使用算盤的留在我們精神中的寶貴財富。
參考文獻:范桂齡.“古代計算機”算盤的起源、演變及其重要影響[J].蘭臺世界
2.亢祖合.五珠算盤起源考[J].財會月刊,1993(12):40.
3.顏愛華,劉欣. 不要把算盤丟掉——兼談珠算的作用和發展[A].
4.朱茂男.澀澤榮一與儒商精神: “《》算盤說”的由來及其影響[J].朱子文化,2022 (05):7.
以上就是與以前的算盤怎麼用的相關內容,是關于算盤的分享。看完算盤的口訣表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