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在上海相親角被嫌棄
“小伙子,在上海有房子嗎?”
一個博主到上海出差,閑來無事“闖入”了小有名氣的上海公園相親角一探究竟。
在上海公園等地的一角,著為子女物色對象的父母,這樣的地方就被稱作相親角。但凡有看著不錯的年輕人從這里經過,都會被長輩們逮著問收入等情況,遇見滿意的,長輩們會要求留下 方式,以便安排和自己的子女相親。
這些父母的子女(尤其是大齡單身女孩),不乏海歸、博士、上市公司高管……即使沒有這些頭銜,他們也有上海戶口,是“內心優越”的本地人。
“阿姨,我在上海沒房子,但是老家有五六套。”小伙子謙虛地說。
“老家小地方,五六套房子上海一個閣樓都買不到!”操著一口地道的上海話,阿姨的回答直戳人心。
這個小伙子高大年輕,看著還很壯實,在這之前,還被別的阿姨問有沒有車子和戶口,得到否定的答復后,很快被心直口快的大媽們貼上了“三無產品”(無房、無車、無戶口)的標簽。
“阿姨,我老家的……”
正要扭頭離開的阿姨一聽,連忙話鋒一轉:“北方的不行,的還是可以的嘛,來,小伙子加個微信嘛……”說著,遞了過來。
小伙子婉拒后離開。
這個博主本是做汽車類的,發到 上娛樂娛樂,沒想到火了。
當然,每個有劇情的火了,都會有疑擺拍和炒作,其實這對于咱們吃瓜群眾來說并不重要。
小伙子隨后發出的后續,很真誠,但背后的意思更耐人尋味。
他說,年薪50萬是真的,5套房也是真的。隨后,他坦言了自己的出身:
小時候8歲前沒穿過褲子,12歲之前沒穿過鞋,18歲高考,是本市文科第二名,其母親是另外一個市的高考文科第二名,他們才留在了,有了車、有了房、有了他。包括他自己考學、創業,都沒要家里一分錢的幫助。
最后他說,我是有手有腳的年輕人,2022 年,我們一起加油。
我真的一點也不酸,反而感受到了正能量。
有人評論:他看著就是很有教養的樣子。
最近看了@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本書,是羅唯嘉老師寫的《精講〈〉十四章》,其中一章就從君子小人之論引申開來,探討起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天然”的身份。
孔子說:“君子明白的是道義,小人明白的是利益。”(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書中隨后由此分析了君子和小人的含義。
其中,君子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二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對應的小人則指地位低下或品德卑劣的人。
追溯至歷史深處我們發現,君子和小人的地位之分,往往不是通過個人努力奮斗的,而是由出身的,并且一代一代傳下去的。
在人類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就是他的出身。
的種姓制度就是更具有代表性的:
從尊貴到低賤分別是門、剎帝利、吠舍、首和賤民。
如果出生于門、剎帝利階層,那麼天生高貴,得到的、尊敬、地位遠遠超過其他階層。而賤民階層,被稱為“不可接觸者”,則注定地位低下,只能從事低賤、繁重、報酬極低的工作養家糊口,甚至連與上層通婚的機會都沒有。
中國古代也是如此:
的子孫都是皇室,最為尊崇;諸侯大夫的后代,都是貴族;老百姓的后代就是老百姓。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
那個時代,你的出身決定了你所能得到的。
貴族階層從小錦衣玉食,更重要的是得到良好的教育,從小接受各種文化知識、學習各種禮節,甚至從小就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者。
老百姓只能學習各種謀生的技能,辛勤工作以求生計,接觸到的事情大多是涉及自身利益的,眼光也常常放在柴米油鹽這些生活瑣事上。
出身決定命運的時代還存在嗎?
孔子說:“早上得知天下走上正軌,那麼就算晚上死去都可以。”(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
他早早地就樹立了自己的理想——恢復西周的禮樂文明,并為之努力。
孔子祖上雖然是貴族,但到了他這一代,早就衰敗了——他的成長環境很艱苦(《子罕》:“少賤也”),還是得靠自己奮斗。
孔子15歲的時候就立定志向,好好學習(《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并且學習確實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學習改變命運。
富貴的出身自然具有先天的優勢,但是這個時代賦予了每個人努力奮斗而出人頭地的機會。
回到現實,各種學習改變命運、互聯 改變命運、創業實現財富自由的案例比比皆是。
孔子還說過:“看見好人就想著和他們看齊,看見不好的人就自我反省,看看有沒有和他們類似的缺點。”(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如果做不了“富二代”,那就努力做個“富一代”,只要你相信,只要你去學,知行合一,誰說不可能呢?
以上就是與小伙在上海相親角被嫌棄相關內容,是關于君子的分享。看完非誠勿擾收小伙相親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