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羊是哪一年
農民正在收獲茭白 徐進群 攝
農民正在收獲茭白 徐進群 攝
中新 合肥9月16日電 (儲瑋瑋 徐進群 殷瑛)九月的大別山,碩果累累。走進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岳西縣河圖鎮金楊村,干凈的村組水泥路,整齊的農家院落,茭白田、生姜地、香菇棚……處處展現出一幅幅小活圖景。
金楊村地處皖鄂交界,全村1400多人口,曾經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過去生產生活方式單一,除了地里種菜、田里種稻,就是到山上砍樹換鈔。一年忙到頭,填不飽肚子,還了生態。”土生土長的村黨支部汪維華見證了村里的發展變化,現在金楊村完全變了,山上的松樹林密不透風,呼吸的空氣都甜,河水清澈、河魚成群,這些可是用錢買不到的。就連河里的鵝卵石都是寶物,去年一位外地客商說要出5000萬元買這些大大小小的石頭,汪維華毫不猶豫地回絕了。
金楊村的民居 徐進群 攝
“山邊、路邊的閑田空地里都是生姜,全村生姜種植面積大概有500畝。”汪維華說,這幾年生姜價格翹,不需要動員,家家戶戶主動種植,還有附近鄉鎮的種植大戶來村租田種植,一畝生姜收入一萬多元。
“沒想到50多歲了,在家門口一年也能掙到四、五萬元。”金龜組農民汪時陽笑呵呵地說。2022 年,金楊村引進本縣主簿鎮茭白種植大戶彭世福到村里發展茭白,什麼時候整地、下苗、除草,什麼時候灌溉、防蟲、收獲,彭世福手把手地提供技術幫助。汪時陽把家里7畝水田全種上了茭白,茭白收獲季節還可以到茭白合作社做工,150元的日工資。像汪時陽一樣,村里60多戶共發展茭白150多畝。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村集體經濟每年3萬多元的收入。
青山環抱著的香菇大棚 徐進群 攝
金楊村山場面積大,草料多,適合養羊,全村有十幾個養殖大戶。祠堂組的胡七喜就是其中的一個養殖大戶,目前存欄300多只。“我的羊長期散養在大山里,吃的是百葉草,肉質好,每年300多只羊不到年底就全部預售光了。”胡七喜堅持養羊30多年,每年有十幾萬元的收入。由于養羊時間久,技術好,誰家有羊生病都會上門,胡七喜總是毫不保留地幫助并給予儲備的常用藥。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為此金楊村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吸引優秀青年回鄉創業。今年35歲的汪知舜大學畢業后曾在外地務工,2022 年響應村“兩委”的號召返鄉,通過市場分析,認為金楊村的溫度、濕度等方面的環境適合發展香菇,便與另外兩個年輕人合伙投資200萬元發展香菇,成立方舜家庭農場,建起35個香菇大棚。
“今年之一季菇子已經結束,共采了30萬斤鮮菇子。”汪知舜說,一年可以種兩季,每季可采四批。因為才開始,技術還不夠成熟,產量沒有達到預期,等明年技術成熟后,一年產值100萬元沒問題。香菇銷路不愁,目前與武漢的四季美、白沙洲和安慶的三一菜市場建立了比較穩定的供銷關系。香菇產業還帶動了周邊農戶的務工,今年之一季,汪知舜就付出勞務費十幾萬元,最多的一戶拿到了兩萬多元的工資。
“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村里從傳統的水稻種植業,到茶葉、茭白、生姜、香菇、養殖等多產業全面開花,群眾增收渠道多了,村集體經濟也增多了。”汪維華說,金楊村正在圍繞“云上岳西,康養福地”的品牌,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整合閑置的房產和民房,發展民宿,吸引外地人來村養生養老,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完)
:中國新聞
以上就是與50多歲羊是哪一年相關內容,是關于農民的分享。看完屬羊的今年50幾歲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