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磨難都是有定數的
01
有人說:“中學時候,覺得自己是少年閏土; 參加工作,發現自己是中年閏土; 人到中年,發現自己其實就是那只猹。”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
只是幾句話,就把少年閏土的形象,描繪得盡致了。
當讀到《少年閏土》這篇 的時候,記憶一下子就回到了美好的鄉下,就看到了故鄉那一輪明月,還有那一片西瓜地。
村上春樹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當讀過魯迅先生寫的《故鄉》之后,閏土的形象,就大不一樣了。
讀懂了閏土,忽然發現自己真的老了,莫名其妙就冒出無盡的感慨。年輕的時候,天不怕地不怕,直到有一天,學會了低頭,才知生多麼的凄苦。
02
年少時的凄苦,多半是讀書不多。
俗話說:“寒門出貴子。”
窮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就要讀書,否則難有作為。
年少時的魯迅和閏土是好友。兩個人一起捕鳥;閏土講了很多故事給魯迅聽。
“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魯迅先生,從閏土的嘴里,知道了很多事情,似乎魯迅才是“學生”。
可是,閏土的出身卑微——窮人家的孩子,是沒有大格局的。
當魯迅求學的時候,他卻被帶走回家了,一邊長大一邊勞動,變成了上更底層的人。
兩個好友,因為“讀書和不讀書”,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這份友情,也漸行漸遠了。
不讀書的人,空有一身蠻力,不管多努力折騰,都是凄苦的。
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腦力勞動者人,體力勞動者被人。并不是說,體力勞動沒有價值,而是相對來說,體力勞動的人,很難有大作為。
今年一月份,在東莞,一個年輕的男人,因為不識字,被解聘了。他一個人 在旁邊抹眼淚。
工作不好找,沒有文化的人,工作更不好找。不管在哪一個年代,都是如此。
事實上,閏土的后代也讀書不多。章貴在接到通知,要去魯迅紀念館工作的時候,他說:“我不識字啊。”
是啊,他不識字,怎麼好意思去紀念館工作呢?
幸運的是,章貴的兒子章洲,通過努力讀書,了窮苦的命運,他脫產讀了三年電視大學的企業管理,后來有了體面的工作。
父母的格局,兒女的結局!父母不懂得鞭策兒女讀書,那麼兒女的凄苦,從小就開始了;少年時,不懂得努力讀書,那麼就荒廢一生就開始了。
03
中年時的凄苦,總是“低聲下氣”。
在《故鄉》里,有這樣一段話。
他 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地叫道:
“老爺!……”
他便是中年時候的閏土了。
面對滿臉喜悅的魯迅,閏土只知道自己的“身份卑微”,只懂得退讓。曾經的友誼,已經蕩然無存,留下來的是——兩個不同層次的人。
魯迅說:“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那時候,閏土已經是幾個孩子的了。靠著從土地里尋找食物,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更打緊的是,閏土一家人,都沒有見過世面,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壓力,讓自己不敢大聲出氣,只能“低聲下氣”。
人到中年,才知人與人交往,是有級別的。
在職場上,“官大一級壓死人”。如果你是底層的員工,你看到誰,都要低頭,不能任性。就是受了很大的委屈,也不能抵觸,你要想一想,萬一失業了,家人如何過日子,房貸怎麼還?
在家里,你是頂梁柱,你怎麼能夠哭哭啼啼呢?你要把委屈吞下去,然后若無其事地笑著,讓家庭更好一些。
在上,我們都是夾縫中求生存的人。“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你就是有成績了,也不要炫耀,你要低調,否則別人會碾壓你。
人到中年,想要抬頭,你就得有地位,更要有錢。
有錢,有勢,就是成年人更大的面子。曾經和你一起長大的人,如果和你玩得來,不是礙于感情,而是看你有沒有價值。
04
年老時的凄苦,總是“身不由己”。
后來,閏土不再是魯迅家里的工人了,失去了生活的主要 。
閏土的過世后,他為了活下去,不得不拼命工作。但是,他能夠做的事情,都是卑微的:挑土、種地、劃船……
勞動,讓閏土抬不起頭來;貧窮,讓他更抬不起頭來。
閏土五十多歲就去世了。對于現在的人來說,他真的不算“老人”。
可是,他在變老的時候,真的很苦。
他生病的時候,沒錢治病,只能拖著,煎熬著。
“苦到了極致了。因為孩子多加上收成不好,他們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年少時,沒有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中年時,不能狠狠賺錢;年老時,注定是“聽天由命”的。
《西游記》里有這樣:“注定三更死,誰敢留人到四更!”
任由命運擺布的人,誰也救不了;不懂得改變命運的人,凄苦是必然的。
蘇格拉底說:
“命運是機會的影子。 ”
在任何年代,都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只是很多人并沒有抓住而已。
: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 于 絡。
以上就是與人的磨難都是有定數的相關內容,是關于讀書的分享。看完人的都是有定數的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