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使命下凡的人八字
他是明朝歷史的一個人物,明朝也出過朱元璋、、張居正、戚繼光等英雄,但如果要給他們排個名的話,王陽明首數之一,其他人都只能稱作是英雄豪杰、文儒雅士等,但王陽明則屬于另一層境界的— 。
王陽明
王陽明的家族相當有背景,他出生在余姚王氏,是著名人物王謝巨的后人,就連書王羲之都是他的祖宗。其父王華是當朝狀元,擔任禮部左侍郎。
王陽明出生前就很神秘,正常一個人從母親的肚子出生只要十個月,但他的母親懷了足足十四個月才把他生下來,在王陽明出生之前,他的祖母夢到下凡,只見他佩玉,從云中抱出一個孩子交給他的祖母,因此家里人給他取名為:“王云”。
所以王陽明出生前就叫王云,王云到了5歲時他還不會張口講話,家里人都嫌棄他資質愚鈍,此時,一位得道剛好路過王府,看到王云非常驚奇,并問起了這孩子有沒有名字,家人們說:此孩叫王云。惋惜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認為:云這個詞,戳破了王云的身世,以至于這個孩子5歲都不會講話。后來在的指點下,他的祖母將他改名為:“王守仁”。奇怪的是,改名之后的王守仁不但會開口說話,而且還能將祖父的 背得滾瓜爛熟,王守仁不但不愚鈍,而且還能過目不忘,簡直就是一個天資聰慧的孩子。
王守仁不僅天賦高于超人,而且還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一個人,15歲時就敢覲見皇帝,提出平定漠北的戰略,幸虧被攔住。王華見兒子有殺敵的志向,就親自帶上王守仁出居庸關、山海關,感受一下邊關將士的艱苦。
經過一段塞外生活的時間,王守仁不再提出要帶兵征戰的想法,不是王守仁害怕了,而是王陽明對于兵器、排兵布陣早就熟悉了,對于他來說,簡直不要太簡單,一點難度都沒有。
他決定不當什麼大將軍,要做就做一個高難度的目標,那就是 。王守仁跟其他歷史上的 不一樣,他認為要做 就從小做起,并且最終成真正的 ,王守仁立下目標,并最終做到了,這一點體現了他行守承諾的品質。
所謂 就是掌控高級智慧的一類人,而這中間的一個過程叫“悟道”。所以王守仁首先學習的對象就是朱熹,當時中國普遍流行程朱理學,王守仁也是按照朱熹的去。朱熹的叫格物致知”。
朱熹
“格”是“感而通”的含義,這個詞的含義在今天已經不常見了,說白了,朱熹就是要求人去親身體驗、感受人的世間萬物中 的道理,就是說你今天懂一點道理、明天在懂得一點道理,等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你就悟懂道理了。
于是王守仁首先去“格”他家的竹子,他在家里一直“格”了幾天幾夜,發現什麼都沒有明白,反而讓他淋了一身的雨,他因此感冒頭疼。王守仁意識到朱熹的可能有問題,雖然他整天干一些的事情,可他人世間的事情沒有耽擱。
王守仁通過科舉考試,成功考取了進士,在朝做官。當時,朝廷昏庸無道,時值太監劉瑾專權,朝中大部分的人都是他的黨羽,而年輕熱血的王守仁竟然上書皇帝,參了劉瑾一本,公表劉瑾是明王朝的奸臣小人。
劉瑾火冒三丈,自然對王守仁不客氣,將他貶到貴州的一個龍場驛做了驛丞,相當于現在招待所的所長。因為受到兒子的牽連,他的王華被貶做官,貴州省今天經濟都不算很好,更別說幾百年前的明王朝,當時貴州是一個窮鄉僻壤、交通閉塞的一個地方,王守仁連官服、的地方都沒有,基本生活都很難維持,于是王守仁找了一個天然形成的溶洞,就在里面進行辦公。
任職期間,他走訪當地土人、誠邀他們一起生活,親自教會他們讀書寫字,侍從生病、思鄉時,他也親身慰問,細心照料,經常跟隨從、鄉里鄉親談天論地、講笑話。閑暇之時,他就反復,并且研讀《》,他還因此把這座溶洞命名為“玩易窩”。
深夜無人之時,他一遍又一遍地念叨:“ 若此,哪有其道”。就算孔孟、朱熹遇到我這種情況,怎麼去尋求其中的“道”呢?王守仁年紀越來越大,但官越做越小,對自己的前程很茫然,所謂“”格物致知”,“格”的什麼樣的“物”,“知”要怎樣“致”呢?
這麼高大上的東西,怎麼還跟原來沒學一樣,什麼成果都沒。幸運的是,在一個的晚上,一道雷電劃過天空,王守仁豁然貫通懂得全部道理。
原來這就是道的所在,于是王守仁概括為四點:之一,心即理”“心外無物”“吾心即宇宙”。就是說一切智慧 于人的內心,本身就有智慧,不必去外界探求。
二,“致良知”。就是回歸自己的內心,向你內心的深處求取智慧
三,“知行合一”。領悟智慧同時,要更多地把智慧積極投入到實踐當中
四,“人皆可以為堯舜”。任何人的心都是有智慧的,只要你愿意去嘗試,你就可以成為向堯舜一樣的大 。
于是王守仁把所悟之學通過授課的方式傳授于人,不曾想,一學,心學”就流行天下。他因此名揚四海,劉瑾誅殺后,朝廷也重新召他回朝,對他委以了重任。
陽明洞
1519年,寧王王朱宸濠起兵謀反,沒想到王守仁僅僅用了35天就平定內亂,這些都是“心學”的成果。后來,王守仁傳道講學的洞就叫“陽明洞”,稱王守仁為“陽明先生”,王守仁也被叫作王陽明。
以上就是與帶使命下凡的人八字相關內容,是關于王陽明的分享。看完八字帶什麼說明有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