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老黃歷
閱歷幾何1
觀元解讀《老黃歷》
要問1600年以來,有一樣東西是每家必備的,那一定還是《老黃歷》。作為中國歷書,相傳是由軒轅黃帝創制的,故稱為“黃歷”;后來歷朝歷代都由皇帝指定朝廷欽天監,專門編定監印向全國發行;不得私編私印;故此又被稱為“皇歷”。這里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氣象、時令季節而且還 了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流傳至今。老黃歷的內容豐富而翔實,如黃道、五行、十二神、十二建星值日,宜忌、沖煞、方位、流年、太歲、彭祖百忌,三元九運、玄空九星,二十八宿等等。老黃歷在現代和家庭中的地位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已越來越被民眾接受;雖說智能手機上也有不錯的電子萬年歷,但手撕臺歷版的純紙質《老黃歷》,仍然是大家庭的不二之選。
在港臺每年新年來臨前最旺銷的必定是《通勝老黃歷》,但環顧、港澳臺和周邊和地區,大家往往對著薄薄的、眼花繚亂的不同樣的綠紙片發懵,“一頁宜忌兩眼綠”似懂非懂的一臉茫然相,同日宜忌版本不同還各不同;如何取舍欲罷不能。到底如何看待這些綠綠的、令人晦澀難懂的漢字呢?其實這是中國擇日技法,新生一代自然費解也情有可原。從今天開始開設“觀元專欄”,為大家解讀《老黃歷》中的奧秘,古老歷書中的層層迷紗,為你日常生活增添無限樂趣,并能趨利避害。
今天首先談談農歷月中的重復日,如一月初一春節、二月初二龍抬頭、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九月初九重陽節等等。在疫情風口傳統節俗,你會發現古老節日離不開;又往往離不開防疫抗疫。中華繁衍數千年的歷史,也是與疾病抗爭的歷史。在防治危害尤其嚴重的傳染病方面,我國從古到今積累了許多經驗與教訓,值得回顧、思考及取鑒。
端午節我們為什麼要配香囊?為什麼要喝雄黃酒避?很多傳染病,古人總結不出正確的病因,一概稱之為“”。因此,配香囊、喝雄黃酒,其實是防疫思想的體現。包括立春時吃五辛盤。很多民俗都形成于實際需要,是上古時期一些躲避的手段的總結,最后才演變成為在固定日期行使一些具有儀式感的行為。
那麼重陽節的習俗又有什麼呢?遠足登高、佩茱萸、食蓬餌、飲酒等等。有詩詞為證: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的起源,早在先秦時期,呂氏春秋 季秋紀中,就有九月豐收、祭天、祭祖,以謝天地祖先恩惠活動的記載。而這個風俗的形成,據與一個叫桓景的東漢男子密不可分。
相傳東漢時期肆虐桓景的家鄉,草菅人命;為了戰勝病,桓景歷經千難萬險,用自己救助鄉鄰、為民除害的誠意打動了深居東南山的老道,得茱萸和酒等,用以退散。并聽從的建議,于九月初九帶領鄉親們登上高地,以躲避再度侵襲。最終桓景用授予的寶劍和降,徹底鏟除了;為家鄉居住環境贏得了世代康寧祥和。
自此后人每逢重陽日這一天,就會登高地、插茱萸、飲酒,便有了免災避禍、祈求平安幸福的節俗的傳統文化產生。
當在2004年將端午節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我國有關部門果斷出手,將人類文明的第發明——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下集起將配合時令講解有關24節氣和72候的相關知識,希望大家踴躍 。
以上就是與中國民俗老黃歷相關內容,是關于文化的分享。看完中華萬年歷老黃歷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