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八字中木庫:新春前后15日的禁忌

解夢佬 10 0

  新春前后15日的禁忌

  快過年了,按照民俗有很多過年前后的禁忌,什么時間發生什么事情,什么時刻發生什么變化,這是人們一直研究的課題。日月星辰的周期性顯隱,風雨雷電的季節性變化,花草樹木的節令性榮枯等等。民間俗信中關于單純時間的信仰也是屬于這個探索的范疇,這些禁忌把某一時間某一時刻看成一種禁忌物、一種危險的信號、災難的征兆、不易做何種行為的事情。這樣的禁忌我們稱為歲時禁忌。春節前后是禁忌最多的時刻,在此華人網大師給大家整理一下,供大家參考。

  2007年2月11日星期日(農歷12月24日)禁忌:

  俗稱“過小年”,這一天民間開始打掃房子準備過大年,湖北一帶忌宰殺、河南一帶忌搗蒜、臺灣稱為“送神日”忌椿米,建議這天大家可以打掃一下房間。

  2007年2月12日星期一(農歷12月25日)禁忌:臺灣一帶忌討債。

  2007年2月13日星期二(農歷12月26日)禁忌:不易施舍他人,農村蒸饅頭準備過年。

  2007年2月16日星期五(農歷12月29日)禁忌:蒸饅頭祭祖祭天。

  2007年2月17日星期六(農歷12月30日)禁忌:

  俗稱“年三十”“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夜守歲”“燈長開不關”“開口吉祥不說臟話”“晚餐留省飯”“除夕夜不大小便,見到陽光后再大小便”。

  2007年2月18日星期日(大年初一)的相關禁忌比較多:

  1、已出嫁的女兒不可以回娘家。2、早餐忌吃稀飯、葷食及藥品。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4、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5、忌吃藥。禁忌動刀子和剪子。6、忌動針錢。7、忌斧子劈木柴。8、忌借錢。9、忌打家具(盤、碗、酒具等易碎物品),認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10、白天不可午睡。11、忌倒污水、垃圾、掃地。12、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13、忌向人討債。 14、忌洗衣。此外,還忌小孩說臟話、年輕人打架斗毆、家里人抬杠伴嘴,凡是遇上這種事,親朋友、街房鄰居都會來勸說制止。

  2007年2月19日星期一(大年初二)的相關禁忌:

  女兒回娘家禮物忌諱是單數,要好事成雙。有送財神者不可說“不要”,要說“已有”

  2007年2月20日星期二(大年初三)的相關禁忌:

  初一到初三都是歲首,禁忌與初一基本相同,參照初一的忌諱。

  2007年2月21日星期三(大年初四)的相關禁忌:

  禁忌出門,都在家,因為民間說灶王爺來查戶口,不可外出。

  2007年2月22日星期四(大年初五)的相關禁忌:

  民間稱“破五”“五窮”忌走親訪友、可以打掃衛生、將垃圾送走稱為“送窮出門”。吃水餃、忌諱吃藕,忌梳頭。

  2007年2月24日星期六(大年初七)的相關禁忌:

  稱“人日”,忌諱動針線,不用刑法,不罰孩子等。

  2007年2月25日星期日(大年初八)的相關禁忌:

  稱“谷日”豐收之日,大家年假結束,都來上班互相送吉語吉言,大吉大利,恭喜發財。華人網大師在此也給大家拜年了。

  俗言多變,物隨人意,各地風俗不同,但是無非是討個口彩,圖個吉利。東方朔占書歲后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是說天地先生雞、次狗、次豬、次羊、次牛、次馬、始生人”。為此又有“正月一日不殺雞、二日不殺狗、三日不殺豬、四日不殺羊、五日不殺牛、六日不殺馬、七日不用刑”之說。

  其實《周易》只是一本書

  〈〈周易〉〉是一部書,這本書有幾千年的歷史,它的成書時代大約開始于殷商、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完成,不是一人所為,而是多人所作,孔子的貢獻較大,著成五經之首的〈〈易經〉〉,所以〈〈周易〉〉不屬道家不屬佛家,而是儒家的經典之作。它是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的,《易經》是一部信息預測學,專門來研究預測的,分為上下兩部。〈〈易傳〉〉是一部哲學書,它由《象》上下,《系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共十篇文章構成。

  儒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第一大思想派系,是古代中國智慧的核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儒家的智慧被公認為中國智慧的標志。周易乃世界遂古之圣典,窮萬物之理,盡生靈之性,為古代辯證法和古代自然哲學之典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源流,為歷代大學問家和世界學者所研究。傳統文化易學管理是祖國文化瑰寶《周易》之精髓,上下幾千年的發展流傳至今,上論天文,下論地理,中論人間世事,有搏大精深的科學性,多少年來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得到廣泛應用,被譽為“科學皇冠的明珠”.由于社會及歷史的種種原因,傳統文化易學在經濟領域甚至在全國各個領域都得到很好的應用,過去有人研究它,只是從哲學的角度出發,在實際應用中不能真正發揮它的威力,今天我們研究它,在市場經濟,在企業發展,在預測事物發展等方面找到它的變化規律,掌握它。預知事物發展成敗的趨勢,發展中的各種信息。世間萬物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有內因也有外因、有人為的以及自然界的風云變化和時空的轉化等因素所影響,傳統文化易學正是適用世間萬物此消彼長,動中有靜的辯證統一原理,經過慎密嚴格的推算,破譯事物的發展變化的信息趨勢,化消極為積極、轉不利為有利,減少損失,少走彎路,使之最大的限度地走向成功。

  周易文化認為,陰陽互轉,物極必反。慶幸的是東方艮八運自2004年已經來臨,西方文化一統天下的局面很快將為東方智慧所取代。在這么一個場合,要為我們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周易文化自豪!

  國內外知名人士對中國周易文化都極為崇尚,世界現象學會主席田頃尼卡在第十七次世界哲學大會上指出:“東方哲學比西方更幸運”。西方哲學已走到了分崩離析的狀態,西方普遍受惠于東方而不自覺。…… (我們)要更虛心更踏實的向東方(中國)學習。臺灣南懷瑾先生:“所以有人說《易經》是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

  英國歷史學家湯比因此提出:“當今人類已經掌握了可以毀滅自己的技術手段,同時又處于極端對立的政治,意識形態的營壘,是需要的就是中國代哲學的精髓——(周易的)和諧”同時,在《歷史研究》一書中指出:“中國文化本質為陰陽哲學”,他預示“十九世經為英國人的世紀,二十世紀為美國人的世紀,二十一世紀將為中國人的世紀”。湯比因的觀點已基本被歷史證實,同時被世界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所認可。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er M.senge)在《第五項修練》一書中指出:“在西方世紀,我們的社會已四分五裂”,“學校教育成為片斷知識的傳授和枯燥的學術性演練,最后競發展到愈來愈和個人成長與真正的學習脫節,成效也愈來愈差。政府各部門不得已被分割得各自為政,且被各利益團體的不同而求分害割,變成一部老舊癱瘓,無法有效動作的機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仍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體的觀點來了解萬事萬物運行的法則,以及對于具妙的宇宙萬有本源所體悟出極高的、精而深廣的古老智慧結晶”。周易是生命的學問,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同時,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亞洲的,更是人類世界的!

  周易文化對企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這里我們引用歐洲哲學家榮格的一席話:“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來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亙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1886年美國亞特蘭大彭伯頓藥公司老板J、S彭伯頓利用當時美洲土著人為健身壯體食用的古柯葉(COCA)和可樂果(COLA),該公司的書紀員F·魯賓遜給飲料取名COCA—COLA并申請注冊。因為COCA和COLA是當時做種藥的保健品,立即引起人們的關注。

  19世紀末引進上海時,無法打開市場。一位首赴歐美考察過的清朝人員在上海發現了一個得體的名稱:“可口可樂”。引用《莊子》:“相李橘柚,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劉基詩:“蘭獨聞國香,麗最可樂”。 好記又好讀的名字一下搶灘了上海。與人們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咀嚼具有魔力的古柯葉是一種美洲最古老的土著文化習俗。而“可于口”則出于中國古老的《莊子》。只有民俗的,才是世界的,中國的企業不必追求洋名稱、洋包裝。我們堅信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二十一世紀周易文化會大放異彩,我們要用周易的研究應用,作為契機以弘揚民族精神,塑造中華民族魂,創造中華大業,使中華民族真正走向世界,立于世界之林!

  《協紀辨方書》與黃歷

  黃歷的排算,自有一套非常復雜而精密的計算方式,尤其是置閏的方法,有人將它簡化成“無中氣之月置閏”,其實是不對的,因為十二個月之中同時有二個月,甚至三個月沒有中氣的情形偶爾也會出現,那又該如何決定?只能說它有一套很復雜的算法,可惜的是自從欽天監消失之后,這套公式至今已少有人能弄得清楚了,至于為什么各版本會大同小異,尋那是因為民間排歷的人,雖然都自稱是根據《協紀辨方書》排算的,但卻不完全依照該書的原則。

  《協紀辨方書》的產生也有一段歷史背景,清朝初年順治皇帝的寵妃鄂氏,曾經產下一子,十分受順治喜愛,原本想立為太子的,但不幸早夭,順治皇帝于是下令欽天監擇一吉日良辰予以厚葬,當時的欽天監正是西方教士湯若望,湯若望不信此道,但又不能抗命,于是命令手下另一名官員擇日,由于順治是滿人,所以日子擇妥之后,還要翻譯成滿文,呈給皇上過目,沒想到就在翻譯時出了問題,把時辰譯錯了,為了這件事,牽累了好多人喪命、下獄,史稱“歷獄”,并引發了術數界人士的相互攻詰,清朝皇帝鑒于類似的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所以下令寫成,協紀辨方書》,將一些沒有根據的擇日之說,視為無稽,完全刪除,但是民間對此說的相信程度,并不曾因此而減弱,所以稍后民間在自行編印通書之后,又將被刪的部分或多或少地加了回去。因此,各家排算出來的鋪注會有“大同”,也有“小異”。

  黃歷中的二十八宿值日,并不與星占相關,而是東西方文化交會的一項證據,這要追溯至唐末摩尼教的東傳中國,由于摩尼教是基督教的一支,禮拜天要上教堂做禮拜,但是當時的中國人還沒有一周七天和禮拜天的觀念,于是某個聰明的人,想到了星象學中的二十八宿,正好可以被七整除,便將其列入歷書之中,選定其中正好是禮拜天的四天,舉行禮拜,自此以后,“二十八宿”就一直列在黃歷上面了。

  名垂千古《四庫全書》與老黃歷

  清朝乾隆年間,一部名垂千古的《四庫全書》誕生了,該套全書由清朝大才子紀曉嵐帶領一大批文人,花18年時間整理完成,紀曉嵐博覽群書,才華橫溢,詩詞、文章、對聯均達爐火純青之境界,但他偏偏就沒有讀黃歷。

  紀曉嵐在擔任協辦大學士期間,有一天退朝回家,一反常態,愁眉苦臉呆坐在書房內,夫人問其故,他答道:“皇上在明日早朝要出題考我,不知老頭兒葫蘆里賣什么藥,真叫人頭痛”。

  夫人問道:“你有什么不曾讀過的書嗎?”

  他說:“天下這書雖多,卻不外《四庫全書》的經、史、子、集,《四庫全書》我已讀完,就怕皇上出什么怪題目。”

  夫妻兩人苦思甚久,夫人突然問道:“今年的黃歷算不算是書呢?”

  一語點醒夢中人,紀曉嵐跳起來說:“本朝黃歷原名‘時憲歷’,因避皇上弘歷圣諱,改稱‘時憲書’,此書不入《四庫全書》,因此我不曾讀過”。

  夫人說:“說不定皇上就從黃歷中出題考你”。

  紀曉嵐趕緊找來當年的黃歷,花了半天時間讀得滾瓜爛熟,次日早朝,乾隆果然在金鑾殿上拿黃歷考問他,紀曉嵐準備充分,對答如流,順利渡過一關。

  中國人歷來重視婚姻嫁娶,把它當作自身終身之大事。所謂:“有天地 ,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禮義,有所措!”可見夫妻關系的建立是一切父子人論、君臣禮義的先導基礎。無婚姻,便無子嗣,無子嗣便無后代。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思想統治下,婚姻是人人必經歷的一件正事.不過,過去婚姻的目的有很大成分是為的“傳宗接代”。隨著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夫婦間要求的基礎由外界的條件、環境進而轉向男女雙方的內心世界,做為“六禮”之一的請期(婚慶之日期)也更加為人們所重視!

  關于請期,古有忌年、忌月、忌日之說。與之相應的亦有吉年、吉月、吉日、吉時之說。《白虎通義、嫁女篇》云:“婚姻必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萬物始生,陰陽交接之時也。”如果當年無立春日的,民間也就會以為無春的,因而男女不得交接,或者交接會造成“不養崽”的后果。那么事實上會是這樣的結果嗎?事實證明如果夫妻二人命局相合,又選在八字中木庫男女雙方用神同旺之吉日結合,亦婚姻美滿,子孫昌盛!

  婚姻嫁娶的擇日原則是以新娘方的出生日期為主的,并參考男方及其他人的出生日期,俗話說:“子靠出生時,女靠行嫁年”。所以若是把此原則顛倒或不顧,將會導致婚后的婚姻出現問題,甚至離婚,反之,若是按此原則辦事,則大吉利是,特別強調的是嫁娶擇日最好選擇女方的行婚大利月,但同時,其他人(特別是公、婆、新郎)也應是重視的,這關系到家庭的和睦與否。如此擇日,關乎一生的幸福、快樂、和睦,何不為之呢?

  嫁娶擇日要論 嫁娶之法,玉歷碎金賦詳矣,茲陳數言以備選擇:選日宜二造吉祿貴拱親,夫星當令,天嗣通根,配合三奇、互貴、合格成局則吉也。宜歲德、天月德、合不將,季分益后、四相續世吉期,三合、五六合、麒麟鳳凰等吉日。忌月厭、往亡、四離絕、刑、沖、破、害、周堂值夫婦等兇日。下至俗殺如紅沙、披麻、受死、流霞等之類,能盡避更吉。

  擇日之女命行嫁大利月

  正七迎雞兔,二八虎合猴,三九蛇共豬,四十龍合狗,牛羊五十一,鼠馬六十二。陽前陰后一吉辰,正七首子及媒人,二八月妨翁與姑,三九女之父母身,四十乃妨夫主身,五十一月妨自身,子午寅申辰戍順,丑未卯酉巳亥逆。首句“陽前陰后一吉辰”,如女命子年,生子乃陽,年前是丑,丑乃十二月,當用十二月為的,此乃古理。如十二月諸多妨礙,無上吉日,只可從權便擇六月吉日用。

  擇日之男命禁婚年

  不宜娶親,如男命用子年娶親,忌本身屬蛇。子年禁蛇相,丑年禁馬相,寅年禁羊相,卯年禁猴相,辰年禁雞相,巳年禁狗相,午年禁豬相,未年禁鼠相,申年禁丑相,酉年禁虎相,戍年禁兔相,亥年禁辰相。男娶婚所忌者,當年太歲前五相是也。

  擇日之女命禁婚年

  不宜出閨。如女命用子年行嫁,忌本身屬兔。子年忌兔相,丑年忌虎相,寅年忌牛相,卯年忌鼠相,辰年忌豬相,巳年忌狗相,午年忌雞相,未年忌猴相,申年忌羊相,酉年忌馬相,戍年忌蛇相,亥年忌龍相。起法:每從卯上起子,逆數到本年太歲止,遇何屬相,即是忌婚,八字中木庫不宜出閨。

  擇日之女命行嫁忌日

  女命嫁日,犯當梁、勾絞星。假令女命子相,即從子上起建,順數到卯位,是平,為當梁,數到酉位,是收,為勾絞,忌卯酉二日,不可用。丑相忌辰戌二日,寅相忌巳亥二日,卯相忌子午二日,辰相忌丑未二日,巳相忌寅申二日,午相忌卯酉二日,未相忌辰戌二日,申相忌巳亥二日,酉相忌子午二日,戍相忌丑未二日,亥相忌寅申二日,以上為女命行嫁忌日,擇日宜慎記之。

  擇日之娶送女客忌三相

  申子辰年蛇雞牛,巳酉丑年虎馬狗,寅午戍年豬兔羊,亥卯未年龍鼠猴。如女命屬龍,即辰年,生辰前一數巳,五數酉,九數丑,所以忌蛇、雞、牛。《通書》云:太歲門前一五九,未解明日×××。凡擇日多有用本年娶親,太歲論豈不錯誤,原是女命本生年,太歲一五九方是。

  嫁娶擇日之上下車轎方

  寅卯辰女面向西,巳午未女面向北。申酉戍女面向東,亥子丑女面向南。宜背本年。如遇五鬼、死門、在北方,或迎喜神亦可。

  嫁娶擇日之安床坐帳方

  寅卯辰女,北房西間,南房東間,坐丙向壬。巳午未女,東房北間,西房南間,坐庚向甲。申酉戍女,北房西間,南房東間,坐壬向丙。亥子丑女,東房北間,西房南間,坐甲向庚。

  擇日之諸日起吉時歌

  寅申須加子,卯酉卻居寅,辰戍龍位上,巳亥午上存,子午臨申地,丑未戍相尋。青龍明堂與天刑,朱雀金匱天德神,白虎玉堂天牢黑,玄武司命共勾陳。如寅申日,子是青龍,丑是明堂,寅是天刑,卯是朱雀,辰是金匱,數至亥是勾陳,余可仿此。青龍、明堂、金匱、天德、玉堂、司命,皆吉時,其余皆兇時,不可用。

  從小我們就要看日歷,而日歷上無一例外的都有所謂的“立春”“立夏”“寒露”“霜降”等等的這些詞語,這些詞語,就是我們的二十四節氣。那么,二十四節氣又有哪些日子呢?

  1.為方便記憶,古人將二十四節氣歌編成如下的一首詩。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八字中木庫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如下表:

  春

  季立春

  2月3—5日雨水

  2月18--20日驚蟄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2日清明

  4月4--6日谷雨

  4月19--21日

  夏

  季立夏

  5月5--7日小滿

  5月20--22日芒種

  6月5--7日

  夏至

  6月21--22日小暑

  7月6--8日大暑

  7月22日--24日

  秋

  季立秋

  8月7--9日處暑

  8月22--24日白露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寒露

  10月8--9日霜降

  10月23--24日

  冬 季立冬

  11月7--8日小雪

  11月22--23日大雪

  12月6--8日

  冬至

  12月21--23小寒

  1月5--7日大寒

  1月20--21日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身為一個中國,這些,都是應該了解的。相信大家都是熱愛傳統的人,這些傳統文化,必能長久的傳揚下去的。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那么,端午節如何開運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

  一、端午節賽龍舟。

  賽龍舟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八字中木庫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此外,劃龍舟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

  賽龍舟

  二、端午節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據記載,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粽子。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吃粽子

  三、端午節佩香囊

  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四、端午節懸鐘馗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人們在端陽節懸掛鐘馗像,用來鎮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五、端午節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六、端午節游百病

  貴州地區端午風俗。端陽節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帶上八字中木庫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間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帶回用水煮后洗澡。當地人稱此舉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認為這樣做會使一年內吉利平安。

  七、端午節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雄黃是一種中藥材,中醫藥書籍說雄黃能治百蟲毒、蟲獸傷,故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五月五日飲雄黃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蟲"、"帶雄黃進山不怕蛇"等俗言。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必須慎用。

  八、端午節拴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端午節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

  九、端午節滾吃雞鴨鵝蛋

  全國各地均為流行。端午早晨,東北一帶是由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后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實則為節日的一種嬉兒游戲。其它地區均以煮食為主,據說原為投入河水中飼喂魚蝦而拯救屈原,后演化為煮食紀念。

  十、端午節驅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蝦螈壁虎五種毒蟲。"端陽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到端陽節這天人們便在門上貼上紙剪的五毒圖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還要把五毒圖的頭上再扎上一根針,表示要把它們釘死除掉。驅五毒反映了人們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