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神取法
以能促使八字達到“中和”效果的天干或地支為“用神”。“中和”的八字要合乎三個原則:八字日干平衡原則、八字全局陰陽均平原則、干支生和助原則。全乎這三個原則的“用神”稱為“平衡用神”、“調候用神”和“通關用神”。八字喜用神在線查詢
一、平衡用神的取法
先計算四柱中干支的五行數值,如下表所列,五行數值即是天干對月令的強度,旺、相乘以0.2加上1.0,體、囚、死為1.0.
日干與同類、生日干者(即比肩、比劫、正印、偏印)數值之總和,為“同類”之值。
克日干、泄日干、受日干克者(即七殺、正官、食神、傷官、偏財、正財)數值之總和,為“異類”之值。
“同類”之值大于“異類”之值為日主強;“同類”之值小于“異類”之值為日主弱。
十二月份天干強度表
五行數值說明:如寅月甲木七分,丙火三分,甲的強度為1.0+0.2*0.7=1.14,甲木生火,則火應加上木,丙的強度為1.0+0.2*0.7+0.2*0.3=1.2。依此類推,下表同。
十二月份地支強度表
例:農歷一九六八年八月初八日辰時
戊申年 辛酉月 壬寅日 甲辰時
查上表得五行數值:
木:0.7(日支藏甲)+1.0(時干)+0.3(時支藏乙)=2.0
火:0.3(日支藏丙)=0.3
土:1.0(年干)+0.5(時支藏戊)=1.5
金:0.84(年支藏庚)+1.2(月干)+1.2(月支藏辛)=3.24
水:0.36(年支藏壬)+1.2(日干)+0.24(時支藏癸)=1.8
日干“同類”數值:5.04
日干“異類”數值:3.8
“同類”比“異類”數值大,日主強,以木、火、土為喜用(此為平衡用神)。
二、調候用神的取法
古書很重視一個八字中寒熱燥熱的問題,其思想極可能來自傳統中醫的“人身小宇宙”、“天人合一”學理,將干支物質化,分五行為風溫、火熱、金燥、水寒、土濕(辰土濕而溫,未土為暑氣熱,戊土涼而燥,丑土濕而冷),配合二十四節氣,取其調和。因為與氣候有關,所以名為“調候法則”。其實是“陰陽法則”演化出來的一種。在《易》的法則里,陰陽是坎(水)離(火)二卦的質能,而坎離是由乾(剛)坤(柔)兩個父母卦中爻相交而成;剛柔兩爻相乘,茲生六子(卦),衍化出宇宙萬象。所以歸根究底,寒熱燥濕就是從水火陰陽衍生,水火陰陽的本質就是代表剛柔的乾坤。
乾是動能,主拖;坤是靜能,主受。《易》理的陰陽觀念交叉錯綜,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討論清楚。僅就命理學范疇,將片面的陰陽意象,略作比較于此,讀者應自己研究《易》學,予以融貫引申。
應用太極、陰陽觀念及其衍生的陰陽均平原則,來處理八字命學的“調候原則”。其計算的干支陰陽氣含原值如下表:
注:
1.表中“-”代表陰,“+”代表陽。
2。寅卯辰月生者,八字中的甲乙寅卯辰原值要乘以1.2。
3。巳午未月生者,八字中的丙丁巳午未原值要乘以1.2。
4。申酉戌月生者,八字中的庚辛申酉戌原值要乘以1.2。
5。亥子丑月生者,八字中的壬癸亥子丑原值要乘以1.2。
例:陽歷1983年9月27日9時28分出生
癸亥年 辛酉月 戊午日 丁巳時
分析:酉月生,八字中的辛酉值為[(-3)+(-3)]*1.2=-7.2
其他的干支陰陽值是癸-7加亥-5加戊+1加午+5加丁+5加巳+7,得+6
再加上辛酉-7.2,結果為-1.2。
可尋找接近+1.2的乙、戊、卯、辰為“調候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