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通天文的「觀星望斗」,是處于「仰以觀于天文」時,與大自然共嗚的「天人合一」,就是我的珍藏竅訣,仰觀天文都是圖象,而所有文字、術數僅是溝通及了解。
改變命運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做「功德」,無緣做到「功德」,自己就多「讀書」來改變自己的信愿。
凡是沒有觸動人類自我心靈感動的內在反省力,即使風水改運后,最終還是會回到原來的一樣狀態。
《易經》文化之源自古天文,曾經當過北極星的,從堯到周朝距今約3,000年以前,當時在北極點內的距星是「帝」星。周代到秦、漢代亦是「帝」星及唐、宋代的四輔抱極「天樞」。
孔子《論語》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星也。」。
北辰在斗內,斗有七星,居其位以運行四方,二十八宿周天經星布列其外。
自歲差之理明,然后知北極星亦動,因天北極之移動而北極星亦古今不同矣。
「易通天文」的作者張謹繪女士基本上是錯拿現代的天文星圖解謮周代的《易經》。
《易經》應用在五術堪輿學理,天星學并記載于羅盤最外圈之天星二十八宿,使用羅盤天池金針之指向北極星就是「開禧度」的「帝」星及「時憲度」的「天樞」星為立極點。
自古相傳「觀星望斗」是堪輿學之最上乘,堪輿界的術士大師都會知曉,也公認了「開禧度」及「時憲度」歷經千百年,因此早就對不準了。
無論是「開禧度」、「時憲度」或則「果老星宗」,「北極星」都與現代不同了,是還在憐惜自我熟習古籍秘訣記載的「天星盤線度」?
取用術數做天星二十八宿度之推步,只要是不懂得「觀星望斗」,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無法印證天星二十八宿及不懂得修正星宮盤線度。
「觀星望斗」是真實經歷而不是理論可言,不會就是不會,
「不學無術」的不會想要說會,那是騙別人,卻騙不了自己。
也就是說「堪與羅盤」最外圈的「天星盤線度」,其應用在「三元玄空地理明師盤線度秘旨及些子法」,怎么可能讓不懂「觀星望斗」的堪與風水大師做為秘藏的訣竅?這種沒有「仰觀天文」的經歷,不懂又無知的「錯誤與私念」,自行慚愧,也真是太可笑了。
《易經》系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若要另行從師學習研究「真理」,是會「欺師、滅祖」?這想法也是太嚴重了,兩種也是完全無關的信念。不然,堪輿界的術士大師一旦為了隱藏自己內在的「錯誤與私念」,使得在名與利下受到「錯誤與私念」偽裝下,這算是「欺世或盜名」,這種最多的是存在于信念的蒙蔽,常見于宗教信仰及傳承過程儀式中要求發誓而產生的懼畏心。
在數年前我遇見,已知道在《易經》五術堪輿學界中,是有人曾與我連系過,有多位在臺面上的知名風水大師也承認「天星盤線度」有錯誤,那是無法面對受教,「觀星望斗」也就全然不提傳承,所謂秘藏「天星盤線度」是說好聽的,是不愿出來招風、損名。
五行術數地理師、命理師想要修練到極點,時常也會受到陰邪的私念掌控、無形中自作受而不自知,想想看,有一得必有一失,五術命理、風水師只為了享受名利之間的人間福報,而沉落在「五行生克」之道。甚至選擇是「孤」、是「夭」,或是「貧」,總是無法貫通「一陰一陽之謂道」。
學得《易經》之五行術數,所求所為即是求財!求生!求壽!
曾子南大師仙逝后,有傳徒承習「地理明師盤線度秘旨、些子法」及「生基法」,
真能用「生基」的求而求到,就沒必要尋求身心之升華及印證「真理」了。
所以來自未來的「生基」、盼求未來的財運兌現、壽命安康,所求到的卻都是「欲望」,生基求來的「藥到病除」,其實也就是等于身心有違及自信心念不足。想要相信「生基」法則,這就好像信貸「卡奴」一樣,辦一張信用卡,就可以借貸現金而深信是財神到臨。藉由身心命運轉動「生基法」,是也必然符合了自己所求欲望中的現狀改變,其實這樣生的不是病,而是「反諸求己」的信念不足,相信與不相信,更是在于您自己的信愿力及深信的能量,總是與他人無關。
「生基」,采陰取陽之氣運生基法,若是可以用「風水地理的三元玄空地理明師盤線度秘旨及些子法」改來改去,就沒有約束力。
《易經》通天文的「觀星望斗」,其實是在處于那種與大自然共嗚的「天人合一」,這才就是真實法訣。
所有,沒有觸動人類心靈感動的內在反省力,即使改運后,最終還是會回到原來的一樣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