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生克是五行學說的一種觀點。五行學說是古代中國人民創造的一種哲學醫八字學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
宇宙中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同屬性的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最基本物質構成的,宇宙中各種事物和現象(包括人在內)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同屬性的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太上化道度世仙經》中說:“學醫八字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乃造化萬物,配合陰陽,為萬物之精華者也。”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色:白、青、黑、赤、黃;
五位:西、東、北、南、中;
五時:秋、春、冬、夏、長夏;
五氣:燥、風、寒、熱、濕;
五味:辛、酸、咸、苦、甘;
五臟:肺、肝、腎、心、脾;
五賊:怒、喜、哀、樂、欲;
五德:義、仁、智、禮、信
學醫八字 五竅:鼻、目、耳、舌、口;
五志:魄、魂、志、神、意;
五養:臭、色、聲、味、飲食;
五欲:欲臭、欲色、欲聲、欲味、欲飲食;
五音:商、角、羽、徵、宮;
五聲:哭、呼、呻、笑、歌;
五液:涕、淚、唾、汗、涎;
五元:元情、元性、元精、元神、元信;
五物:鬼魄、游魂、濁精、識神、妄意;
五牲:犬、雞、豕、羊、牛;
五星:太白、歲星、辰星、熒惑、鎮星;
五嗅:臊、焦、香、腥、腐。
五天:東、西、南、北、中。
東方天:木炁所主,色青,屬青龍位,司春,由青帝所管。
南方天:火炁所主,色赤,屬朱學醫八字雀位,司夏,由炎帝所管。
西方天:金炁所主,色白,屬白虎位,司秋,由金帝所管。
北方天:水炁所主,色黑紫,屬玄武位,司冬,由黑帝所管。
中央天:土炁所主,色黃,司四季,由黃帝所管。
五臟所藏:肝藏魂、心藏神明、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
五臟又產生五志,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又從五志發展成喜、怒、悲、思、學醫八字憂、恐、驚七情之說。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五行亢乘
物盛極為亢太過。凡事物亢極則乘。乘,乘虛侵襲,強而欺弱,相克太過。
4、五行相侮
五行中并不只存在著順克,有時也會出現逆克,如旺克衰,強克弱的現象。如:土旺木衰,木受土克;木旺金衰,金學醫八字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這種逆克,叫反克也稱反侮。反侮,反過來欺侮。
五臟的關系是由五行的關系而來。
五臟相生: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腎、腎生肝。
五臟相克:肝克脾、脾克腎、腎克心、心克肺、肺克肝。
五臟與五竅的關系:肝開竅于目、心開竅于舌、脾開竅于口、肺開竅于鼻、腎開竅于耳。
五臟與五味的關系:肝—酸(走筋)、心—苦(走血)、脾—甘(走肉)、肺—辛(走氣)、腎—咸(走骨)。
情志生克:大怒傷肝、大喜傷心、大思傷脾、過憂傷肺、過恐傷腎。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學醫八字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喜勝悲、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
久視傷血(心)、久臥傷氣(腎)、久坐上肉(脾)、久立傷骨(肺)、久行傷筋(肝)。
五癆七傷:太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房勞過度、久坐濕地傷腎、過食冷飲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