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甲子,是中國古代用來記歷、紀月、紀日、紀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它是我國漢族人民最早、最大的一種發明創造。那麼,六十甲子陰陽在六十甲子中指的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六十甲子和天干地支的關系: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
六十甲子是漢族人民最早、最大的發明創造,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紀年為60年一個周期,紀月為5年一個周期,紀日為60天一個周期,紀時為5天一個周期。
我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419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載,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歷和陽歷。
天干地支,是過去人建歷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后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於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回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歷,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這幾個朝代。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歷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
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綜上,六十甲子陰陽指的是:六十甲子中的天干地支組成的陰陽干和陰陽支,是用來記歷、紀月、紀日、紀時的重要手段。
六十甲子是記歷、紀月、紀日、紀時的,天干地支組成的陰陽干和陰陽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兩者之間在記歷、紀月、紀日、紀時有著非常重要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