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個闔家團圓的好日子,奔波勞碌的人們在一輪圓月的照應下,回到溫暖的港灣。一家人圍在桌邊,聽著父母講述他們那個年代的奇聞趣事,遙望月亮,細嚼月餅,情感滋養著每一個需要它的人。
中秋是個闔家團圓的好日子,奔波勞碌的人們在一輪圓月的照應下,回到溫暖的港灣。一家人圍在桌邊,聽著父母講述他們那個年代的奇聞趣事,遙望月亮,細嚼月餅,情感滋養著每一個需要它的人。
還有一些人,他們不但不想去體驗家的溫暖,甚至在每個節日來臨之前,變得異常緊張和焦慮,對于他們而言,節日不是辛苦勞作的賞賜,或是一場躲避已久的災難。
對溫暖家庭的渴望變成恐懼,這一巨大的轉變背后或許藏著難以言說的痛苦。在每個萬家燈火通明的日子里,他們可能獨自呆在漆黑的房間里,關上窗戶、拉上窗簾,仿佛這麼做就可以讓自己徹底與周圍的熱鬧隔離開來,拒絕碰觸煙火的可能,也就避免被煙火傷害。
他們可能還會對身邊關心他們的人回以輕佻地微笑,抬起手無力的在空中畫起弧線,冷若冰霜的面孔,是對渴望親密的防御,這不是他們的本意,但長久的條件反射讓他們習得不是本意的選擇成為本能。
適度的隔離對保護自我的穩定和完善非常重要,但過度的隔離很有可能是對情感的呼喚。
年幼時,當我們學會走路了,就想奮力的掙開母親的懷抱,兩只胳膊夾在兩邊,雙腳小碎步似的踱步向前,當回頭發現離母親有些遠了,就減速剎車,這時失掉平衡的我們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母親跑過來,把我們抱起,然后輕輕地拍著背部,安撫情緒。
作為孩子,我們天然的需要父母提供的情感,父母也有責任和義務滿足我們的需求。像孩童期學走路一樣,累了、疼了都會想要母親的擁抱,只因在她的臂彎里,身體的疼痛會減輕,心里的苦也有地方排解,如同進入治愈的泉水中,修補傷痛。
我們有很多部分都沒有辦法做選擇,比如出生環境。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他們擁有肥沃的土壤,豐富的成長資源,得天獨厚的優勢讓他們的生命力得到充足的釋放和發展,這是其他普通家庭或貧困家庭難以企及的高度。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甘愿奉獻所擁有的一切,這是值得被宣揚的,但悲情的是這些父母得到的卻是事與愿違的苦果。孩子人生的起跑線,不是試卷上的分數,也不是超越同齡人的成熟,而是他們理應獲得父母陪伴下的愛,并懂得什麼叫愛,什麼叫熱誠,什麼叫善良。那些條件優質的家庭,父母不僅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支持,在傳遞愛的教育上也做出了榜樣的作用,同時也教會孩子用適當的方式,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獲取他們所需要的情感,這才是真的贏在起跑線上。
然而,很多不幸的孩子并不能擁有滋潤的成長環境。由于父母自身有殘留家族的情感遺毒,毒素的性質就是無聲無息的傳遞,他們并不知道給孩子吃的蘋果是有毒的,這不是他們的錯,也不是孩子的無能,如果非要找到一個責怪的對象,那暫時是我們身處的文化吧。
前天中午,我碰到一對母子。
我選好餐食,正享受著饑餓被填飽的快感,這時,隔壁桌傳來一位媽媽斥責孩子的聲音。原因是這個孩子在結賬時沒有用餐廳送的優惠券,面值五元。但就因為這個五元錢的優惠券沒有用掉,一個孩子享受午餐的快樂時光就被無情的剝奪了。面對當時的局面,我感到有些難過,同時也很憤怒,為遭到媽媽指責的孩子而難過,憤怒的是這位媽媽不合時宜,通過打壓他人的方式來宣泄怒火。如果這位媽媽事后能冷靜的分析當時的情況,我想她應該有能力找到正確的處理方法。但那是事后,并不是那時那刻,對孩子的攻擊指責并不會通過時空轉移術來得到化解,扎進木頭的釘子,被取出后,仍有空洞留在原地,人經歷的創傷也是如此。
如果再悲觀一些,類似于這樣的孩子,他們經常會遭遇父母無情的批判,有時因為一點小事,有時甚至會因為父母的情緒不好而受到無端指責,對于同樣需要溫暖與呵護的孩子來說,是噩夢。在創傷心理治療中,有一種癥狀叫停止尖叫,意思是:孩子面對他人的打罵時,會本能的尋求父母的幫助,但如果虐待他們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那就只能捂住自己的嘴巴,不讓自己尖叫,因為沒人能幫助他們。
如果你能想象這個場景,我相信你會很難受。帶著對父母的恐懼而長大的孩子,他們的人生很大概率是不可能幸福的。親密關系所帶來的幸福感他們如有幸能體驗到,那也是陌生的、捉摸不透的,只會在進出關系的門檻兩邊躊躇徘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與人的距離越拉越遠,那道希望的光線逐漸沒了蹤影,剩下是無邊的黑暗與孤寂。
這或許是我能想到的最壞的結果了,只希望沒有比這更壞的了。面對這樣復雜艱難的結果,你會選擇繳械投降,還是奮戰到底?我看到很多人的選擇是奮戰到底。他們或許已經身處險境,或許知道對父母的恨與憤怒里還藏著巨大的愛,或許懂得人生中的溝壑只能自己度過,或許從來沒有放棄對晴朗天空的無限向往,又或許他們只是在細細品味著孤獨的滋味。
對于他們,我們無需做些什麼,靜靜的待在他們身邊就好。用我們的溫度來喚醒他們的心跳,等待恰當的時機,他們會用被壓抑的天馬行空的想法,描述出波瀾壯闊的新篇章。
他們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缺口成了光亮照進心底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