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幾年前因抑郁癥自殺,在微博留下遺言的“走飯”博主嗎?她那條微博下的百萬條評論,成了抑郁癥患者們交流的港灣。我們不知道該慶幸有一個平臺可以讓抑郁癥患者們不被社會所歧視,能在
還記得幾年前因抑郁癥自殺,在微博留下遺言的“走飯”博主嗎?
她那條微博下的百萬條評論,成了抑郁癥患者們交流的港灣。
我們不知道該慶幸有一個平臺可以讓抑郁癥患者們不被社會所歧視,能在此交流得到些許安慰,還是該惋惜仍有這麼多人深受抑郁癥的折磨。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一部叫《我有一條叫“抑郁”的黑狗》的視頻。
視頻里面寫道:
“其他人在享受生活時,而我卻只能和黑狗相伴,我突然會無精打采,即使從事過去通常能讓我快樂的活動,我現在也總提不起精神。”
“它傷我的胃口,擾亂記憶,并讓我無法集中精力。只要黑狗在旁,我就什麼事都不想做,哪里也不想去。”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抑郁癥好像只是因為情緒不佳、脆弱敏感而矯情和瞎琢磨。但其實,許多抑郁癥患者真正痛苦的本源是:“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很好,可我還是在精神上掙扎著。”
抑郁癥是一種疾病,可以奪人性命。
隨著社會上關注抑郁癥的聲音不斷擴大,「留學生抑郁癥」的話題不止一次被提起。據耶魯大學發布的研究聲明表示,有45%的中國留學生稱曾出現過抑郁癥狀,有29%的人稱目前有焦慮癥狀。
不得不說,這個數字令人深省。
一個真實事件:
2014年10月16日下午,在美國巴爾的摩市名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近的一所公寓內,來自中國廣州的藝術與科學學院大二學生李揚凱跳樓自殺。他曾在一篇英文日志里寫道:“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失眠和焦慮之后,我終于看起來像自己了。當然,經過服用一些藥物。我現在不太關注外面的世界了。老實說,我只想做一個普通的、正常的人。但也許不現實,對嗎?”
中國留學生因患有抑郁癥而導致自殺、學業不達標、退學等的報道層出不窮。在留學初期,大部分留學生都是孤身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脫離父母的照顧和母語氛圍,在異國需要面臨語言文化的差異,還要克服沒有親人朋友陪伴的困境……甚至要承擔經濟壓力。
歸根究底是要找出導致抑郁癥的因素。分析發現,留學生出現抑郁情緒有幾大方面因素:
No.1
所以當面對成績下滑、父母的拷問、同學的攀比時,很難找到情緒的輸出口。
No.2
然而再次面對高額生活費時,許多留學生會選擇在課余時間去打工,但初入社會難免會遇到挫折,而書本知識卻很難教會我們如果去化解因挫折而產生的負面情緒。
No.3
失去歸屬感是一種很可怕的狀態,也是每一個單獨生活在海外的人都曾面對的,因為從下飛機的那一刻開始,你就是一個人了。拋去對家鄉的依賴,融入當地生活也是一件十分困難且需要勇氣的事情。
很多留學生在生活中缺少朋友的交流和社交活動,長期的孤獨導致情緒低迷。
No.4
而且很多留學生都是在高中就獨自留學,對于一個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來說,現實中的誘惑太多了。
抑郁癥是一個人的戰役,因為沒有經歷過你所經歷的事情,就無法真正地了解你。
知乎上有位抑郁癥的筆者寫道:我所作出的全部努力,不過是為了完成普通的生活。
可大部分人不能理解抑郁癥患者的掙扎,他們試圖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去教育和勸阻:
“我上周也發生了一件無比糟糕的事情,但我并沒有讓他毀了我的生活。”
“能夠去留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如果我能擁有你的生活,我會感到知足而不是抑郁。”
“多運動、多交朋友,相信我,你會感覺好很多的。”
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一句輕描淡寫的話也許就能打碎抑郁癥患者無數個夜晚的無聲掙扎,也將他們原本就所剩無幾的自信碾碎成渣。
因為在抑郁癥面前靈魂本身就很脆弱。
如果可以,誰想成為別人眼中的怪人呢?
在很多抑郁癥患者的潛意識里,他們更希望被人接納和關懷。抑郁本身就是一種隱晦且閉塞的疾病,對于長期在海外留學的留學生抑郁癥群體來說,社交或許是更加困難的一件事。
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人負面情緒已嚴重影響到留學生活,或懷疑有抑郁傾向,一定不要逃避和輕視。請盡力做到以下幾點:
01、不要病急亂投醫
現在心理健康逐漸被大家重視起來,許多學校都設有心理咨詢室,它是最方便快捷地存在,也不要擔心會泄露你的隱私,心理醫生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保證患者的隱私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
02、尋找共通
和你覺得聊得來的朋友多交流,嘗試著找一些可以接納你陰暗情緒的人,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你感同身受。
03、試著集中精力
在心理學上叫做“心流”,就是把自己的精神集中在一件很容易做到的小事上,暫且將壓力和處于崩潰或狂躁的狀態放在一邊。或是停下手中的事情,泡一個熱水澡,曬一會兒太陽,慢慢調整呼吸。
最后小居希望所有在和抑郁斗爭的人,都能走過黑暗,戰勝抑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完成自己的留學生活。
你看,有那麼多人都在為此而努力,所以千萬不要放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