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4日,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新書《黑天鵝的世界》出版,在書中他提到一家飛機撞進他所在的辦公樓的可能性。一周后,9月11日,9·11恐怖襲擊發生,兩架飛機撞進雙
2001年9月4日,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新書《黑天鵝的世界》出版,在書中他提到一家飛機撞進他所在的辦公樓的可能性。一周后,9月11日,9·11恐怖襲擊發生,兩架飛機撞進雙子塔。
2007年他出版了《黑天鵝》一書,書中探討了蔓延全世界的嚴重經濟危機爆發的可能性,次年,也就是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就是今天談論到的《反脆弱》一書的作者,他的這本書,或許能給正處于職業焦慮的你,帶來一點點啟發。
01、什麼是“反脆弱”?
關于“反脆弱”,書中提出了三元結構模型:
1)脆弱性:即經不起任何波動和意外,例如,玻璃杯很硬,但掉到地上,很容易摔碎;
2)強韌性:可以經受一定的意外和波動,例如,塑料杯容易變形,但掉在地上,一般完好無損;
3)反脆弱性:即可以受益于波動性和意外,例如,一種特殊材質做成的杯子,當它掉在地上,非但沒有受損,反而會變成兩個小杯子。
簡而言之,從外部風險中獲利的能力,作者稱之為“反脆弱結構”。
02、越穩定,越脆弱?
眾所周知,現在的招聘市場,絕大部分中層以下的職位都會有“年齡在35歲以下”的年齡限制要求,似乎讓人有種感覺,一旦過了35歲,便在市場上瞬間貶值,肉在砧板上,任人魚肉。
這種職業上的焦慮,直接導致了職場上“90/95后只能夸,70/80后隨便罵”的現象。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被獵頭挖角,過五關斬六將后,終于收到了offer,是一家世界500強的跨國企業,福利待遇翻了快兩倍。但她還是表露出了焦慮:一是擔心今年的行情,怕跳槽過去之后,新公司突然架構調整,人員優化;二是覺得自己的崗位非剛需,隨時都可能有被開掉后找不到滿意工作的風險。雖然有硬實力,但仍無法消除內心的焦慮。
她的焦慮,源自于所謂的“35歲現象”導致的職場心態失衡。“35歲現象”,其實是一種“脆弱狀態”,因為某些行業與職業的緣由,一旦過了35歲,脆弱性便會大幅度的增長,導致了心理上脆弱的承受能力減弱。
在該書中,列舉了一個例子:
約翰和喬治這對孿生兄弟,出生于塞浦路斯,都住在大倫敦地區。約翰25年來一直在一家大銀行的人事部門任職,有一份完全可預測的收入,享有福利和帶薪年假,還有因在公司效力25年而被授予的一塊金表。
而喬治是一名出租車司機。運氣好的日子,他能賺幾百英鎊,運氣不好則入不敷出,但是,年復一年,他的平均收入與他哥哥的收入相差無幾。由于收入的起伏性很大,喬治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沒有哥哥的工作穩定。
按常規的思維,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出租司機(自由職業)收入的起伏性大,穩定性低,看起來沒有銀行的白領工作穩定。
但作者卻給出了另一種答案:這就是生活中的核心錯覺,即認為隨機性是有風險的,是一樁壞事,消除隨機性,就可以消除風險。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想盡可能地避免風險和不確定性,尋求穩定,就像公務員。但作者告訴我們,盲目追求所謂的穩定,容易抹殺自身抵抗風險和波動的能力,結果就是在風險來臨時,脆弱無比。
就像之前很火的一個報道:取消路橋收費站后,其中一位大姐振振有詞,“我今年36,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像收費站的收費員這種工作,看著不起眼,薪資也不高,但仍然有很多人,為了這份工作,甘愿花上十幾甚至幾十萬,去走后門,疏通關系,以謀求一職。
這個例子也說明了,坐吃等死的穩定,換來的是行業高危。所有穩定工作都是高風險職業,追求穩定,你只能在穩定中死去。抵御風險的最好的方法,是要將風險前置,讓自己經常暴露在風險中,走出舒適區,提高自己生活的“波動性”,利用“波動性”平衡未知的風險。
03、什麼是杠鈴策略?
“35歲現象”的另一種風險,則是源于變化性強的行業/職業要求,這些行業/職業往往要求員工隨時有放棄原有的工作經驗,轉變固定的思維模式,不斷接受新的挑戰。這無疑對中年以上的員工,無論是在體力還是腦力上,都是一門極大的挑戰與考驗。
比如較為典型的互聯網行業,對從業者年齡的要求較高,一來是由于工作強度高,二來是由于行業更新換代快,差不多工作經驗3~5年就要淘汰一輪。
為了規避風險,書中談到了“杠鈴策略”。
那麼,什麼是杠鈴策略?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個杠鈴的兩端比較重,中間比較輕。杠鈴策略就是對杠鈴的兩端同等重視,而中間可以忽視。也就是說,把絕大部分的資源投入到最安全的領域,而把少量的資源投入到那些損失很小,但是有可能帶來無限收益的事件中。
在杠鈴的兩頭都有所準備,就可以規避滿盤皆輸的風險。例如,我們平時所說的“斜杠”。
一方面,精進當前技能,以便作為安全籃子,另一方面,跨界學習新技能作為杠桿籃子。在工作中,做好本職工作,然后利用業余時間培養愛好和興趣,最終實現華麗轉身。
作者講述了自己小時候的求學經歷。父親對他的唯一要求是“不要被學校開除”。他則運用了一個杠鈴策略,即在學校里只求通過考試,把時間都花在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上,不期望從學校里得到任何東西。
他說:“避免無趣是唯一值得推薦的模式”。總結他的方式,就是不斷試錯。
簡而言之,“杠鈴策略”其實可以理解為“保守+試錯”的組合模式,“試錯”提供其他的“可選擇性”,但前提是保證強單杠,以便獲得“正收益”。
結語
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是不可預測,充滿著不確定性。
《反脆弱》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示是: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學會接受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并主動擁抱變化,不斷地強化我們在不確定性中的應變能力,讓我們在“波動性”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