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肺炎恐慌怎麼辦?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不良心理反應

解夢佬 8 0

昨天,后臺收到這樣一條消息:“KY,我今天覺得嗓子不舒服。我現在喘不上氣,渾身發麻,特別特別難受,馬上要窒息了的感覺。我是心臟病反了還是被病毒感染了?我覺得我快死了真的,我是不

昨天,后臺收到這樣一條消息:

“KY,我今天覺得嗓子不舒服。我現在喘不上氣,渾身發麻,特別特別難受,馬上要窒息了的感覺。我是心臟病反了還是被病毒感染了?我覺得我快死了真的,我是不是應該叫120來接我去醫院……”

我們看到這樣的消息后,懷疑這位朋友是因為極度的焦慮,導致驚恐發作(panicattack)。

驚恐發作是一種突然感到的強烈恐懼,通常持續十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常見的表現包括心悸、出汗、發抖、呼吸急促、身體麻木或感覺有壞事快發生(NIMH, 2016)。

于是我們馬上聯系她,叫她不要去醫院,然后一直陪她聊天安撫她的情緒,同時線上指導她做了一段時間的正念冥想。果然,大約20分鐘后,她表示癥狀消失了大半,已經感覺好了很多。

在當前疫情狀況下,像驚恐發作這樣極端的心理反應雖然比較少見(一般只會發生在原本就有比較高的焦慮問題的人身上),但還有許多不良的心理反應卻更為普遍。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給大家普及一下,在疫情面前,人們會產生哪些不良心理反應,以及如何應對它們。

心理應激和情緒反應

身在抵抗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需要面對一系列特殊的心理應激(psychological stress),包括:

➤害怕自己也被感染

➤過年回不去家,和家人分離

➤高難度的救助工作

➤臨時調動工作地點、臨時換班

➤直面危重病人的痛苦和死亡

(汪萍, 2004)

這些心理應激會帶來一系列的情緒應激反應(emotional stressresponses),讓人變得容易發脾氣、容易激動、煩躁不安、緊張、憂慮,注意力也難以集中。

產生情緒反應的同時,Ta們也可能會有一些身體癥狀,比如暈眩、呼吸不暢、心跳過速、身體顫抖、厭食、入睡困難或突然驚醒,等等。

因為人手不足,ICU醫生都去發熱門診排班。昨天接診的一個病人被確診后,我就不敢回家了,因為感染風險很高,不能連累家人。其實特別擔心,可是有那麼多病人,我們沒有精力關心自己,只是在工作的間隙,不需要集中注意力時,會感到自己手在發抖。

——匿名,女,35歲,某ICU醫生

過勞和精神崩潰

疫病期間,醫護人員長時間參與高強度、高應激的醫護工作,休息嚴重不足,也很可能發生過勞(burnout),情緒、精神和身體都極度疲憊。由于這種疲憊短期內無從緩解,Ta們可能會對當前的救助任務感到憤怒、無力,進而對醫護事業產生倦怠和無意義感(懷疑自己的職業和人生選擇)。

而這些負面情緒,很可能反過來加劇醫護人員在當下的心理應激,甚至導致Ta們精神崩潰(breakdown)——可能表現為大哭、摔砸東西、針對自己或他人的暴力行為等。

同時,醫護人員也需要面對大眾都會遇到的心理挑戰,這部分我們將在后文詳述。

KY溫馨提示時間:醫務人員如何自我調節?

考慮到醫務前線壓力大、時間少,在這里,我們推薦幾個可以隨時隨地使用的心理調節方法。

1. “蝴蝶擁抱”

也被稱為“愛自己的擁抱”(hug of self-love),由創傷工作者Lucy Artigas開創,用于在創傷中自我安撫。

© 2012. Artigas & Jarero. http://www.thestoryelves.com/the-butterfly-hug/

2. 著陸技術(GroundingTechnique)

著陸技術常用來應對激烈的負面情緒。通過檢查自己的觸感、環境,轉移注意力,我們可以從情緒旋渦中回歸此時此地。

*KY已經組建了專業的心理服務團隊,為大家提供免費心理援助,詳情請見文末海報。專業團隊人員均接受定期培訓和專業督導,自2015年起已累計服務超30w人次。

疑病、焦慮和驚恐發作

迅捷的信息傳播,讓人們更了解疫情和肺炎癥狀。可同時,人們也更容易感到焦慮、恐慌,擔心自己會是下一個感染者。

在焦慮中,有些人可能出現“疑病(hypochondria)”癥狀,過分關注自己是否患病。例如,頻繁地測體溫,稍有升高便懷疑自己也感染了,反復地想去醫院檢查。因為疑病而前往醫院檢查,在當前是絕對不理智的行為——不但會搶占醫療資源,影響他人,還容易讓自己陷入交叉感染的風險中。

另外,焦慮情緒往往也會讓人呼吸急促、胸悶、腸胃不適,這些身體反應又和肺炎的某些癥狀描述相似,這讓人們加倍焦慮。

于是,在“疑病-焦慮-身體反應-更焦慮”的負向循環中,人們可能會出現更激烈的應激反應,例如我們前文講到的“驚恐發作”(Panic Attack)。

驚恐發作時,人們會感到身體完全不受控制,覺得自己“好像快死了”,害怕自己得了嚴重的心肺疾病。但實際上,驚恐發作不會帶來生命危險,也不會引發心臟問題(Porter & Kaplan, 2011)。

如果你可能出現驚恐發作現狀,或有其他焦慮癥狀,我們建議你不要去醫院。在疫情蔓延的當口,盲目前往醫院,于人于己都不利。

*我有焦慮癥狀,如何緩解?

1. 平緩呼吸法

平緩呼吸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剛開始,你可能會覺得深呼吸有些難,但多試幾次就能夠掌握。

2.挑戰引發焦慮的念頭

同情疲勞和次級創傷

說實話,我覺得自己有點看累了。比如和家人一起看新聞發布會時,我能感到自己心不在焉。看到捐款信息,也不像原來那樣積極轉發;看到自己朋友圈全是疫情相關信息,感覺很煩躁。

——CZ,男,32歲,現居江蘇南京

從年前到現在,我們時刻關注疫情,情緒不自覺地卷入。但漸漸地,在忍不住刷消息的同時,我們開始莫名感到厭煩,不想參與轉發或探討。

這時,我們可能會自責:那麼多人在為抗擊疫情努力,我卻不愿再關心,我是不是太冷漠了?

其實,這不是冷漠,只是我們陷入了“同情疲勞(compassion fatigue)”。

同情疲勞也被稱為“次級創傷(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是指由于在短時間內,高強度地接觸不幸的訊息,而產生壓力、冷漠、憤怒的心理狀況。

它就像大腦的一項保護機制,在情緒耗竭時提醒我們:你累了,是時候休息一下、照顧自己的情緒了。

所以,如果覺察到自己無法負荷更多信息,你需要放下手機,主動隔絕疫情信息。如果無法放下手機,你可以只關注某一個可信的消息源,直到情緒恢復平穩。

同時,你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進行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關照自己的情緒。要記得,只有先照顧好自己,才會有余力關照他人。

面對疫情,很多人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多做一些。但其實,應對疫情是一場團隊協作,前線的醫護人員用他們的專業技術應對困境,而我們照顧好自己,與身邊人彼此關懷、互相支持,也是盡到自身的責任。

疫情發生后,我們還需要面對一種常見的負面心理狀態——“幸存者內疚(survivor guilt)”。

幸存者內疚是指,一個人認為從創傷事件中幸存的自己是有過錯的。我們因為自己幸存而感到困惑和內疚,甚至寧愿自己也遭遇不幸。

英國心理學家Stephen Joseph認為,產生幸存者內疚主要有三個原因:

a. 別人面臨生命危險,而自己平安無事;

b. 覺得自己沒能做到某些事情,比如看到那麼多人生命受到威脅,自己卻無能為力;

c. 曾經做過某些事,比如離開疫區,擔心自己傳染他人,或覺得自己“遺棄”了家鄉的人。

References:

Artigas, L. & Jarero, I. (2012). TheButterfly Hug. In M. Luber (Ed.), Implementing EMDR Early Mental HealthInterventions for Man-Made and Natural Catastrophes: Models, Scripted Protocolsand Summary Sheets

Figley, C. R. (1995). Compassion fatigueas 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 overview. Compassion Fatigue.

Maguen, S., &Litz, B. (2016). MoralInjury in the Context of War as Defined By The VA

NIMH.(2016). Anxiety Disorders.

Porter, R. S., & Kaplan, J. L.(2011). The Merck manu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Merck Sharp& Dohme Corp..

Somerset and Avon Rape and Sexual AbuseSupport (SARSAS). (2017). Self Help Guide. SARSAS.org.

Smith, M., Segal, M., & Segal, J.(2016). How to stop worry.Helpguide, collaborate with Harvard HealthPublication.

艾德蒙·伯恩 (2009). 心理醫生為什麼沒有告訴我.(鄒枝玲 等譯).重慶大學出版社.

汪萍. (2004).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臨床護理與心理干預. 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