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接納不夠好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自信

解夢佬 4 0

由于在關系中缺乏一定的安全感,那麼在承擔責任時,可能就會多做或少做一些事情。但關系終究還是會受到傷害。他和女友的關系來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挽救的動力促使他于是走進了咨詢室。他傷

由于在關系中缺乏一定的安全感,那麼在承擔責任時,可能就會多做或少做一些事情。但關系終究還是會受到傷害。

他和女友的關系來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挽救的動力促使他于是走進了咨詢室。

他傷心的詢問咨詢師:“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其實咨詢師知道他想問的是:“是哪里我少做了什麼,使這段感情變質。”原來,他一直都在責怪自己的漩渦中苦苦掙扎。

聽到他的訴說,咨詢師安撫著回應:“你可以停止責怪自己嗎?你的問題不在于你少做了,而是做的太多。

從小,他爸媽開始吵架時,爸爸就會責怪媽媽:“要不是看你條件好,我怎麼會娶你?”后來爸爸有了外遇,想離婚,但媽媽死活不同意。因為媽媽認為離婚會使家庭破碎,她不想擁有和面對的一個不完整的家庭。

媽媽寧可抱著一個內在已支離破碎的婚姻,也不肯放手。

當別人對你予取予求,你的感受是什麼?

“那也沒什麼。”

“我還可以承受。”

“我的意志力很強。”

“我的承受力很好。”

如果你的回答屬于這一類型,那麼,其實你并沒有回答出要點。因為,那是你說服自己的方法。

我換一個問法:“如果今天你看到A對B予取予求,而B是你重要的家人,你的感受是什麼?”

如果你的答案是充滿憐憫、惻隱之心,還有生氣或憤恨,那麼,我想問你,你怎麼沒想過要這樣憐惜自己呢?

憐惜自己,不代表軟弱。因為,不懂拒絕地付出,一個人只會被掏空。而被掏空之余,只能眼巴巴期待著對方可能愛你。只可惜,對方不但不會愛你,甚至還看不見你。

為什麼我們總要換個角度才能看見自己?

這個答案其實很多人都一樣,因為你不習慣看見自己的需求。

通常當一個人把自己的需求縮到極小時,就很容易讓對方對你頤指氣使。親密關系是公平的,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當你愈怯懦,對方就愈跋扈”“當你愈紳士,對方就愈無奈”,這不一定是個定律。

但如果你遇到對愛沒安全感,對自我也感到破碎的另一半,那麼就很容易被予取予求,要求無上限。甚至當你已經付出全部時,還會被對方挑剔做得不夠好;而當你讓出自己的一切時,對方卻可能覺得這原本就是應該的。

就是這一句“應該”,你需要劃出自己的底線。劃出底線不代表你能力不夠、承受力不足,或挫折容忍力不夠,而是你找回自尊心,讓對方有機會尊重你的感受的表現。

在親密關系中,當你不習慣看見自己的需求,當你不習慣提出自己的需求時,對方就容易忽視你的需求,而且對方最擅長脫口而出的說辭是:

“你又沒有說,我怎麼知道!”

“你什麼時候有這種想法了?你不是沒有意見嗎?”

“你不是說‘我說了算’嗎,現在你反悔了?”

于是,你更不開口提到自己的需求,因為你覺得承認自己有需求,就好像讓對方說中了,或看穿了。

但這是親密關系,不是商場的對價關系。如果你提到自己的需求,還要擔心對方鄙視你、嫌棄你或羞辱你,那麼這樣的情感關系或許不該繼續。

我們每個人的心情和感受都有它必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當我們過去在意他人的評價時,就很容易被被人牽制且控制,進而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想法和評價里。

但如果我們過去忽略,就容易否定自己的感受,否定身邊也有相同心情的人,甚至否定自己有這樣的感覺,然后使自己陷入這個怪圈,跳脫不出來。

如果你現在身為父母,那麼最先要做的事是從自己開始,將屬于自己的感受找回來,無論是不好的、骯臟的、壞的、不被允許的,我們都要相信,那就是我們,也請跟這個部分的自己說:“我接受你,無論你是怎樣的,我都接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