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疑我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不是心理問題

解夢佬 6 0

這些天,我一直懷疑我得了新型肺炎,在除夕和大年初三這2天,還得到了發熱37.3°、胸悶、憋氣等病癥的驗證,我非常焦慮和擔心,怕萬一不幸真被傳染了,我再傳染給我年幼的孩子和年長得

這些天,我一直懷疑我得了新型肺炎,在除夕和大年初三這2天,還得到了發熱37.3°、胸悶、憋氣等病癥的驗證,我非常焦慮和擔心,怕萬一不幸真被傳染了,我再傳染給我年幼的孩子和年長得婆婆怎麼辦?

所以,那幾天哪怕在家我也是帶著口罩,要求孩子別靠近我。可是我非常明確自己沒有流行病學史(從未到過湖北疫區,也從未接觸湖北疫區過來的人員),同時我也很注意個人防護,盡量減少了不必要的出門,從21號下午開始只要出門就一直戴口罩,外出歸來勤洗手,所以我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微乎其微,可我為什麼還會產生如此強烈的自我懷疑呢?

我相信和我一樣的人不在少數,否則新聞不會出現患者扎堆上醫院,嚴重擠占新型冠狀肺炎重癥患者醫療資源,增加交叉感染風險的報道,以及后來發出互聯網醫院會診、輕癥患者在家自行隔離等的號召。

我一個沒有流行病學史的人尚且能產生如此重的染病懷疑,那些真的有流行病學史的人,在醫學觀察解除之前豈不有更嚴重的懷疑,本文意在通過自我案例分析,客觀科學地解除非常時期個人的染病懷疑焦慮,重獲身心自在輕松。

1.個人疑病經歷過程記錄

20號晚上,鐘南山院士公開確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肯定會人傳人,號召大家勤洗手、出門戴口罩。

21號一大早,我上班前,挨個去小區樓底下的所有藥店問還有沒有口罩賣,結果口罩全賣空了,我買不到口罩,我有點焦慮擔心。

22號晚飯時間,大姐給我打電話,說大哥住院了,我一開始以為大哥又打架斗毆之類的被人打傷住院了呢,細聽之下才明白是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在縣醫院隔離治療了,好在是虛驚一場,當晚大哥就被確診是甲型流感,第二天就出院了。

23號晚上,武漢宣布封城,隨后湖北多個城市宣布封城。

24號,接連幾天在家吃了好多上火熱氣的零食堅果,我口腔潰瘍了。除夕中午我覺得自己胸口悶,氣不順,拿溫度計一量,37.3°,我第一次出現發熱、胸悶、憋氣等病癥,開始懷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25號、26號,我刻意減少熱氣上火零食堅果的食用,在家大量喝水,不熬夜刷手機,保證充足的睡眠,白天放下手機,嘗試給孩子的繪本剪輯音頻自制點讀包(一種按照后就能用筆點讀的網絡工具),不舒服的癥狀很快消失了。

27號,大年初三,新聞開始報道無癥狀新型冠狀病毒攜帶者的存在,我第二次出現發熱、胸悶、憋氣等病癥,測體溫是37.2°,我再次懷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當天晚上兒子上火嚴重,口腔莫名起了一個大泡,當時還不到晚上8點,想著帶兒子去社康中心看看,結果跑了2家社康都關門了。于是決定去不遠的寶安中心醫院看看,到了醫院,醫生給所有人測體溫,問是否有流行病學史,確認都沒問題后才指引去看兒科急診。

直到這次去過醫院,量過體溫,我才漸漸安心,深信自己一定沒得新型冠狀肺炎,不應該總是疑病焦慮,這樣不但增加自己的思想心理負擔,還增加醫院醫護人員的檢測排查負擔,也是這個時候產生了要把自己疑病經歷記錄分享并分析解釋的想法。

2.疑病原因分析解釋

我是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的,知道很多心理暗示的實驗案例:

囚徒放血實驗

某教授對死囚犯宣布要將他處以極刑,方法是割開他的手腕,讓鮮血滴盡而死。接著試驗者把囚犯的眼睛蒙住,雙手反綁到背后,用手術刀劃了他的手腕一下,實際并未割破,然后用一盆水滴到桶里的聲音來模仿血滴下來的聲音。

死囚犯以為是自己的血不斷的滴出,沒過多久,他就在這巨大的恐懼中死亡了,而實際上他一滴血也沒流出。

他的身體是嚇死的還是流血過多死的?事后對他身體的檢查發現,身體的所有反映居然與大量失血的癥狀一樣!

也就是說,他的意識相信自己正在流血,進而使身體產生了失血過多的反映。這個試驗揭示心態影響生理,內心的恐懼才是自己最可怕的敵人。

羅森塔爾效應

也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7項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后,羅森塔爾以贊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并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后,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跡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欲旺盛,更樂于和別人打交道。

實際上是羅森塔爾的“權威性謊言”發揮了作用。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能力的評價,而老師又將自己的這一心理活動通過自己的情感、語言和行為傳染給學生,使學生變得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安慰劑效應

又名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癥狀得到舒緩的現象,這個舒緩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藥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對康復的期望引起的,使用安慰劑時容易出現相應的心理和生理效應的人,被稱為安慰劑反應者。

這種人的人格特點是:好與交往、有依賴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好注意自身的各種生理變化和不適感、有疑病傾向和神經質等,都是心理暗示給行為造成的影響。于是我嘗試進行自我分析,找到我疑病恐冠的現實原因:

首先是自我認識,我認識到我就是一個敏感多慮易自我暗示的人,尤其是在結婚生孩子之后,這種敏感多慮更加明顯,比如我生完孩子后一度懷疑自己子宮脫垂,直到醫生確認我一切正常,也曾一直懷疑寶寶髖關節脫臼,會一直留意孩子腿紋是否對稱,每次孩子體檢都要讓醫生重點關注,直到孩子學會走路會跑能跳才徹底放心,還曾因為工作壓力大,一度產生胸口疼的軀體反應,害怕胸疼腦卒猝死,去醫院掛了胸疼急診科拍了胸片確認沒事了才漸漸好轉。

所以疫情爆發以來,每日更新的新聞事件和身邊突發事件都對我產生了極大的暗示性,這個具體體現在武漢封城和大哥疑似住院等事件,讓我覺得疫情越發嚴重,所以除夕中午發生第一次出現發熱37.3°、胸悶、憋氣等病癥,而初三無癥狀新型冠狀病毒攜帶者的存在的報道,我開始擔心自己春節少有的幾次出門會不會接觸了無癥狀病毒攜帶者被傳染了,所以又出現了第二次的發熱37.2°、胸悶、憋氣等病癥。

2次發熱、胸悶、不適感較重的那2天,我恰好都沒好好休息,熬夜刷劇,同時吃了大量上火熱氣的零食堅果,導致了口腔潰瘍,口腔發炎會導致發燒,我猜想這也是發熱的真實原因,后來馬上多睡覺休息,大量飲水,癥狀很快得到緩解。

3.如何改變疑病狀態

❶確認自己是不是易受暗示的人

可以像我一樣想想自己過往有沒有易受暗示的現實例子。如果確認自己是易受暗示的人,當再有發熱、胸悶、不適感,又懷疑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時,明確告知自己這是自我暗示的結果,自己沒有感染。然后再反思自己的飲食睡眠方面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及時改進,快速消除不舒服的癥狀。逐漸鞏固這種我沒被感染,我是健康的思想念頭,慢慢地疑病焦慮會大大減輕。

❷轉變關注焦點

新聞沒必要總是刷新,尤其發現新聞對自己有影響的時候,刷不動了就及時停止去做點其他事情,刷一部制作精良評分高的電視劇。

網上的搞笑段子圖片,例如:終于到了啥也不干在家躺著就能給社會做貢獻的時候初五,天氣:陰,我躺在床上情緒失控15次,心臟跳動2681次,眼睛眨了588次,我實在想不通哪個沙雕為什麼要吃蝙蝠?他想飛嗎?

等其實也是焦點轉移的方法。焦點一轉移,人一忙碌起來,人自然就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疑病焦慮了。

❸保持客觀理性

病毒不會無端從湖北飄來感染你,一定是有載體才能實現傳染,所以沒有近距離接觸病毒攜帶者,做到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基本不會被感染。即使感染了,體質免疫力好的人是能夠自我愈,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是健康的。

❹感覺心理壓力大的時候,及時和家人朋友傾訴溝通

排解那些不良的情緒,減少不良的心理暗示,多獲取正面積極的心理暗示,同時網上的公益心理平臺也能提供緩解壓力情緒釋放的專業方法和知識,適當關注和應用可以減輕焦慮,恢復內在平靜。

附網友無聊減壓圖片2張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