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了。現在這個形勢,很多面對面的心理咨詢都只能停下來,轉成網上的視頻見面。但是咨詢關系跟網上開個工作會議不一樣,除了技術層面的保障之外,還有一些特別的設置,需要在未來一步一步
復工了。現在這個形勢,很多面對面的心理咨詢都只能停下來,轉成網上的視頻見面。但是咨詢關系跟網上開個工作會議不一樣,除了技術層面的保障之外,還有一些特別的設置,需要在未來一步一步建立和完善。今天我想先談一個具體問題:
和家人住在一起的來訪者,如果只能在家做咨詢,如何保證空間的獨立性?
我問了一圈,發現這種情況還不少。有咨詢師吐槽,有一次他和來訪者視頻咨詢,做到一半,來訪者突然說:「我老公回來了。」啪,就掛了。
?????
跟這個類似的,還有在咨詢前一秒才發來:「今天我父母在家,不方便……」,預約下次的咨詢卻定不下時間:「不知道家里人什麼時候出門」,都是瞞著家人來求助的。有一位同事還遇到過更狗血的劇情,她有一個咨詢做到一半的時候,來訪者家人推開門湊到屏幕前:「你跟誰聊天呢?」她一看來訪者的神色,就覺得自己最好別回答。可是不回答,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來訪者說謊麼?
太尬了。
有的來訪者不想讓家人知道,就去咖啡館或者公園,講話大聲一點都怕被別人聽見,更不用說投入到此時此地了。種種不方便,一次兩次還可以忍,這樣的次數一多,咨詢師也很困擾:你臨到咨詢前通知我家里有人,需要改期,我答不答應?總答應,設置就壞了。不答應,來訪者又可能脫落。
所以這種情況,還是有必要認真處理一下。
面對面的咨詢有一點好,就是由咨詢師提供穩定的空間。最起碼,是一間安靜的屋子,沒有人闖入,不用擔心隱私,你的家人也不會在咨詢室門外偷聽你說什麼。你知道這對咨詢體驗多重要,但是來訪者不需要操心。這樣做不做咨詢就是他一個人的事了,出錢出時間就好,不需要提供別的。
但是做網絡視頻咨詢,來訪者就要提供場地。
有人覺得場地還不好辦,又不用什麼特別的布置,隨便找個會議室,門一關就做了。但現實點說,有多少人可以找到一個地方,在每周固定的時段,能夠保證這里只有自己一個人?想說就說,想哭就哭,不會受到任何人的打擾?一次兩次好辦,想要一直找到這種地方,恐怕也不容易。
所以,大多數人都在家里做咨詢。
但只要家里還有別人,咨詢就和家人發生了聯系。咨訪雙方現在都還沒有嚴肅對待這個問題。來訪者心里馬馬虎虎想一想,覺得「家里應該還好」:反正把門關上就好,反正家里人多數時候也不管自己在做什麼,反正他們經常不在家……總而言之,雖然不能完全保證獨立性,問題不大。
可是問題不大,不等于這個設置足夠安全。
這就是為什麼,我建議所有平時做面對面咨詢的同行,在這段特殊時期轉成網上的咨詢以后,務必要和在家里視頻的來訪者討論這個問題:
「你家人知道你正在做咨詢嗎?他們可以幫你一起保護這個咨詢的空間不受干擾嗎?」
把它作為初始訪談的常規議題,多花點時間確認,很有必要。畢竟你把咨詢做進了別人的地盤,那里發生的一切變量,都跟你的工作有關。
作為咨詢師,你「進」來訪者的家里咨詢,你就要時刻記住那里還有別的主人。就算來訪者保證:「跟他們沒關系」,你仍然要從專業的角度考慮:為什麼來訪者不去面對家人潛在的影響?也許來訪者只是懶得解釋,覺得太復雜沒必要,也許來訪者覺得和家人說這個有點別扭,也可能他說過但是得不到理解,或者覺得這事不重要,畢竟也沒做什麼虧心事……但咨詢師要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有人在你工作的時候,隨時有權(哪怕事實上沒有,但仍然有這種可能)干擾你們的工作空間。而這個人直到現在,都不知道你的存在。
大風起于青萍之末。文章開頭說的種種尷尬,往往就從這里埋下了種子。在我采訪的咨詢師里,好幾個人都提到,來訪者的家庭起居影響到了咨詢關系的穩定。有些長程咨詢,因為家庭成員的變化不得不暫時中止。就在最近,還有些來訪者不得不推遲網絡咨詢的預約(因為疫情期間家人不出門)。
讓我說得再直接一點吧——
如果來訪者和家人住一起,又只能在家里做咨詢,其實就不存在純粹意義上的「個體咨詢」了。這是所有咨詢師和來訪者都只能面對的現實。
聽起來不太爽,但沒法不承認。
承認之后,作為家庭咨詢師,我想分享一些經驗,希望對于做個體咨詢的同行也有幫助。我們做家庭咨詢的,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年了。從第一次來訪開始,一見就是一家人,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對怎樣「爭取家人配合」有一些心得。
1,最簡單的一步,把需求說出來。
如果只是個體咨詢,不妨請來訪者直接告訴家人:我每周這個時段有重要的視頻談話,就在這個房間。需要你們支持:我關著門,誰都別進來。
這是最核心的信息:我現在在做什麼,需要你們怎麼做。信息要盡量清楚和簡潔。如果再加一句,那就是:「你們的支持對我很重要,拜托了!」
2,更具體地解釋。
有時候,說出上面的話就夠了。不必再向家人解釋什麼是心理咨詢,咨詢師是誰,以及為什麼當初我會去預約心理咨詢。一旦他們理解這是你個人的事情,只需要他們做好配合的角色,他們就可以照辦。這是家庭邊界相對正常的情況。
但也有家人不配合的情況。非但不配合,反而還要干涉你:「什麼談話,這麼神秘?」「為什麼不能讓我們聽啊?」(所以來訪者從一開始才不想讓他們知道)。這時候就要更開誠布公的溝通,讓家人理解來訪者在做什麼,怎麼做。
話又說回來,心理咨詢比較小眾,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正確認識。有人覺得接受咨詢的人都有病(你又沒病,做那個干啥),有人覺得咨詢在騙人,還有人擔心做咨詢會讓你越來越不接地氣,對家人的脾氣越來越差……這些誤解以前可以置之不理,現在不得不認真面對了,為了取得支持。
3,考慮家庭會談的可能性。
必要的時候,咨詢師可以安排一次跟來訪者家人的會談。直接請全家人坐到屏幕前,讓他們認識你,了解你的資歷和訓練,你的工作具體在做什麼事,你會用怎樣的方法幫助當事人,可能帶來哪些改變。讓他們理解這是為了幫助他們家更好。有些話來訪者自己說可能沒用,你說會更有說服力。
你可以問問不同家庭成員對咨詢效果的期待,對咨詢有哪些擔心,澄清一些誤解(不,咨詢不會讓你的孩子變得更暴躁,它是會鼓勵情緒的表達,但最終的方向會幫助他的情緒更健康,更成熟,更適應社會。)你要了解不同的家庭成員希望看到的變化是什麼,哪些話題他們不希望在咨詢里碰觸。這是家庭咨詢的技術,叫做「多邊結盟」。你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就要同時照顧更多人的利益。
家庭會談不等于「給全家人做咨詢」,而是通過和一家的溝通,為「單個人的咨詢」創造更好的條件。來訪者可以用這樣的話邀請家庭成員:
「這是我給自己做的咨詢,需要你們支持,所以咨詢師想請你們一起來討論一下,把這個咨詢的好處和風險講清楚。這樣你們也可以更放心。」
通過家庭會談的過程,咨詢師往往也能獲得更直觀的家庭關系信息,有利于咨詢進展。
4,不要假裝家人不存在。
正式咨詢的時候,每次連線成功,咨詢師都可以花一兩分鐘確認一下現場:你是在家里嗎?家里還有其他人嗎?門有沒有關好?他們知道你在做咨詢嗎?會不會這段時間有什麼事打斷你(尤其是有小孩)?需要再準備得充分一點嗎?
家人就在「咨詢室」附近,具有潛在影響這個咨詢的可能性。那不如明確地承認他們存在,你和來訪者都會在這個空間體驗到更多的穩定感。
5,創造性地利用家庭。
無論如何,「家庭成員近在咫尺」這個事實本身,一定會對咨詢造成影響。與其否認,不如從中發掘一些可利用的價值。——比如,這樣就可以即時獲得家庭成員的反饋。這一點怎麼用,取決于具體的流派。也許是時候開發一些新技術了。
(獲得家庭成員反饋的干預應用一例:《心理干預的經濟學丨反饋實驗006》,第3個干預)
另一方面,假設家庭成員偶爾感受到他們參與到咨詢里,對咨詢有推動作用,他們對咨詢的態度很可能會更正向。這是一個良性的正反饋循環。
6,承認現實條件的制約。
盡管解釋了這麼多,可能還會有來訪者覺得不服氣:「咨詢本來是我一個人的事,干嘛要扯上家人?為什麼不能我自己說了算?」如果你不得不在家里做咨詢,同時還相信自己應該一個人說了算,那你可能是沒法面對這樣一個現實:
「現階段,我還沒有足夠多的資源,我在有些方面不得不忍受家人對我的限制。」
(畢竟,「搬出去住」大法,解決一切煩惱。)
很無奈,很失望,但這就是現實。在現實面前的無力感,是可以拿出來和咨詢師討論的。
7,警惕與來訪者的「共謀」。
有經驗的咨詢師都知道,咨詢關系的重要議題,往往在建立設置最初就有所顯現。假如你的來訪者始終沒辦法和家人取得合作,預示著這可能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需要在咨詢里解決。當然,要有合適的時機。不一定非要來訪者馬上面對,但咨詢師要心里有數,不要對問題視而不見。
「假如跟家人提起咨詢讓你感覺到有壓力,可以暫時不做。但我希望和你討論一下這件事給你的壓力本身,你覺得可以嗎?在你準備好的時候。」
有時咨詢師會出于照顧來訪者,或是怕麻煩,或是太想留住這段咨詢,輕易接受了來訪者的一些特殊設置。這就意味著認同了來訪者的某些假設:「他的家人就是沒法溝通」,「她只能背著老公做咨詢」,「他不能大聲說話,因為父母就躲在門外」。網絡視頻咨詢尤其可能制造這樣的復雜性。一定程度上的妥協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面退讓。至少讓這些議題可以說出來,被看到。否則不但會影響咨詢關系的穩定性,咨詢師也在暗暗地與來訪者「共謀」,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我同意,你們家的情況太難搞了,我們最好別碰它了。」
8,妥協的底線。
說到對設置的妥協,從家庭咨詢的經驗來講,有一條底線,就是不能和來訪者一起說謊。有的來訪者為了應付家人,要你偽裝成他的同事、朋友,有的希望你用權威的身份幫他影響家人。還有來訪者要你一起圓謊,換取家人對咨詢的合作(比如,謊稱咨詢「不收費」)。這時候堅決不能松口。
實事求是,直面問題,這是咨詢應有的態度。否則一方面會讓咨詢關系變質,另一方面還可能影響到咨詢師的職業生涯,產生倫理和法律風險。
以上說的,也都是一些可能性的探討。說到底,網絡視頻咨詢是一種新生事物,我們對它的理解還不充分。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有些來訪者會說:我就是只能瞞著家人做咨詢,就必須承受他們時不時的干擾,這就是條件,我也不接受討論。假如你非要我討論,那我不來了。——這種情況大概也會有,我接觸的咨詢師里,有人覺得也可以接這種咨詢。他們對網絡設置下的不穩定性有更高的耐受力,更多的處理技巧。也好,只要心里有數,咨詢師做到什麼程度,可以有自己的定位和邊界。
拋磚引玉吧。大家做網絡視頻咨詢的過程中,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感謝以下咨詢師對這篇文章做出的貢獻:劉丹、趙麗珠、張春、葉茂盛、邢學瑋、何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