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要“說好不哭”,但談戀愛不就得哭嗎!

解夢佬 11 0

眾所周知,周杰倫發新歌了,《說好不哭》。雖說又是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但看MV我總有點出戲,周杰倫跟陳信宏倆人加起來快一百歲了,咋還搞這些青春純情呢……故事大概就是一個女

眾所周知,周杰倫發新歌了,《說好不哭》。

雖說又是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但看MV我總有點出戲,周杰倫跟陳信宏倆人加起來快一百歲了,咋還搞這些青春純情呢……

故事大概就是一個女孩為了男孩的夢想,幫男孩報名國外的攝影學院,主動放手這段感情。分別的那一天,女孩欲言又止,最終只是目送男孩離開。

然后女孩繼續回到發傳單的生活,沒有抱怨,沒有責怪。終于有一天男孩回來,兩人在街口相遇相擁,happy ending。

“說好不哭”,顧名思義也就是一對愛人在分手時相約各自努力生活,都別哭。彼此成全,默契且灑脫。

但我們想悄悄地唱個反調。

親密關系畢竟不是件小事,總是教大家“不哭”,萬一帶壞小朋友怎麼辦……

對處于一段親密關系中的人來說,“哭”是一種異常重要的能力。“哭”可以成為關系的紐帶,拉近兩個人心貼心的距離,將矛盾轉化為依戀和支持。

談戀愛哎,該哭不就得哭麼,不哭怎麼行。

下面我們總結了一下,在一段親密關系中,“哭”能夠帶來的4種神奇的力量——

給予反饋、表達情緒、自我安撫、接受情緒。

1. 給予反饋丨哭是一個渴望社會支持的信號

“有次我一個人騎車摔了,很疼,我吸口氣就繼續上路了。但是他在的時候,我好像就很容易因為小傷而哭。”

這其實是一個“哭給誰看”的問題,換句話說,“哭”的一個重要用途,就是給別人看。

研究證明,人們更愿意幫助哭泣的人。小寶寶用啼哭獲取父母的關注、擁抱和關愛。我們也只會在可以依戀的人在場時,才會用哭泣換取關注。

哭是一種“交流方式”,它可以促進人際關系和人際互動,傳達著我們希望獲得支持的心情。在一方遇到挫折時,TA的哭意味著想得到另一半的安慰;在雙方產生矛盾時,TA的哭意味著想讓你哄哄TA,支持TA,給TA溫暖和安全感。

此外,在親密關系中,哭泣是示弱行為,意味著自愿將權力交給對方,選擇展示自己柔弱無助的一面,它更有效地傳達著自己“無威脅、可親近”的信號,也更易于另一半接近你,給你支持。

可如果你想哭卻又憋著不哭?那似乎就可以理解為:你將自己身體原本需要的社會支持,全部自己消化了。

對自己的情緒來說,憋著很可能是一種更大的負擔。

2. 表達情緒丨“哭”更易于傳達你的喜怒哀樂

人對哭泣有著天然的敏感。

當我們判斷別人的情緒時,相比于“快樂”和“無情緒”,我們對悲傷情緒的判斷會更加準確且快速,也更容易捕捉到一雙含著淚的眼睛。

作為一種難以控制的生理反應,悲傷時的哭泣是最不容易被誤解的情緒之一。

同樣是愛人的一句話“我是在為你考慮”,大聲吼出來和哭著哽咽著說出來出來,后者更能讓人體會到那種“TA想為你好卻不被理解”的委屈。

3. 自我安撫丨流眼淚有助于穩定情緒

哭的最后一個作用,是自我安撫。當沒人能給你有效的安撫,自己安撫自己就更為重要。

心理學家指出,這種安撫效果可能與內啡肽有關——無論是肢體上的接觸和撫摸,還是洗澡時水流過的感覺,皮膚上輕柔的觸感會促進大腦內啡肽的釋放,內啡肽可以促進情緒釋放、獲得撫慰感。

哭泣時,眼淚劃過臉頰的輕柔的撫觸感像一只無形安撫你的手,緩解著我們的情緒。流眼淚是一次安靜地“自我擁抱”,自己舔著傷口平靜下來,重新審視遇到的問題。

難過就哭吧,在獲得他人的安慰前,先自己安慰自己。

4. 接受情緒丨“哭”能夠幫助情緒傳染與共情

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面對一張帶有眼淚的面孔,相比于一張比不帶眼淚的面孔,眼淚讓觀察者與哭泣者的距離更近。

聽到哭泣時,我們丘腦扣帶回環路被激活,與共情、動機、社會依戀等認知活動相關的腦區也活躍起來。我們會更容易與對方共情——也就是基于對他人情緒狀態的理解、并產生與他人當時體驗到的、或將會體驗到的感受相類似的情緒情感反應。

親密關系中,哭泣的力量是會傳染的,它能讓我們更真切地體驗到彼此的情緒,能夠真正的充分理解對方,到達“共情”。

記得在YouTube上看過一個“模范分手”的視頻,視頻的主角是坐擁百萬粉絲的Liza Koshy和David Dobrik,他們曾擁有無數網友眼中最可愛的感情,但最終還是走向分離。

在記錄分手的視頻里,兩個人起初開玩笑般互懟了兩句,隨后視頻中斷重新錄制,重新出場的二人眼眶微紅,看起來像是哭過,他們細數彼此由于太忙而產生的距離感,認為這樣帶有隔閡的戀愛不是戀愛應該有的樣子。

然后,他們互相夸獎對方“善良有趣”和“值得依靠”,最后互相寫了一封信,理性克制而又充滿對彼此的喜歡——在分手中,哭也能夠讓雙方放下矛盾和其他,專心地關心眼前還在深愛或者曾經深愛的人。哭過后,對方便更容易接收到到你的心意,你也算是給自己一個沒有遺憾的交代。

這種一起哭過的分手,更像是一種真正坦誠地、別無顧忌地、不留遺憾地分手。

我們其實也清楚,很多人不喜歡哭,因為總會覺得親密關系中哭出來“丟臉”,“先哭的就輸了”。

但怎麼說呢,根據經驗,常年憋著不哭的朋友們,往往并不能暴露問題,也不能解決問題,最終憋壞的還是他們自己,傷一百,自損一千……所以該哭還是要哭的,大哭一通,在情緒上能給你帶來的力量,也許比感情帶來的痛苦要強大的多。

如果你處在一段正常的親密關系,還是盡量不要一起“說好不哭”吧。

好啦,反調唱完了!我去繼續聽杰倫小公主的新歌了!(真香)

參考文獻

李想, 鄭涌, 孟憲鑫, 李鵬, & 李紅. (2013). 成人對嬰兒哭聲的反應及其腦機制.心理科學進展,21(10), 1770-1779.

孫俊才, 石榮, & SUN Juncai1, SHI Rong2. (2017). 哭泣表情面孔的注意偏向:眼動的證據. 心理學報, 49(02), 155-163.

左世江[1], 王芳[1], 石霞飛[1], & 張嘯[1]. (2014). 簡單情緒感染及其研究困境.心理科學進展,22(5), 791-801.

Bellieni, & C., V. . (2017).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weeping.New Ideas in Psychology, S0732118X15300167.

Gračanin, A., Krahmer, E., Rinck, M., & Vingerhoets, A. (2018). The Effects of Tears on Approach–Avoidance Tendencies in Observer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16(3), 1474704918791058.

Hill, Fitzgibbon, Arnold, Rinehart, Fitzgerald, & Enticott. (2013). Modulation of putative mirror neuron activity by both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valenced affective stimuli: A TMS study.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49, 116-123.

夏獺✑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