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無法離開錯誤的ta,是因為你不愿誠實地看見自己。|情緒誠實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前幾天在后臺看到一則粉絲留言,留言者正深陷一段對自己不好的關系,但是始終放不下,無法下定
原標題:你無法離開錯誤的ta,是因為你不愿誠實地看見自己。| 情緒誠實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
前幾天在后臺看到一則粉絲留言,留言者正深陷一段對自己不好的關系,但是始終放不下,無法下定離開的決心。
“……有時明明覺得他太過分了,這次一定要和他好好談談,但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最后還是我遷就他的想法;平時兩個人在一起,我也盡可能表現出開心的一面,不想破壞氣氛……我該拿這段關系怎麼辦呢?內心隱隱約約覺得,可能和他不會長期走下去,但我也做不到下定決心離開他。”
在讀這則留言的時候,我留意到,這位粉絲在她的親密關系中有很多情緒。但她沒有直接向伴侶表達出這些情緒。甚至,她的行動和心愿是錯位的 ,內心雖然對關系、對伴侶有很多不滿和憤怒,但行動上總是在苦苦維系著關系。
這種錯位的根源,是對自身情緒的不誠實。今天的文章,將從情緒的現實功能出發,來聊聊我們為什麼需要覺察和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
情緒(emotion)——無論是那些正向的、積極的情緒,還是負向的、消極的情緒,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這種重要性不僅局限于心理層面。
情緒是有其現實功能的;簡單來說,你在現實中碰到的許多問題,比如為一些關系困擾,原本都是可以通過自身情緒的引領自然解決的。
情緒的現實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通過表達情緒,實現自我調節
當我們能夠覺察自己真實的、深層的情緒,并把這些情緒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時,我們其實是在進行自我調節,釋放相對高昂或低落的情緒反應,最終回歸平衡、平靜的狀態。情緒的自我調節功能讓我們以健康的方式應對外部刺激引發的情緒波動。
2. 幫助我們在關系中理解彼此
我們都渴望與他人之間產生深度的、有意義的聯結,而這種聯結發生的前提之一,是我們能夠懂得彼此真實的感受。
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情緒信號的交換為我們提供了理解彼此的機會。比如,當我們與朋友之間發生了誤會,朋友的言語、表情和肢體動作,都在向我們表達ta的失望和憤怒。我們在接收到這些情緒信號后,可能也會為這番誤會感到難過,會選擇回應對方,澄清誤會,向朋友傳遞我們對這段關系的重視。
3. 驅動我們做出對自己有益的行為選擇
情緒會驅動我們采取行動,幫助我們做出有益的選擇。比如,在工作中需要談判、演講前,我們可能會感到焦慮,但這種焦慮也會驅動我們去努力做準備;當我們想到即將與某人分別、感到悲傷時,我們可能會注意要多花些時間和ta相處。
*值得一提的是,情緒的一種重要功能,是引領和幫助我們離開那些不利于我們的處境。當我們感到恐懼或不安,這些情緒可能是在提醒我們,附近有危機,我們最好離開當前的環境。當一個人對我們不好時,持續的痛苦最終讓我們做出離開的決定。
不幸的是,對于一些人來說,ta們的情緒現實功能是失調的。
如果你的情緒功能失調,你可能會有如下感受:
陷在原因不明的負面情緒中,如總是隱隱地感到恐懼、焦慮、無助,等等;
內心常常感到混亂,“自己搞不懂自己”,感到與內在的自己之間有隔閡,不明白自己真實的感受是怎樣的;
難以向他人表達清楚自己的內心感受,也很難理解他人的情緒變化;
要做決定的時候,也會陷入混亂,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辦;
……
以情緒焦點療法(Emotion-Focused Therapy)的視角來看,情緒的現實功能無法實現,可能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 情緒反應的工具化
人們為了實現某些目的,可能會粉飾自己的情緒,對外部刺激做出特定的情緒反應。例如,為了吸引他人注意而故意生氣或假哭,為了取悅他人而強顏歡笑。這些有特定目的的、虛假的情緒反應,也被稱為“工具化的情緒反應(instrumental emotion responses)”(Elliott et al., 2010)。
工具化的情緒反應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從過去的經驗中習得的條件反射。例如,有些人小時候只有在哭鬧的時候,才能得到父母的懷抱,那麼在ta長大后,當ta在親密關系中想要被安慰、想要確認自己還安全的時候,也可能下意識就開始“一哭二鬧三上吊”。
但是,這種悲傷的表達是虛假的,所以它不具備悲傷的現實功能。我們既不能通過表達這種悲傷來實現自我調節,他人也無法真正與我們共情。如果我們在關系中反復展現出工具化的悲傷,也會讓對方感到疲憊和無所適從,從而想要逃離這段關系。
另一種常見的工具化情緒反應是假裝憤怒,可能會以欺凌、暴怒的方式展現出來,目的是引發對方的恐懼,迫使對方服從,以獲得或維持自己在關系中的權力地位。但是,工具化的憤怒也會切斷進一步溝通的空間,阻礙雙方走向真正的親密(Meneses, 2018)。
2. 被次級的情緒反應占據
次級的情緒反應(secondary emotion responses),是我們針對真實的、初級的情緒(primary emotion responses)產生的情緒——是對自身已經產生的情緒產生的情緒反應。
也就是說,我們知道自己的感受是情緒A,但由于無法接受自己產生這樣的情緒,我們隨之又產生了情緒B。
在以下情境中,我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可能會被次級情緒遮蔽(Greenberg & Paivio, 2003):
• 在失控、痛苦和被侵害時,對這些深刻而強烈的情緒反應感到絕望、憤怒或羞恥;
• 最初情緒的升級。例如,恐懼著自己的恐懼、因自己的憤怒而生氣,等等;
• 對真實情緒的防御。例如,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一些男性不愿意承認自己會害怕,所以在感到恐懼時,會轉向表現出憤怒;一些女性在感到憤怒時,可能會不允許自己表達憤怒,而表現出悲傷。
當我們的內心被次級情緒占據時,我們會陷在情緒反應里,無法實現自我修復。比如,當我們感受到次級的無助和挫敗,我們可能會痛哭一場,但是哭泣過后,我們仍然會感到心中有“解不開的結”,甚至越哭越難過。
3. 初級情緒失調
初級情緒的失調(primary maladaptive emotion responses)也可能會阻礙我們實現情緒的現實功能。有少數人,他的確在某個場景中真實地產生和解讀了一種情緒,但這種情緒反應本身是異常的。比如在他人開心時感到難過,當他人關心自己時感到憤怒,等等。
初級情緒失調,通常是源于過往的創傷經歷。某種意義上,初級情緒指向的實質,不是我們當下的遭遇,而是舊有的經驗。當一個人為他人的開心感到難過時,ta感到悲傷最初的來源,或許并非此時此地他人的笑容,而是ta曾經經歷的喪失。
*情緒現實功能失調的本質,是我們對自己的情緒不夠誠實
我們需要意識到的是,當我們用次級情緒來自我防御,或是將自己的情緒作為實現目標的手段時,我們其實是在壓抑自己的真實情緒,對自己的內心說謊。
這種對自己情緒的不誠實,背后的動機可能與我們的過往經歷有關。當我們在已有的經驗中發現,真情流露的后果是羞恥,是失控,是無盡的批評和指責,我們就不再敢于自我暴露,也不再認為對自己的情緒誠實會是值得的。為了避免讓那些極度負面的體驗再度發生,我們將自己珍貴的真實情緒掩埋在內心深處。
對自己情緒不誠實的另一種可能是,為了某些看似有利的結果,為了追求他人或社會主流告訴我們“應該”追求的事物,我們主動讓自己真實的聲音靜默。我們學會了操縱自己的感受,就像操縱某樣工具——這樣就可以控制他人對我們的態度,避免失控和受傷。
但越是如此,我們越是無力承受真實的自我,也越來越沒有勇氣面對真實的他人。漸漸地,我們難以和他人共情,關系也只能浮于表面——因為我們始終戴著面具或偽裝。當我們走到人生的岔路口,需要獨立為自己做出選擇時,我們開始迷失。
就像文章開頭的粉絲留言中提到的,既然知道是對自己不好的關系,如果她表達出真實的憤怒,那麼對方也會有機會明白她真實的感受,可以選擇調整自己或放過彼此。但是,由于她總是做出虛假的情緒反應,以愉悅的心情先騙過自己,不斷去討好、遷就對方,最終雙方都無法做出離開的決定,而她也不得不一直留在關系中糾結。
如果你看到這里,發現自己的情緒現實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失調,可以對照自己的情況,參考以下方向做出調整。
1. 你的情緒現實功能失調,是因為將情緒工具化了,或是被次級的情緒反應主導。
對于這樣的你來說,長久以來,你體驗和表達的感受與內在的真實情緒是存在隔閡的。而要想恢復情緒的現實功能,你需要學會對自己的情緒更加誠實。
情緒誠實(emotional honesty),是指你有能力承認和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也愿意選擇將自己的真實情緒表露出來。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它意味著我們要試著放下那些功利的目的,放下層層防御,去直面自己內心最脆弱、最柔軟的部分。而想做到這一點,需要長期、持續的自我覺察和刻意練習。
2. 你的情緒現實功能失調,是因為你的初級情緒無法與現實生活相適應。
在經歷創傷后,人們對于外部刺激的情緒反應可能會出現適應性困難。你可能已經做到了對自己的情緒誠實,但仍然在表情達意、人際關系或行動選擇方面受到阻礙。
對于這樣的你來說,改變會相對更困難一些。你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服務的幫助,或是通過與有能力幫助你的重要他人進行深入的談話,創造新的情緒體驗,來改變或轉換舊有的、指向創傷經歷的情緒體驗。
*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情緒誠實的tips:
無論你是哪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幫助自己實踐情緒誠實。具體地,你可以從下面這三個小建議開始嘗試:
Tip 1:提升自己對于情緒的覺察程度。留心體會自己的情緒是怎樣的,并用盡可能豐富的方式來描述它們。
(想探測自己的情緒覺察能力如何嗎?后臺回復【情緒覺察】獲取測試鏈接,或直接點擊文末測試卡片進入測試,探索自己的情緒感受力程度吧~)
Tip 2:練習不去對自己的情緒加以評判。不要將情緒分好壞,而是理解它們為你帶來怎樣的意義。問問自己,對你來說,發生這些情緒意味著什麼?你可能會有新的發現。
Tip 3:從那些安全的、開放的場景開始,練習自己對真實情緒的表達,并從現實的反饋中獲得新的情緒體驗。例如,在心理咨詢關系中,或是和可靠的朋友對話的時候。
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是,這個世界并不只獎勵真實,也助長幻想和虛妄。我們太容易從對自己撒謊當中嘗到甜頭,也太容易因為追求真實而受到打擊。但是,若是想要過自己認為值得過的生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我們仍然必要對自己誠實,回應自己內心真實的訴求。
同時,我們也要調整自身關于“什麼是好的”的準則:外界評判中的“好”未必是好的,而真實的才是好的。這不僅是簡單的意識轉變,更是一種更堅定的、自我誠實取向的生活哲學。
英國作家Iris Murdoch(2002)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我們都有……一種自然的沖動,想要將我們的世界變得不現實,并用幻想包圍我們自己。即使只是簡單地停止這麼做,停止用謊言和虛偽去填充空洞,就已經是一種進步了。”
當我們愿意誠實的時候,真相里已經包含了答案。
Reference:
Elliott, R. (2010). Learning emotion-focused therapy: the process-experiential approach to change. Washingt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Greenberg, L, & Paivio, S. C. (2003). Working with Emotions in Psychotherapy. NY: Guilford Press.
Lerner, J. S., Li, Y., Valdesolo, P., & Kassam, K. S. (2015). Emo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6(1), 799–823.
Meneses, C. W. (2018). Instrumental Emotional Response in Emotion-Focused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