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多能聽到女人恨嫁,卻鮮少聽到男人恨娶

解夢佬 16 0

1.離婚女人,可憐嗎?不久前,朋友離婚了。結婚10年,孩子四歲,年薪70萬。初識前夫,她還是個23歲的不諳世事的女生;老公大她五歲,顯得成熟而有魅力;26歲結婚,最好的年紀吧。

1.離婚女人,可憐嗎?

不久前,朋友離婚了。

結婚10年,孩子四歲,年薪70萬。

初識前夫,她還是個23歲的不諳世事的女生;老公大她五歲,顯得成熟而有魅力;26歲結婚,最好的年紀吧。今天,當初的一對璧人,走到了離婚這一步。這中間經歷的努力、無奈、爭吵、反復撕扯、歇斯底里,兩個人各種不堪的一面,表露無遺。

歷經一場離婚,她生了一場重病,胖了20斤,打亂了原本健康規律的作息,還從公司請假了1個月。她說,經過離婚過程中的撕扯,至今,聽到微信提示音,她的心都會忍不住地一顫。她條件反射式地害怕看到微信的發件人是她的前夫。

我的一位來訪者說,在她12年的婚姻中,她大概有幾十次都想過要離婚;放眼我身邊的朋友,在每一次不可開交的爭吵中,幾乎每個人都曾經閃過同樣一個念頭:老娘一定要離婚。

有一次,在聊到身邊朋友離婚的事情時,我的一個朋友發自內心地感慨了一句:哎,離婚的女人,好可憐啊。

我心里一緊。

我心里一緊,是因為,縱然離婚會經歷種種無奈,但是,我從不認為離婚的女人可憐,事實上,我甚至不認為離婚是一個“負性”事件。在我頭腦中,離婚是一個“中性”事件。每個人,既能有去經營愛情、經營婚姻的能力,也有中止不幸福婚姻的勇氣。婚姻,太復雜,誰都不能保證,自己的婚姻就能一帆風順。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如此而已。

我心里一緊,還因為,在很多人眼中,在社會的輿論中,離婚的女人,似乎確實是相對比較“弱勢”和“值得同情”的。

比如:詹妮佛·安妮斯頓,曾經的美國甜心,黃金比例的身材,女神一樣的存在。她和布拉德·皮特,曾經被奉為“金童玉女”,他們的愛情,是童話的象征。可是,這個童話卻一點都不夢幻:以“皮特出軌”作為結局,童話碎了一地。離婚后的安妮斯頓,其實過得很精彩。有好朋友在身邊,事業風生水起,吸金能力強,感情生活也從不空白,從大叔到小鮮肉,一水的帥哥。可是——重點在于“可是”——即便這樣,人們還是給詹妮佛貼上了一個離婚女人的標簽,作為“被皮特拋棄的前妻”,人們印象中,似乎安妮斯頓就是可憐的。

所以,有的時候,人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存在一個“離婚女人可憐”這個似乎“落后”的理念,但是,我們還是不自覺地給離婚女人貼上了“弱勢群體”的標簽。

大眾的理念和眼光問題,不在我們的討論范疇。除去大眾的偏見,那麼,哪些會讓“離婚女人”真的陷入弱勢呢?我們不妨從內外兩方面來看。

2.離婚后,我就像死掉一樣

先從婚姻內部來看。有的人需要的婚姻,其實需要的不是婚姻,而是一種共生關系。

婚姻,指的是兩個彼此獨立的成年人建立的兩性親密關系,這種親密關系,融合了生理、情感和現實的各種需要。在一段健康的婚姻關系中,兩個人是平等的,既相互獨立,又有能力可以相互支持。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婚姻,容易走入共生。

共生關系,指的是,兩個人,沒有邊界地依賴在一起,一方離開另一方,就活不下去。

心理學家馬勒認為,正常的共生關系,出現在嬰兒6個月之前。6個月之前的共生關系,是正常的共生,6個月之后的共生,都是非正常的共生。所以,成年后的婚姻,一旦走入共生關系,就是非正常的共生;而之所以會走入“非正常的共生關系”,是因為邊界的缺失,邊界缺失的背后,是自我發展的不成熟。

比如,具惠善和安宰賢。兩個人離婚離得這麼痛苦,就是因為,其中一方(具惠善)不愿意放手。為什麼不愿意放手?具惠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分開的話,感覺自己像死掉了一樣。這就是原因。對她而言,離婚就好像“死掉了一樣”,離開對方,自己就活不下去。這是可能是因為,具惠善是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這類人,很難輕易相信一個人,而一旦相信,她就會完全“依賴”上去,這種“依賴”,像極了植物界的“依附”:宿主在,我才能活。

3.你需要的不是愛情,是容器

對于自我發展并不完備的人來說,其實,是不具備建立親密關系、走入婚姻的能力的。因為,在自我發展尚且不完備的情況下,需要做的,是發展自我,而不是走入關系。而這個時候,如果一定要走入關系,那麼,這段關系對他而言,負擔的功能就非常多。這對關系而言,壓力太大了,而也很少有關系,能夠做到這一點。

再用具惠善舉例。

因為具惠善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所以,她對關系的穩定性要求很高。從公開的資料來看,她甚至要求,安宰賢去哪里、在干什麼、和誰在一起,全部都要時時向她匯報。這并不讓人吃驚,因為,安宰賢當初之所以打動具惠善,就是因為安宰賢的“百依百順”。

對于自我破碎的人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愛情,而是容器,一個非常穩定的容器。只有這樣的容器,才能容納破碎的自我。如果這樣的關系真的存在,這當然具有療愈作用。只是,這種情況太少了。

再比如,流量小花鄭爽,有事業,有名氣,有才華,有流量,但是,卻沒自信。她在愛情中一直顯得非常自卑。因此,鄭爽對于關系的確定性要求也很高。太帥的、太有才華的,這些都會造成不穩定因素,帶來不安全感。在這樣的關系中,自卑的人經常會顯得很“作”,那是因為,在他們的內心中,脆弱的自我,草木皆兵。所以,為了讓自己平靜和安全,這樣的人,需要的不是浪漫的愛情,而是穩定的容器。因此,我們也能看到,在《女兒們的戀愛2》中,現在鄭爽的男朋友張恒,是和鄭爽深度綁定的:他是鄭爽的男朋友,經紀人,創業合伙人。

4.虛弱的關系和事業

女性對感情的需求,遠遠大于男性。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情感關系。因此,很多女性(不代表全部),會比男性更渴望有婚姻,在步入婚姻后,也更渴望“回歸”家庭。

比如,梁靜茹曾經說,自己要在35歲前把自己嫁出去,而她嫁給趙元同的時候,正是35歲。所以,我們多能聽到女人“恨嫁”,卻鮮少聽到男人“恨娶”。女人“嫁出去”是渴望情感關系,男人一般不著急“娶老婆”,一旦著急,也多是被家里逼著,那是一種任務,比如,繁衍生息。

結婚后,因為對情感需求的渴望、先天生理以及家庭分工使然,很多女性會選擇回歸家庭。比如,工作這件事。女性生了孩子,小孩子一定需要照顧,所謂不放棄工作,充其量也只是“不放棄”、勉強維持而已。如果想要像男人一樣全情投入,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這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樣的例子幾乎隨處可見,無論是身邊普通人,還是公眾人物。而那些能內外兼顧的人,反而才是鳳毛麟角。

比如,孫燕姿曾經在亞洲歌壇的地位一時無兩,而就在這時,孫燕姿嫁人了。嫁人后,我們就很難再看到那個曾經活躍在歌壇的亞洲小天后。

再比如,我的一位來訪者,正在離婚。她本來在新媒體平臺做運營工作,結婚有娃后,辭職,在家帶孩子。現在離婚,為了爭奪孩子撫養權,她的老公把她的生活費斷了,以迫使她讓步。雖然,還可以訴諸法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她的老公還是占盡優勢。婚后,朋友關系和工作都并不占優勢的女人,離婚就好像孤家寡人。這才是更現實的原因。

很多女人的婚姻,被視為一種“分界線”。這條分界線,涇渭分明地把女人的生命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單身時期的自由自在,自主和自立;一部分是婚后生活。當女性被賦予更多家庭中的責任時,她的精力一定會發生一些轉移:從原先的“對外”轉向對內。

所以,所謂的有的人認為“離婚女人很可憐”,雖然顯然帶有很多偏見,并不一定全部都是真的。但是,如果,一個女人自我不成熟,沒有在婚姻中成長,而是把婚姻過成了一種“共生關系”,破碎的自我,尋找的不過是“穩定的容器”,那麼,我們根本就沒有離開婚姻的能力。慢說別人眼中的我們是不是“可憐”,我們自己就不會有勇氣離婚。因為,離婚,就是會從心理層面“殺死”我們。

如果,我們在走入婚姻后,過度關注婚姻“內部”的各種事務,而因此削弱了“外部”——比如關系或者事業——那麼,婚姻就幾乎成為了我們的全部:婚姻,就是我們的全部事業,也是我們的全部關系。離開婚姻,我們就好像赤手空拳重新創業那麼困難。這個時候,離開婚姻,談何容易。

如何讓我們體面地走入婚姻,也能體面地走出婚姻?完善自我,不斷成長,不放棄關系,不放棄事業,找到生活中內部和外部的平衡點。只是,歸根到底,這也不單是為了讓我們離婚離得體面,而是,為了讓我們有一個更高質量的婚姻。也許,有體面離婚的底氣,才有經營一段幸福婚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