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豆瓣上有個姐妹吐槽:還差一個月結婚,因為男方不想買婚紗,想要租著用,女方覺得結婚一輩子就一次,很委屈,鬧掰了,這婚不結了仔細看了看PO出來的聊天記錄,男方其實還蠻誠心的,
最近,豆瓣上有個姐妹吐槽:
還差一個月結婚,因為男方不想買婚紗,想要租著用,女方覺得結婚一輩子就一次,很委屈,鬧掰了,這婚不結了
仔細看了看PO出來的聊天記錄,男方其實還蠻誠心的,付了房子首付,親戚朋友都通知到位,婚禮籌備也花了不少錢。
結果被一件婚紗擋在了幸福的大門外。
提起婚戒、婚紗、婚紗照、婚禮,女人雙眼放光,男人垂頭喪氣。
這個結婚四件套,也成了不少有情人天荒地老之路上的第二塊絆腳石:好不容易智勇雙全闖過了岳父母的彩禮關,卻猝不及防地倒在了心上人的腳邊。
男人憤憤不平:我一顆真心,還比不上這些走過場又浪費錢的東西?女人可太虛榮了。
真心是必須的,但不了解女人的真實需求,你還得破功啊,老弟~
結了婚后才能想要不要生孩子,回看:生孩子是因為愛,不生也是
1.
愛幻想的女人
幻想,是無意識的愿望受挫之后,自我滿足的一種防御機制。
小時候,看到有人結婚,覺得新娘是世界上最幸福、最美麗的人,無意識中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但現實不允許,愿望被阻礙了,于是開始潑墨,勾勒幻想:夢幻的婚禮、迷人的婚紗、帥氣的王子溫柔凝視著,深情一吻。
小女孩的新娘夢就這樣誕生了。
一直到成年,步入婚嫁階段,這個幻想壓抑得越久,細節描繪得越生動,渴望也就越強烈。
有多強烈呢?
張嘉倪在《妻子的浪漫》中曾表示,很期待自己的婚禮,并且喊話買超,催著補辦婚禮。
有顏、有愛、有娃、有錢,旁人看來,這已經是女人的巔峰了,可依然架不住她的神往。
還有梅艷芳,在最后一次演唱會上,一襲婚紗如詩如畫,唱哭了自己和眾人。
強烈到人生圓滿,或者走向生命盡頭,都剎不住女人對這份幻想的渴望。
可這時候她的“王子”突然來一句:買婚紗不劃算,租一套走下過場就行了。
多年經營的“新娘夢”毀于一旦,不被珍惜和呵護的感覺涌上心頭,能不委屈嗎?
女人優秀的幻想能力,也體現在對意義的建構上。
拿婚戒打個比方。
圓環代表生命和永恒,無名指象征通向心臟,鉆石則恒久遠,一顆能讓愛情永流傳。
女人們很吃這一套,字字句句都滿足了她們對愛情和婚姻的幻想。
可這時候“王子”又自作聰明了:不就是一顆碳嗎?一塊破石頭而已,騙你交智商稅的,別浪費錢了。
解構得確實漂亮,順便把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一起給解構沒了。
有一些男生不擅長情感溝通是憑“實力”單身,回看:32歲,我還是處男
其實,男人說得都有道理,思考也更趨于理性和現實。
但是戳破幻想的同時,也戳傷了女人的自戀,沒被接住的感受,讓她們瞬間從幻想的天堂,墜入了不堪的地獄。
這種巨大的挫敗和失落自己憋著太難受,誰戳破,就投射給誰。
我的幻想沒錯,錯的都是你,小氣、摳門、不愛我,拜拜了您嘞。
2.
要安全感的女人
安全感,與對世界的信任程度相關。
對女人來說這是一個重大議題,結婚時女人對安全感的需求更是達到一個頂峰狀態。
最近一集《奇葩說》討論恐婚,邱晨說:
伴侶想和我結婚,他有嘗試去理解一下,我對婚后養育孩子、婆媳關系、父母養老這些問題的糾結嗎?
尤其在頻頻爆出軌家暴、難產跳樓,甚至殺妻騙保的年代,“不婚不育保平安”成了一句響亮的口號。
難怪《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高達61.2%的受訪者存在恐婚傾向。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自原始時代開始,由于生理構造特殊、環境惡劣等問題,女人要存活及繁衍,必須依靠強大的男性在外打獵,養活全家。
隨著社會的發展,婚姻制度給女人創造了更好的條件,鎖定一個靠譜對象,共擔責任與風險,以保證后代的生存質量。
這里的靠譜體現在:能養家、能陪伴、能一起拉扯娃長大。
畢竟事關基因傳遞和血脈延續,也算是人類的一樁大事。
但這個人是不是靠譜,未來是不是可控,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未知和風險。
恐婚之“恐”,男人更多是害怕失去自由,而女人則是恐懼不確定性,說白了,就是對眼前這個人,不夠信任和放心,不知道邀請共度余生的,是人是鬼。
從經濟學視角來看,薛兆豐教授給出了更有意思的解釋:
結婚,辦的是家庭企業,簽的是一張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
雙方拿出資源包,女性早付出一點,生育、撫養家庭、照顧家庭,男性比較晚,一邊播種一邊收割。
這會發生一個問題,后面那個人比較容易敲前面付出的人的竹杠。
誰都不想吃虧,對于女方來說,安全感的需要尤為強烈。
所以,女人總是在想方設法考驗男人,包括彩禮、房本、結婚四件套這些事兒,至少能從中獲取如下信息:
第一,經濟實力可還行?將來娃的口糧是否有著落?
第二,品性可還行?有無長久經營、對風險的誠意?
第三,態度可還行?會否尊重我的感受和意愿?
任何一項失誤,都會降低女人的安全感,三項全無,不好意思,您OUT。
3.
重儀式感的女人
儀式感,是一種自我暗示,也是主動賦予意義、實現身份認同的一種方式。
更通俗完整一些:人們因為有某種心理需要,構建一系列流程,再賦予流程一定意義,且充滿信仰,當流程走完時,自我暗示也完成了,愿望被滿足、身份被認同。
比如宗教儀式完成祈禱,葬禮完成哀悼,春節完成團聚。
結婚四件套,本來也是個儀式,共同完成的是:愛情見證、另立門戶、新身份認領。
比如,婚禮上有個環節,父親陪女兒走一段紅毯,鄭重地將女兒的手交給新郎。
此時,不少父親和女兒都會忍不住紅了眼眶。
它的象征意義非常明顯:女孩長大了,告別原生家庭,與另一個男人攜手,組建新的家庭。
這也代表心理層面的分離與重建。
潔白的婚紗、璀璨的戒指、絕美的照片交相輝映,一起見證女孩天真爛漫的最后時光,婚禮結束,就正式成為人妻了。
在這個過程中,女人完成自我暗示,積極接納新身份,從今以后,有不少的精力將投入新家中,打理生活、經營家庭。
有個朋友是旅行結婚的,省了四件套的麻煩,但若干年后回憶起來,仍有淡淡遺憾:
還是少了些什麼,一直都是小女孩的心態,不像結了婚的人。
所以,女人需要這樣一個儀式,幫助自己完成身份的轉變和認同。
男人為啥就意識淡薄呢?
第一,雖然現代社會,男女分工日趨平等,但對于大部分男人來說,主戰場依然在“外”,也就是事業上,或者說,有了安定的后方之后,他們能更好地投入事業。
由于沒有明顯的心理轉折點,結婚這件事也就比較難以觸動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和認同新身份。
第二,結婚是對財務自由、繁衍自由等天性的束縛,男人潛意識抵觸都來不及,還要搞得那麼大張旗鼓,勞民傷財,樂意才怪。
不樂意歸不樂意,但面對這場意義深刻的儀式(尤其對女人而言),如果表現出敷衍、不耐煩、不尊重,也別怪人家覺得你自私冷漠,絕情而去。
4.
抱得美人歸的男人
一定有男士吐槽:說來說去不就是個感覺,搞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有錢人另當別論咯。
還真別小瞧了這些“感覺”,女人大多是感性的,好這口。
如果經濟實力確實一般,一時半會無法滿足女人的全部要求時,對以上三種感覺的接納、抱持和共情,顯得尤為重要。
提供一個參考范例。
我表妹的老公,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IT,家庭條件一般,兩人戀愛3年,存了一筆錢。
好事將近,表妹提出要鉆戒,而那時男方剛剛交了婚房首付,在一線城市,這是不小的一筆數目,花光了積蓄。
男方沒有立即答應,兩人為這個事情鬧別扭,冷戰了兩天。
第三天,他特意提前下班,做了一桌豐盛的晚餐,正式求和。
他是這麼說的:
老婆,我知道你對鉆戒的渴望,每個女人都一樣。(看見與接納)
就像男人都想戴勞力士一樣,勞力士象征身份,鉆戒象征愛情和你的獨一無二。(共情)
我沒答應,你失落、難過、發脾氣,我都理解,還很心疼。(抱持)
但現在我的經濟情況你也清楚,我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給你的都是最誠心、最好的。(真誠)
鉆戒的話,以后找個合適的時機補給你好嗎?鉑金款先委屈下,鉆石的留著見證咱們婚后同甘共苦的真情。(提出方案,并重新建構意義)
表妹很感動,男方順利過關,成功晉級表妹夫。
都說“理解萬歲”,理解的背后是對感受的尊重,而這也正是愛的一種表達方式。
當情緒被看見、被理解、被穩穩接住,當女人感受到被尊重、被寵愛,心理空間就營造出來了,那個愛幻想的、自戀的、缺安全感的小女孩不哭鬧了,開始回歸理性思考:
我到底要鉆戒還是要人?
這個過程,男人為自己加分不少,除了確實對物質生活有著較高要求的,一般勝算很大。
當然,也請務必在婚后兌現承諾,千萬別耍賴。
總不好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在柴米油鹽里埋汰了光芒,在與娃鏖戰中身心俱疲之余,還無比幽怨地問起:老公,說好給我補的婚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