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低期望”其實是一種難得的智慧

解夢佬 1 0

有一句話:小別勝新婚。說的是,偶爾來點距離,能讓伴侶們在思念之中,提升感情濃度。可這場意外的疫情,把兩個人通通關進了屋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持續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天了。網友調侃

有一句話:小別勝新婚。

說的是,偶爾來點距離,能讓伴侶們在思念之中,提升感情濃度。

可這場意外的疫情,把兩個人通通關進了屋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持續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天了。

網友調侃:上一次這樣形影不離、互不嫌棄,還是度蜜月的時候。

可惜,物非人也非。

對于已經有了三五年革命情誼的夫妻而言,沒了蜜月時光的景致,也少了你儂我儂、自帶濾鏡的激情。

彼時耗著大把時間日夜廝守的模式,倒是被迫成功復制了出來。

兩個已經脫離了高度融合狀態的人,被強行綁在一起。

迅速收窄的時空,把原本的“相敬如賓”揉碎了,也扯掉了很多夫妻之間最后那一層體面。

于是,一種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

屋外考驗著疫情防護,屋內考驗著關系經營。

有人默默關注了民政局的公眾號,萬事俱備,只等開門辦離婚手續;回看:情感保鮮的伴侶,都找對了這個模式(點擊)

有人卻甜蜜感慨:沒想到經此一劫,感情突破了瓶頸期。

這一次,真的讓人很上頭。

1.“疫情結束就離婚”

先來看看網友A的故事。

A和老公平時有些小磕小碰,但各自忙上一陣就忘了,日子接著過,也還算和諧。

可是這次疫情期間,高濃度的朝夕相處,把兩人日常積攢的矛盾全部收攏、集中和放大了。

先是價值觀的不同。

A讓老公出門戴口罩、進門消毒,老公不樂意,說自己很幸運,不會中招;

A習慣看官方的疫情新聞,老公則天天刷沒根沒據的小道消息,交流時還帶著一副不容置疑的口吻;

A覺得過于沉重和焦慮,想一起做些輕松點的事情,老公語氣輕蔑,說A只懂得歲月靜好。

再是生活習慣的沖突。

臟衣服、臭襪子滿屋子亂扔;

沖馬桶不蓋馬桶蓋;

刷牙飛沫濺得到處都是。

放在平時,A已經習以為常,現在病毒猖獗,這個男人居然還是一點都不注意衛生?!

最讓人抓狂的,是他的“詐尸式”育兒:很少管孩子,話雖不多,但句句砸鍋。

本來制定好的假期計劃,他一句“放假就是要好好玩”,孩子理直氣壯地把作業撂到一邊。

A之前的努力全部付諸流水,氣得夠嗆:

疫情讓人神經緊繃,本來心情就很焦躁,但老公不理解、不配合、不幫忙,就會瞎指揮,整個就一“神坑隊友”。

老公也委屈:

我怎麼就不幫忙、瞎指揮了?一個女人成天嘮叨,我就不能發表意見了?

“一刻也相處不下去了,疫情結束立刻離婚,最好老死不相往來”,A憤憤地說。

所有的壓抑不會消失,只會伺機換一種方式、以更可怕的模樣卷土重來。

疫情剛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平時選擇忽略的,或者尚能忍受的小矛小盾,在疫情這個特殊的背景之下,在無可逃脫的四目相對之下,層層疊疊地暴露、堆積起來,像一把尖銳的刀子,毫不留情地劃破關系。

關系破裂的本質,是不被看見。

你看不見我的感受、我的情緒、我的期待,最親密的人躺在枕邊,我卻忍受著一次次被忽略的痛苦。

于是我憤怒、我攻擊,我不停嘮叨、抱怨,其實只是拼命想被你看見,沒想到,情況卻更糟了。

我以為那些傷口會結疤,有一天卻轟然斷裂、凹陷,成為我們之間再也無法逾越的鴻溝。

只能這樣了嗎?

2.“重新發掘了他的閃光點”

也有人,放棄了對伴侶的圍追堵截,調整了期望值。

網友B是全職媽媽,老公平時忙著自己的事業,很少有時間在家,偶爾休假,也是一副事不關己的大男子主義態度。

這段時間,B對老公沒抱什麼期待:習慣了,沒指望他在家幫啥忙,就當多煮一個人的飯唄。

倒是老公,每天宅在家,實在太無聊了,竟然開始主動琢磨和修理家里的東西。

一開始是有點小毛病的家電,比如儲物間里的舊電視、有點滲水的洗衣機和老收音機;

接著把B壞了的手機和藍牙音箱修好了;

后來,實在沒啥可修了,就開始先拆后修,比如鬧鐘、吹風機等,成功的時候多,偶爾失敗了會嘿嘿地笑,像個害羞的大男孩。

結婚5年,竟不知他有如此手藝。

最讓B沒想到的是,兒子也被爸爸的手藝吸引了,無比崇拜地加入了“修理大軍”,父子倆搗鼓得津津有味,關系達到了融洽的巔峰。

B一下多出了不少私人時間,敷面膜、學英語、看電視,不亦樂乎。

“這相當于變相帶娃了吧”,B開心地說。

婚姻中的“低期望”其實是一種難得的智慧。

當愛上一個人時,往往愛上的是心中的理想化客體。

親密關系會激活早年的客體關系模式,于是缺點、攻擊、矛盾幾乎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

在這個過程里,有人會接納現實:原來,TA并非如想象中完美,我也不能什麼都想要。

這樣,期望值就會降低,看見更加真實的TA:會賺錢養家,但懶得做家務,也不主動幫忙帶娃,不是全能的蓋世英雄,也做不到無條件地愛你。

B的“不指望”,有一絲理想化破滅的無奈,卻隱含著整合的力量。

不將理想化投射到伴侶身上,對方也不會因為高期待而窒息,可以輕松、自在很多。

這是一段關系得以健康、長久維系的關鍵。

對于B來說,“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婚姻觀,在這個特殊時期,給她帶來了驚喜。

3.“我們又回到了熱戀”

網友C重拾甜蜜的故事,也很值得參考。

她和老公都是996的上班族,平時工作、加班、賺錢,回家累得不想說話,大部分時候各自癱在一個角落,刷劇的刷劇,打游戲的打游戲。

日子像極了兩條平行線,幾乎快感覺不到對方的存在。

“禁足”的日子剛開始時,雙方都無比焦慮,一方面對疫情很敏感,心情壓抑,另一方面突然發現,兩人根本無話可說,空氣總是突然安靜,非常尷尬。

久處生厭之后,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成了吵架的理由,仿佛只能在吵架中尋找著最后一絲聯結感。

這樣過了幾天,老公忍不住了:再這樣下去,就算不得病,人也給鬧死了。

然后,跑到電腦前一頓噼里啪啦,列出來一張觀影清單:

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來看電影吧!

C瞅了一眼,《海上鋼琴師》、《海角七號》、《大話西游》、《囧媽》等等,經典的、新上的,應有盡有。

C心里一顫,暖意奔涌:想當初,我們就是因為電影走到一起的。

于是,小兩口的觀影之旅開始了:每天一起看1-2部電影,邊嗑瓜子邊討論,興致來了還即興來段模仿秀,兩人看著錄制的視頻捧腹大笑。

不僅如此,他們還拓展了計劃:

一起健身,雙人瑜伽;

一起下廚,創意比拼;

一起做家務,拼手氣出門倒垃圾,爭取難得的放風機會。

C說:好久沒這樣彼此陪伴,熱戀的感覺又回來了。

親密的感受,來自靈魂的交融。

當最初的激情退去,消弭的邊界重新生了出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狀態逐漸消失。

回歸各自的世界之后,稍不留意,就過成了若有若無的“室友”關系,沒了親密的滋養,只剩了無生趣的一潭死水。

而擅長經營關系的人,會主動創造出一系列的“融合點”:

在這些點上,兩個人是同頻共振的,能夠在默契的身體或精神狀態中,重新回到水乳交融、深度聯結的感覺。

比如C和她的老公,以共同愛好為切入,當年的火花,再擦一次,也挺管用。

有時,我們也把這些融合點,叫做“情趣”。

4.我的婚姻該何去何從?

這段時間,我經常能聽到小區里爆發出的爭吵聲,女人尖銳的吼叫,男人狂躁的砸門,小孩撕心裂肺的哭鬧。

很多婚姻,在疫情的“大考”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和網友A面臨的情況如出一轍。

網友B和C也是“大考”中的一員,但他們的故事卻又給人啟發,也許一切并非無法挽回。

有人說,疫情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真實的婚姻狀態。

這句話其實有些道理。

它能喚回落滿灰塵的激情,也能激發雙方成倍的攻擊性;

它能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也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照見自己、照見關系的契機。

發現問題,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

帶上覺察和反思,調試一下自己在關系中的狀態,或者,充分利用這次難得的相處,和伴侶開展一次坦誠而深度的談話,捋一捋彼此心中的結。

不管結果如何,都將是一個寶貴的成長機會。

而愛和成長,正是每一段親密關系,也是每一個人,最重要的議題。